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護士應具備的語言修養包括情感性、禮貌性、知識性、審慎性、規范性、治療性,而護士語言修養的提升需從“心”開始、嚴在平時、重在積累。
【關鍵詞】護士;語言;修養
人與人之間打交道,免不了語言交流。因此,語言修養就顯得尤其重要了。醫院可以說是窗口,由于服務對象的特殊性,醫患糾紛時有發生,而醫患糾紛有時候僅僅因為護士一句或許幾句話講得不當而起,可見提高護士的語言修養勢在必行,特別是在大力提倡鞏固湘潭創文成果的如今,務必讓護士明白提高語言修養的重要性,明白語言修養對于鞏固湘潭創文成果的作用。
一、護士應具備的語言修養
(一)情感性
語言交流的過程也是情感交流的過程。言為心聲,氣隨情動,護士的語言不僅是專業信息的傳遞,更是職業情感的流露,傳遞著護士對患者的關注和愛心。交談技巧與溝通關系向來密不可分,溝通交流有技巧,技巧之上是理念,理念之上是情感。護士只有在溝通中注入職業情感,才能有效地發揮交談技巧的作用。
(二)禮貌性
護士交談中多使用禮貌用語,是創建尊重、平等、和諧的社交氛圍,博得他人好感與體諒的最為簡單易行的做法。所以,護士在工作中應做到:“您好”不離口,“請”字放前頭,“對不起”時時有,“謝謝”跟后頭,“保重”送客走。在與患者的交往中要有“七聲”,即患者初到有迎聲,進行治療有稱呼聲,操作失誤有歉聲,與患者合作有謝聲,遇到患者有詢問聲,接聽電話有問候聲,患者離院有送聲。
(三)知識性
患者生病后非常需要護士用專業知識給予的健康指導和解釋說明,若只給一些空洞的安慰和勸說,將是蒼白無力的。如感冒患者,護士只是像普通人那樣叮囑患者多喝水,可能還會引起患者的反感。因此,護士要勤于思索、刻苦學習專業理論,同時對專業之外的知識也要廣泛涉獵,博采厚積,才能做到言之有物。正所謂“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四)審慎性
語言可以關系到個人之成敗,有因一言中的,化干戈為玉帛、受人敬重的;也有因一言不當、禍從口出、身遭凌辱的。語言甚至關系到國家的興亡,所謂一言興邦,一言喪國。因此,在人際溝通中要做到不該說的少說或不說;該說的要慎說;喪氣的話要少說;傷人的話別亂說;背后的話不能說;玩笑的話慎重說;允諾的話不輕易說,以防好心說錯話、辦壞事。
(五)規范性
1.精確通俗的表達
只有當接收的信息與發出的信息相同時,溝通才是有效的。醫學具有較強的專業性,但多數患者不具有醫學背景。因此,護士在與患者交談時,必須考慮和顧及患者的知識背景、理解能力和感受,在語言的表達方式上應做到語匯通俗、語法規范、語義準確,選用患者易懂的語言,并盡量口語化,少用或不用醫學術語和醫院常用的省略語。比如說到“排氣”,用患者的話就是“放屁”。護士也要盡可能地掌握當地方言,便于和當地患者溝通。
2.清晰準確的表達
醫學容不得有絲毫的馬虎和大意,護士語言的清晰準確表達是把信息準確傳遞的重要保證,也是防止護理差錯發生的有效方法。護士在告知患者一些藥物的用法、圍術期的注意事項和功能鍛煉的方法等信息時,應注意明確信息中所指的對象、具體的方法等,并盡可能進行詳細說明,以免引起患者的誤解。常見的如護士告知患者“術前頭天晚上十點后禁食,術日也不能吃早飯”,但是患者就可能理解為“護士說的是飯,牛奶不是飯,喝了應該沒問題”,結果患者喝了牛奶導致了手術的延誤。
(六)治療性
被譽為西方醫學之父的希波克拉底曾說過“醫生有三樣法寶能治病,即語言、藥物和手術刀”。可見,語言具有藥物和手術刀一樣的效用,即治療性。護士語言的治療性體現在積極性,語言能使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慰藉、情感上的愉悅,對患者的健康恢復起積極作用;反之,護士不恰當的語言會給患者造成不良的刺激,以致引起患者的不愉快、不滿意,甚至憤怒、恐懼、憂郁,這些負面情緒對健康的恢復會產生消極影響,甚至會導致病情加重。由此可見,護士的語言既可治病,又可致病。護士應認識到語言具有的暗示和治療功能,在工作中充分發揮語言的治療作用。
二、提升護士語言修養的途徑
護士語言修養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溝通效果,稍有不慎還會禍從口出,引發糾紛。因此,護士注重提高語言修養,學習溝通技巧,規避說話誤區,對于提高服務質量是非常有必要的。護士可通過以下三個方面來培養和提升自身的語言修養。
(一)從“心”開始
人們常說“言為心聲,語為人鏡”,語言是思想情感的反映,語言就像一面鏡子,為人鄙俗者常語言粗魯;為人高尚者則語言文明。所以護士提高語言修養要從“心”開始,意識到語言修養對工作、生活等的重要性,由意識帶動行為,切實提高自身的語言修養。
(二)嚴在平時
護理工作對象是有生命的人,因此,護理工作既有很強的技術性,又有很強的服務性。這就要求護士的工作語言,必須具有明顯的職業性和服務性。護士要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嚴格以職業規范要求自已,使語言服從醫療,語言服務醫療,語言體現醫療。養成謹言慎行、三思而“言”的習慣,在日常工作中時刻注意語言的規范性和得體性,包括內容、句式、語速、語調,注意規避醫學禁忌語,將語言修養貫穿于護理職業生涯的始終。
(三)重在積累
護士語言修養在于“修”(學習),更在于“養”(養成),所以護士要注意語言的點滴積累和及時總結。護理工作的特點決定了護士語言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經歷一個漫長的不斷學習的過程,護士只有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加強學習、積累和訓練,才能真正“養成”一套得體的語言。
總之,護理溝通能力與護理禮儀是高職護理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所必備的專業素質內容,既是護理工作者在進行醫療護理工作和健康服務中所遵循的行為標準,也是護士素質、修養、行為、氣質的綜合反映;既是護理工作者修養素質的外在表現,也是護理人員職業道德的具體表現。
參考文獻
[1]JuliaSalzerRiley.護理人際溝通[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
[2]陸承慶,王春林.旅游交際禮儀[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3]羅納德.B.阿德勒.溝通的藝術[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4.
[4]金正昆.商務禮儀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5]金正昆.政務禮儀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6]劉佩華.中外禮儀文化比較[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5.
[7]美伯特創作室.成功者禮儀全書[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5.
[8]張大可,李云騰.禮儀大全[M].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2.
[9]金正昆.社交禮儀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10]李源,張書珩.社交全書[M].北京:遠方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賀亮明(1964—),女,漢族,湖南湘鄉人,本科,碩士,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館長,教授,研究方向: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