【摘要】高職學歷教育融通職業培訓課程體系整體設計思路如下:先深入調查研究,然后調整專業定位,之后開發課程體系。
【關鍵詞】高職;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融通發展;課程體系;整體設計
高職學歷教育融通職業培訓,是高職院校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辦學模式。一直以來,社會上只關注學歷教育,但是對職業培訓的關注度不足,從而導致了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許多困惑。在這種環境下,高職院校應該不斷地進行人才培養觀念的轉變,在進行學歷教育的同時,也應該加強職業培訓,將兩者緊密地融通起來,從而能夠不斷地提高職業培訓的辦學規模,使高職院校的服務功能得以體現。
高職院校的辦學模式中,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融通的問題已經得到了國內外廣大學者的普遍關注,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成果。MTessaring對高職院校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的關系進行了深入地研究,并且提出了未來兩者共同發展的趨勢。HSmith提出了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聯合的新模式,并且分析了澳大利亞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的新模式。國內職業教育界人士也一直關注高職學歷教育融通職業培訓的專業建設,或對課程體系整體設計思路等方面進行研究。
本文也從深入調查研究、調整專業定位、開發課程體系等方面來談談高職學歷教育融通職業培訓課程體系整體設計思路。
一、深入調查研究
2017年11月到2018年4月,課題組開展了面向企業、畢業生、同類學校、高職院校的調研工作,以發放調查問卷、現場參觀學習、人物訪談、專家座談會等方式了解各專業所在行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崗位設置情況及變化趨勢、企業對本行業人才市場需求情況,以準確定位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
二、調整專業定位
調整專業定位,如會計與商務英語專業更加細化、有針對性地修改人才培養目標。會計電算化專業在突出誠信的職業道德的基礎上“崗證融合”,培養服務商貿服務業的會計基礎崗位的應用型人才。商務英語專業在突出涉外接待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厚英語基礎、重交際運用、通技能操作”的高素質技能型國際商務接待人員。高職學院的其他專業定位也應該做相應調整。
三、開發課程體系
第一,確定工作崗位群。根據前期調研結果和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確定本專業學生的工作崗位。會計確定三個工作崗位群:收銀員、出納員、會計員(材料會計、銷售會計等);商務英語專業確定三個工作崗位群:酒店商務接待、旅行社商務接待、商務企業商務接待。
第二,提煉典型工作任務。在明確工作崗位任務及職責后,提煉關鍵的工作任務進行分析,為后續的行動領域確定奠定基礎。同時,要考慮到能滿足學生進行崗位轉換甚至崗位工作內涵變化、發展所需的知識和能力以及滿足學生知識內化、遷移與繼續學習的基本能力需求。
第三,歸納行動領域。根據工作性質相同或相近的原則,中餐烹飪與營養膳食專業將24項典型工作任務歸納為9項行動領域;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專業將39項典型工作任務歸納為10項行動領域;會計電算化專業將38項工作任務歸納為12項行動領域;商務英語專業將11項工作任務歸綱為6項行動領域。
第四,確定基本教學計劃框架。在歸綱行動領域的基礎上,將行動領域轉化為學習領域,并確定基本教學計劃框架。根據教育部教學計劃編制意見,各個計劃基本分成三個部分:公共基礎課、專業技能課、拓展課,共3216個課時,理論課約占35%,實訓課約占65%,每個專業均有8門到9門核心課程,并正在開發配套的教學資源,建設了18本校本教材。會計電算化專業購買了國家示范性高職學校資源共享庫,建立教學原材料庫、教學設計、教學課件庫、視頻庫、學生作品庫等教學資源庫。
第五,開發學習情境。學習情境開發實際上是對具體課程的總體教學設計。我們從學習領域描述、學習情境設計、學習情境描述、學習情境內容序化、學習情境評價等五個方面來確定每門課程的課程標準,作為教學實施理論依據。
第六,教學組織與實施。學校一直采用一體化教學模式,真正實現“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理念。“專業+創業工作室”的教學模式,充分提高了課堂效率及教學質量。
總之,課程體系改革是高職專業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任重而道遠。有效的高職專業課程改革既需要對課程目標、課程體系與內容以及教學方法手段等加以科學設計、組織實施,更需要“雙師型”教師隊伍、一體化的實訓設備,還需要不斷建立與完善校企合作的課程改革保障體系。我們將克服困難,以學生職業發展為目標,為社會培養出真正能做事、做能事的技能型人才,以實現高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海青.唐山市高職院校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重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2(32):30~31.
[2]王洪生,王坷.對高職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融通的專業建設探索[J].職教論壇,2012(26):59~61.
作者簡介:賀亮明(1964—),女,漢族,湘鄉人,本科學歷,碩士學位,教授職稱,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館長,研究方向:職業技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