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藝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斷豐富和提高,鋼琴已逐漸走入到尋常百姓家。由于其特殊而復雜的構造,要求每年必須進行不少于兩次的專業調律和機械整理,才能維護它優美的音色和良好的觸感。鋼琴調律行業由此催生而來。如何建設一支精良的鋼琴調律師隊伍,培養優秀的鋼琴調律人才,是這篇文章所要研究的。
【關鍵詞】鋼琴調律;崗位能力;課程內容;訓練模式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斷豐富和提高,藝術教育在社會各階層普及和發展起來。鋼琴作為樂器之王,由于旋律優美,具有固定音高,上手容易等特點,也逐漸走入到尋常百姓家。鋼琴特殊而復雜的構造,要求每年必須進行不少于兩次的專業調律和機械整理,才能維護它優美的音色和良好的觸感。因此,鋼琴調律行業也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起來。湖北藝術職業學院做為湖北省唯一一所全日制藝術高職,為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于2012年也積極開設了鋼琴調律專業。調律專業是實操性較強的專業。調律專業學生的崗位能力其實就是學生的動手能力。那么,如何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深化學生崗位能力培養,是這篇文章所要研究的。
一、圍繞崗位能力確定課程內容
鋼琴調律專業最早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設于沈陽音樂學院。調律專業的傳統課程有《調律原理與應用》、《鋼琴結構概論》、《鋼琴》、《律學》、《基礎和聲》等。我院調律專業在開辦之初,也基本照搬這些課程的內容。然而,在長期的實踐教學中,我們發現,有些課程內容與學生的實操能力,以及走上工作崗位后需要的實際能力沒有太大的關聯,對于這樣的課程,我們進行了重新的整合與刪減。《鋼琴》是調律專業傳統的主干課程。以往,我們沿襲了鋼琴表演專業學生的教學模式,教師一對一的向學生傳授鋼琴演奏技術、技巧。學生將大把的時間花在基本功,手型、指法上,三年下來,只限于彈幾首簡單的樂曲,這樣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對于學生所需要掌握的鋼琴調律、維修技術,幫助并不大。于是,我們嘗試將《鋼琴》課程整合為《應用鋼琴》,突出“應用”二字,將一對一的個別課形式改變成集體課形式,不再強調彈奏方法和演奏技能的灌輸,不再拘泥于學生的手型,指法,技巧,而是注重學生實際彈奏能力的培養與鍛煉,調動學生的主觀積極性和動手能力,迅速提高其彈奏能力及擴展彈奏范圍,為學生順利地走上鋼琴調律、維修工作崗位,為學生能調整完一臺鋼琴后,即興演奏一首,或者自彈自唱一首,與服務對象共同享受調整后的鋼琴的美妙樂音,打下堅實的基礎。《基礎和聲》也曾是調律專業的主干課程,這門課程仍舊是從鋼琴表演專業照搬過來的。這門課程旨在通過對音樂作品和聲的解析,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內涵,為學生能更好地演奏作品提供幫助。鋼琴調律師并不是鋼琴演奏家,這樣的幫助對調律師來說,是微乎其微的。于是,我們重新整合了《基礎和聲》的內容,降低其專業難度,揉合了視唱練耳和基礎樂理的知識。整合后的新課程叫做《音樂基礎》。《音樂基礎》重視學生聽辨能力的培養,學生的聽辨能力與崗位能力緊密相連,學生聽得好,聽得準,就能把鋼琴調得好、調得準。例如,純八度音程琴弦的震動頻率比為1:2,a1=440次/秒,高八度a2則應為880次/秒,但是精確地按這種倍頻關系計算的數據調整音律,其結果反而會使人聽起來高音偏低,低音偏高,很不舒服。由此證明,在調律的過程中即使再精密的儀器調試出的音律也不一定能符合人們的聽覺以及藝術審美習慣。因此,只有練就一副好的、敏銳的耳朵,才能調出一臺既符合音樂藝術要求,又符合鋼琴演奏家及聽眾聽覺習慣的鋼琴。《音樂基礎》里,涉及的樂理知識也與調律息息相關,比如說,純四度、純五度、大三度、大六度和純八度是調律最常用的音程。調律一般是從四、五度入手、用三、六度進行檢驗的。因此,《音樂基礎》中,這五大音程就是重點教授的內容。教師會引導學生理清各種音程中音與音之間的結構關系,音響效果。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五大常用音程的特點和共性。學生對五大音程熟悉掌握后,教師會在課堂中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音程元素組合的新方法研究,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增加學生對鋼琴調律的學習熱情,從而夯實學生的崗位能力。《律學》又稱《音律學》,是研究律制構成與應用的科學。律學須對音樂所用的音律進行研究,屬于聲學、數學與音樂學的交叉學科。這是一門純理論的學科,并且需要一定的數學基礎,對于藝術高職的學生,文化底子本身欠缺,數學基礎更是薄弱,要想學好《律學》更是難上加難。再加之,調律本身是門技術活,靠得就是調律師的豐富的經驗和敏銳的耳朵。再正確的理論、再精準的儀器,調出來的鋼琴,仍然和人的聽覺和審美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由此可見,《律學》對學生今后的調律工作幫助并不大,因此,《律學》這門課程,就被刪減了。
二、構建“階梯式”崗位能力訓練模式(圖1)
鋼琴調律專業作為一個實操性較強的專業,我系是通過課堂專業技能訓練、校內綜合項目實訓、校外頂崗實習這三個循序漸進的“階梯式”訓練,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強化他們崗位能力的。
(1)課堂專業技能訓練:課堂專業技能訓練在學生進校的第一年完成。這一年,學生需要掌握的主要技能是認知和熟悉組成鋼琴的主要部件以及各種調律工具,并能熟練拆卸鋼琴外殼和擊弦機。這一年的技能學習主要集中在校內鋼琴調律實訓室,實訓室有各式各樣的調律工具和教學淘汰用琴,教師可以邊講解,邊示范,學生也可以邊學習,邊動手。
(2)校內綜合項目實訓:校內綜合實訓項目安排在學生進校的第二年。通過兩年的系統學習,學生已熟練掌握鋼琴鍵盤機械的拆卸與調律的基本手法。第二年學期末,主教老師會將學生分組,3人或5人一組,每組負責兩臺教師用琴,完全由學生自己協調、自己分工、自己動手完成兩臺琴的維護保養以及調律工作。主教老師不提供任何技術上的支持。學生完成任務后,由主教老師給予點評,并給出考核分數。
(3)校外頂崗實習:校外頂崗實習是調律專業畢業生,必須在校外實訓基地或相關企事業單位完成的。這個環節要求畢業生以職場人的身份從事完整的崗位工作,用人單位給出考核等次。我系2013年與柏斯集團旗下的金寶樂器制造有限公司簽署校外實訓基地協議,每年4月,由主教老師帶領調律專業的畢業生前往基地頂崗實習。學生在完全真實的工作崗位上進行生產,體驗完整的工作流程,并且還能得到企業工作人員手把手的耐心指導,為學生順利走上工作崗位鋪平道路。
參考文獻
[1]江烈焰.鋼琴調律的多元化發展[J].音樂探索,2009(01).
[2]王文琦.鋼琴調律專業在音樂學領域的發展前景分析———基于鋼琴調律專業在長春大學的途程[J].長春大學學報,2009(11).
[3]盧作約.我國鋼琴調律專業現狀調查及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