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
【摘要】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實現學生培養最基本的環節。當前高職課堂實效性不夠,影響了高職教學質量。本文針對高職課堂現狀,提出改進思路,并探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之具體對策。
【關鍵詞】課堂;高職;教學
一、高職課堂現狀
(一)課堂嚴重失守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手機成為很多人不可離手的依賴品,對高職學生亦然。高職課堂里,學生經常偷偷玩手機,手機中的游戲和視頻對學生具有極大吸引力。高職課堂中不聽課而玩手機的比例可達半數以上,課堂嚴重失守。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實現學生培養最基本的環節。課堂的嚴重失守,使課堂教學已失去實效,人才培養質量成為令人甚憂的嚴重問題。
(二)學生生源質量不高
從我國的高校招生錄取分數線來看,湖北省對高職的錄取分數要求非常低。我省普通高考總分為750分,2016年、2017年全省高職錄取分數線都是200分,2018年全省高職錄取分為150分。2017年,通過對某校新生進行高考成績統計分析得出,72%學生的高考分數在200-270分間。高職學生文化分數低已是不可回避的現狀。這些學生經過小學和中學的學習,現已成為學習習慣較差、學習動力較弱、對傳統課堂教學無興趣的新時代高職生。
(三)高職教育生命力受阻
課堂的嚴重失守,學生普通不愛學習,課堂上經常出現教師“對牛彈琴”式自說自話的講課,學生自顧自玩手機,課堂教學實效差,教學質量無法保障。教師對職業價值失去希望,對工作失去激情,毫無幸福感。學生混課堂、混大學,大學學習失去意義。長此以往,高職教育將無生命力。
二、改進思路
(一)通報與評優雙向并行,激發教師內生動力
開展具有說明力的月課堂教學檢查,檢查結果實行“一檢查四考核”,檢查公開公平,檢查數據進行通報,給教師的最直接壓力,通過責任感觸動教師教學主體。通過優質示范公開課的展示,通過開展優質教學獎評選和獎勵,體現高職學校對課堂的關注,體現對教師的尊重,體現一線教師在學校中的重要地位,通過榮譽感激發教師教學積極性和內生動力。
(二)嚴格畢業出口關,促進學生學習自主性
改變“寬進寬出”的高職學生學籍管理,嚴格成績管理,嚴格把好畢業出口關。對多門課程不合格的學生實行學業預警和結業制度,通過畢業出口關的嚴格控制,促使學生注重學習環節,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高職生的學習主動性。
(三)順應信息化發展共建現代化課堂,解決教學關鍵點
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促進信息化與教育教學的融合,通過實施翻轉課堂、移動學習等信息化教學模式,推動信息技術環境中教師角色、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的變革,使師生都能真正聚焦課堂。只有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才能解決好教學關鍵點,解決好課堂實效性,解決課堂根本問題。
三、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之對策
(一)以課堂為突破口,月檢查結果公開化,促進教師責任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實現學生培養最基本的環節。改變現狀,從課堂抓起。作為學校管理部門,教務處與學工處聯合,每月進行全校課堂大檢查。第一,檢查具有全覆蓋性。課堂檢查針對全校所有課程,非抽查。檢查內容包括對院系管理、課程計劃安排的落實、課堂教學情況等各方面。清點全校所有課堂的學生到課人數、學生參與課堂人數,全面填寫教學檢查表格。第二,檢查結果具有考核性。對該檢查結果運用實行“一檢查四考核”,檢查結果與院系綜合目標考核、專業水平考核、任課老師考核、班主任考核掛鉤。檢查表格中包括每個課堂的課程名稱、上課地點、班級、授課教師、班主任、應到人數、實到人數、玩手機或睡覺人數等內容填寫。檢查后,全面計算各院系、各班級出勤率、聽課率。出勤率與聽課率直接與教師和班主任的評價進行聯系。第三,檢查過程與結果具有公開性。聯合小組分工到各院系檢查時,聯系各院系教學或學工人員,共同清點人數、查看課堂,共同核實檢查情況。數據統計分析后,對院系排名,所有檢查內容和數據全校通報。
通過每月的課堂檢查及結果通報,院系對課堂主陣地的重視度得到提高,教師對課堂教學的責任感得以增加,對教學改革的思考和探索得到加強。
(二)嚴格成績管理,把好畢業出口關,增強學生壓力
俗話說,分數是學生的命根,雖然高職生對分數不太在乎,但若影響到其正常畢業,學生還是有壓力的。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把控,學校出臺加強學生成績管理的文件,對學生成績管理規范化、嚴格化,堅決把好畢業出口關,實施結業制度。
第一,實行學業預警制度。每學期對實得學分不足應得學分1/3的學生進行學業預警,第1次給予退學警告,第2次給予退學嚴重警告,第3次給予退學處理。
第二,實施結業制度。學生在學校規定學習年限內,修完教育教學計劃規定內容,但未達到學校畢業要求的,頒發結業證書。結業后一年內可以申請補考、重修,達到學校畢業要求的,可以換發畢業證書。
第三,強調學業成績的真實性。加強學生成績核查,考試或補考后15天內要將考試成績上傳學校成績平臺,對通過補考、重修獲得的成績必須予以標注進行區分。要保證試卷、課程記分冊、學校成績平臺、學籍成績表等成績的一致性,學校對每學期多門不及格學生的成績進行重點抽查。
(三)推廣信息化教學,共建現代化課堂,增強師生幸福感
舉行信息化教學培訓,開展信息化教學示范課,以國家和省級教師信息化教學大賽、教師教學能力大賽為引領,大力推動教師運用現代信息化技術進行課堂教學。對學生手機不采取“堵”,而采用“疏”的方式,運用信息化手段改革傳統教學模式,運用手機進行簽到、課堂測試、互動、觀看微視頻等,加強任務驅動、項目導向,讓學生成為課程的主體,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協作式學習,讓學生對課堂充分期待感和成就感,教師也提升了幸福感,課程才有了實效性。
(四)細化管理,全程質量監控,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第一,實行“五表聯審”,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性教學計劃、學期課程安排表、課程表、教師授課計劃聯合審查。確保人才培養方案是經過充分的行業調研和畢業生調研、經過校企共同論證而具有科學性,確保實施性教學計劃具有可操作性,確保學期課程安排表、課程表等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實施性教學計劃具有一致性,確保教師授課計劃與培養方案、計劃和課程目標有達成度。
第二,嚴格聽課巡課制度,實行學生信息員反饋制度。編報《教學簡訊》,及時反映教學動態,每月公布最受學生歡迎老師,持續提高課堂質量。每學期開展學生評教,評教結果作為考核教師質量和職稱晉升的重要參考依據。
第三,深化考試改革,以“考核”促進“教學”。針對生源多樣化特點,研制多樣化的考試大綱,合理確定考試內容,創新考試方式,突出能力考核,加強過程考核,探索多元評價,引入第三方評價,探索學分替代。
第四,針對每學期各科課程的總成績必須開展考試分析。各院部以專業為單位進行考試統計分析,對多門不及格的學生進行及時進行幫教和處理。撰寫專業考試分析報告,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和診斷,并在下學期進行改進和完善。
(五)設置教學優質獎項,樹優質教風,激發教師活力
舉行優質課堂的聽課、評課、公開課,樹立優質高效課堂典范,促進教風學風提高。建立教師教學優質獎評選和獎勵機制,倡導教師聚集課堂、潛心教學、保持育人初心。教師教學優質獎評選強調:個人在教學過程中的投入與取得的成效。既教書又育人,積極與班主任溝通,注重課堂管理,課堂出勤率95%以上,無學生上課玩手機、睡覺現象;備、教、輔、改、訓、考各教學環節規范嚴謹,教案評比85分以上,每門課程作業批改5次以上,學生課程考試合格率85%以上;通過各種方式激發學生好奇心,靈活使用各種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學生課堂滿意率90%以上;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和教學建設;能持續提升,定期診斷、改進教學。
優質教學獎每年評選一次,經院部綜合考查與評審、學校復查、官網專欄展示、公示無異議后經校務會議審議通過發文公布。優質教學獎獲得者由學校給予獎勵。該評選和獎勵機制充分激發一線教師的教學熱情和教學活力,營造了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黃秋明,肖珍教.當前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現狀調查[J].中國高教研究,2005(10).
[2]劉秀峰.高職課堂教學實效性策略研究與實踐[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0(02).
[3]廖建平,徐云青,朱芝洲.基于教師專業發展視角的高職課堂教學實效性策略研究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14(11).
[4]范唯,馬樹超.切實解決提升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問題[J].中國高等教育,2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