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學科基本特征來講,《消費心理學》本身構成了基礎性的必修課。但從當前現狀來看,高職院校針對該學科的平日教學并沒能著眼于全面予以優化,其中仍然暴露了多種多樣的弊病或者難題。由此可見,課程需要進行教學改革,提出了教材選取、內容方面;教學方法和教學考核三方面的教學改革措施。
【關鍵詞】消費心理學;教材;教學方法;考核方式
在市場營銷的整個學科體系中,消費心理學占據了很關鍵的地位,這是由于它是一門交叉、綜合學科,它涉及生理學、哲學、社會學、市場營銷學、廣告學、企業管理學等諸多學科。消費心理學又有自己獨特的研究對象,既重點研究消費購買行為心理現象產生、發展和一般規律的科學。作為高職院校來講,通過開設上述的學科課程,應當能夠讓同學們全面明晰深層次的顧客心理,其中關鍵要素涉及到購買行為以及購買心理。因此在目前階段中,作為高職院校需秉持因地制宜的思路來優化現有的課堂模式,其中涉及到如下的學科模式改進要點。
一、教材的選取要科學、實用并及時更新內容
對于《消費心理學》教材,要科學并注重實用性。要依據市場營銷專業《消費心理學》課程標準,結合專業的學生實際,針對心理學有關的教材予以妥善選擇,最好選用帶有較強應用性以及創新性的典型教材。除此以外,該教材應配有合適的項目模塊、實訓內容和大量案例,同時對選用的教材要去粗留精,結合時代的要求進行適當整合。在選用教材的時候要不局限于一本教材,首先,要向學生推薦基本的相關教材和網站,其次,作為任課教師,平時要多注意查閱相關資料,注意知識的及時更新。
二、教學方法的改變
(一)開展不同形式的討論課,活躍課堂氣氛
從開學的第一堂課開始,我們老師就要鼓勵同學在課堂上積極暢所欲言。具體在實踐中,教師有必要運用靈活性的途徑與方式來實現針對整個課堂氛圍的活化,確保在當前課堂中融入多樣化的討論。如案例分析討論、實踐感想討論、設立公共郵箱在網絡上討論,以及講到一些熱點問題和同學們比較關心的問題時設立專題討論等。
(二)合理分組,實踐法
將一些《消費心理學》相關的具有實踐意義的任務,對此予以逐項分解并且設置各學習組相應的探究任務。具體而言,教師應當將分組實踐的范圍適當予以拓寬,確保其中包含項目設計、收集項目信息以及評價項目實效性。在創建團隊的前提下,對于某些疑難性較強的心理學難題予以創造性的化解。因此可見,分組實踐模式可以增強同學們在現階段擁有的自主探究認識,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有利于培養學生成為富有創造性、應用型以及綜合素養較高的新型人才。
(三)情景模擬,角色扮演法
對于現有的課堂模式著眼于全方位的改進與優化,其中關鍵在于模仿特定的消費場景。情景模擬具備的基本內涵就在于分角色實現針對某些情境的全面扮演。針對不同種類的探究話題而言,與之有關的情景模擬也應當體現為差異性。在此前提下,師生就可以著眼于緊密進行配合,從而創建了輕松并且愉悅的全新課堂氛圍,并且緊密結合消費心理實踐。這是由于,消費心理學本身具備突顯的實踐性,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同學們更多關注該學科實踐。例如,在講授消費者氣質與購買行為時,學生對氣質類型這部分知識已經掌握得比較牢固,只是對消費領域中的具體表現比較陌生。因而,在講授時可以先為學生設定情景,然后讓學生在情境中分別扮演不同氣質類型的營銷人員和購買者,探討可能遇到的問題和應對方法,這樣學生就可以在扮演的過程中主動探索不同角色在實際生活中的表現,并總結其中的規律。
三、采取多種考核方式,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
目前消費心理學的教學效果考核大多數采取一次性閉卷筆試的考核方法,考試內容側重基礎理論知識。對實際應用考核較少或者太僵硬了。這門課程的考核應該把注意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能力考核與知識考核相結合。具體來說,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考核評價方式中,形成性評價占總成績的70%,終結性評價占總成績的30%。形成性評價的內容包括:課堂考勤(占總成績的10%);平時作業(占總成績的10%);課堂表現(主要有小組討論、現場演示、回答問題等,占總成績的20%);社會實訓和社會實踐項目表現和成果(占總成績的30%)。終結性評價主要采取期末考試時利用閉卷和開卷相結合的考試方式進行考核評價,閉卷部分主要考核學生對《消費心理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占總成績的10%;開卷部分主要通過靈活多變的題型,考核學生運用消費心理學知識進行分析問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占總成績的20%。
總之,高職院校針對消費心理學的學科應當側重于全面加以優化并且實現相應的轉型與改進。截至目前,多數院校都在嘗試適用于院校自身的轉型模式,而與之有關的成效性也表現得尤為顯著。但從根本上來講,高職院校在目前階段施行的消費心理學轉型與改進舉措并沒能真正實現最優化,對此仍然亟待著眼于進行轉變。未來在實踐中,高職院校有必要將上述改革置于市場化的視角下,以此來培育高水準的心理學專門人才,從而全面突顯了基礎課改具備的價值與意義。
參考文獻
[1]趙根良.高職《消費心理學》教學改革思考與探索[J].新余學院學報,2012,17(05):127~129.
[2]馬艷.高職院校消費心理學教學改革探析[J].河南農業,2011(12):28~29.
作者簡介:嚴麗華(1979.04—),女,四川德陽人,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經濟學、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