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陽 喬雷
【摘要】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金屬是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材料,不同金屬其實際作用不同。其中鐵和銅等金屬應用最為廣泛,而金、銀和鉑等金屬具有較高的價值,通常用來制作首飾或收藏。鈦等金屬較為稀有,受其自身特殊通性的影響,可將其應用到高新技術領域和醫學領域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金屬應用歷史較為久遠,并且開采、煉制等階段均需要進行較多的工序,從而使其在日常中進行應用,其中勘查技術對金屬礦采的勘探和開采具有重要的作用,對其進行相應的研究,有利于促進金屬礦產開采行業的進步,從而使人們的使用需求得到更好的滿足。
【關鍵詞】金屬礦產;勘查;找礦技術
一、金屬礦產勘查概述
金屬具有相應的金屬光澤,并且具有一定的硬度、強度和相應的延展性等金屬特性,并且在人們的日常工作與生活中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部分金屬較為稀有,其在金屬性質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擴展了其應用范圍,并促進使用價值的提高。為了對金屬進行有效利用,首先應做的便是勘查金屬礦產,從而進行相應的開采。我國地域廣闊,礦產資源相對豐富,但其分布相對較廣且缺乏固定性。因此在對金屬礦產進行開采時,需應用先進的勘查技術,并結合其規模與性質等進行開采。在對金屬礦產進行相應的勘查時,主要是應用勘查技術、方法等與金屬所處的地理環境特征等,探測該區域金屬的含量,從而為后續的開采提供參考和指導。在該過程中應充分保障穩定性,避免對金屬產生干擾,并且應保障勘查的準確性與可靠性。在對金屬礦產進行勘查時,除了要對所在區域地表的物理特征等方面勘查外,還應對礦體內部進行相應的探測,從而明確內部是否具有放射性的物質,在此過程中應充分保障相關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在對金屬進行實際勘查時,應結合具體的因素和實際條件等進行勘查技術的選擇,從而保障技術的合理性與針對性,提高勘查工作的技術性與專業性。
二、金屬礦產勘探技術
(一)地下電磁波法
地下電磁波法,就是利用電磁波在地下傳播的特殊性,來解決工程中存在的問題,對于工程中的勘察結果電磁波法有著較強的比對作用,一些發達國家對地下電磁波法掌握程度較高,而在我國,地下電磁波法使用的時間比較晚,現在我國的地質勘察找礦過程當中,已經廣泛地應用到了這種方法。
(二)地質遙感技術
地質遙感技術主要就是把現代遙感技術運用到地質勘探的工作中。地質遙感技術的使用對于地質勘探資源進行調查研究,從而得出準確而科學的分析結果。利用地質遙感技術,對于不同地質礦產的勘查會出現不同的效果,能夠有效提升地質勘查工作的效率,這種方法融合了多種利用方法,這就可以快速地劃分出礦產資源的分布和構造等情況,采取這種方法對工作有很多優勢。不但可以節約成本,而且還能提高工作效率。除此之外,高光譜遙感技術作為地質遙感技術的一類,也越來越得到更高的重視。
(三)透射波法
散射波的能量在一般情況下來說是比較弱的,處于較深層且上方覆蓋有較為凌亂的礦產層是很難捕捉到有用的散射波,所以,地震散射波的提取搜集難度相對來說是比較大的。由此可見,地震勘測技術對于地質勘探工作的局限性比較大,而透射波法就能對上述的礦產資源進行有效地探測。因為包含了大量的地理信息,在日常的地質勘察過程當中透射波法被廣泛地應用,這是將透射波法應用在地質中一個重要的依據。將透射波法應用到地質勘探中的另一個重要依據就是地震波在礦產當中的傳播會留下很多信息,可反映出很多關于礦體的屬性信息。
三、不同找礦靶區找礦技術的合理選擇
(一)危險礦山
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礦產資源的開發難度也越來越大,已知礦區的淺層礦床已經面臨著嚴重貧乏的現象,因此,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找礦的礦區已經擴展到了非常危險的礦山邊緣。在危險礦產的開采過程中,要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原則,尋找到大量含有市場前景比較廣闊的礦產資源并開采出優質的替代礦產資源,危險礦產開采的過程當中必須做好數據的比對工作,并且制定科學合理的開采方法,可以采用地質時間表的找礦技術,運用物、地、化的多種充分材料,分析成礦區與深度礦層的具體聯系。
(二)尾礦或生礦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我國對于采礦的工藝等各個方面都不成熟,在采礦的過程當中,總會發生一些危險的事故阻礙了礦的開采,所以在尾礦或生礦的開發過程當中一定要對安全等因素進行嚴格的控制和把握,提高采礦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在開采前要對可能發生的所有安全事故進行準確的預測和分析,為的是有利地保障采礦人員的人身安全,并且在提高開采效率的同時還能實現對環境的保護。
四、結語
總體來說,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的日益更新,地質勘探技術也隨之發展起來,近幾年,金屬礦產地質勘探技術提高,需要加強對于不同地質勘探技術的選擇以及策略的學習,對提高金屬礦產地質勘探工作效率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莊磊.金屬礦產勘查技術發展現狀與思考[J].地球,2015(02):540~550.
[2]門小靖.金屬礦產勘查技術發展現狀與思考[J].工程技術:引文版,2016(04):256.
[3]郭楊朱小林.金屬礦產勘查技術發展現狀與思考[J].精品,2016(0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