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畢業生英語水平整體上難以滿足社會各崗位的需求這一現實決定了大學英語教學質量提升空間較大,成功的模塊教學是一座連接學生順利到達英語彼岸的便捷橋梁。教學對象、課程、內容等模塊化,能讓大學生的英語學習事半功倍。
【關鍵詞】大學;英語;模塊;教學;學生
一、引言
大學英語的突出特點之一是它的目標是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以便畢業后能滿足就業崗位對人才英語水平的需求。為達到此目標,各高校先后對英語教學進行了不同形式和程度的改革,轉變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從單一的傳授知識轉為引導學生增強自主學習。模塊教學以系統的整體觀為基礎,注重模塊內各因素之間的有機聯系,合理地安排模塊教學非常有利于高效地幫助學生熟練運用英語聽說讀寫譯等基本語言技能并給社會一個滿意的答卷。基于此,本文從多維度解析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一些情況,期望給改革帶來實用的思路參考。
二、大學英語模塊教學的依據
(一)必要性
1.社會對人才英語綜合能力的要求增強
中國在全球化的進程中迅猛發展,社會和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既懂專業知識又能利用外語工具進行高效交流的綜合應用型人才最受歡迎。就學校而言,能否培養專業知識扎實又精通外國語言和文化的優秀學生,成為衡量大學課程建設成敗的重要標準。據調查分析,人才市場上不認證書而重能力的用人單位居多,招聘單位增加英語口試環節來考察應聘者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做法已很普遍,尤其是三資企業對應屆畢業生的英語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應聘者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
因此,在高校快速擴招、就業人數急劇增加與我國經濟轉軌、社會轉型和出生人口高峰交織在一起而造成的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只有證書或學位便能就好業的日子一去不復返,若不具備較強的英語應用技能,就會在擇業和就業方面遭遇很大的困難,也很難應對新形勢的挑戰。
2.高校畢業生的英語現狀與社會需求存在差距
我國是個教育大國,但也是個“英語聾啞大國”,每年大量的畢業生步入社會,無論有無英語等級考試證書,絕大部分所具備的英語能力并沒有達到當今經濟和商務社會所需要的真正能力,英語口語低能。尤其是跨國公司,只有不到一半的中國畢業生適合被雇傭,擁有實際技能的中國求職者不夠多。目前的現狀是人才需供不平衡。其緣由在于仍然較傳統的教育模式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無法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無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英語綜合潛能。在這種以知識灌輸為主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下,學生所學與所用嚴重脫節,從而很難把英語靈活應用于專業領域,也就不符合就業崗位的需求了。
3.模塊教學是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技能的有力方式
模塊理論最初是美國心理學研究成果之一,20世紀90年代初,模塊教學應用于職業教育中,隨之模塊教學法及模式的應用研究應運而生。模塊教學模式強調知識的實用性、重視能力的培養,是一種注重實踐技能提高的現場教學活動。它有助于建立不同的對象水平層次、提高資源的合理利用與整合、實現教學的體系化,從而調動學生學英語的積極能動性、挖掘其各方面的潛能,也極大可能實現學校英語教學的突破。因此,若能有效合理地實施模塊教學,大學畢業生英語綜合能力低與社會需求大之間的矛盾就會得到良好的緩解。
(二)可行性
現在各高校基本都與時俱進,已經、正在或將要嘗試不同的教學改革,重視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更是首當其沖。模塊教學不是對原有的教學模式動大手術,而是把教學對象、課程、內容、方式等進行一定的調整,使之更利于英語知識的高效傳播與接受,操作不難。而且,學生愿意在有限的時間空間里以愉快有效的途徑來提高英語水平,事半功倍地促進自己崗位能力的發展。因此,在高校進行大學英語模塊教學是可行的。
三、大學英語模塊教學的方法
英語模塊教學是解決當前大學畢業生供需矛盾的重要方法,其首要任務是要確定教學目標,然后根據目標把教學對象、課程、內容分解成若干模塊,從而實現不同模塊的不同教學目標,包括教學對象模塊、教學課程模塊、教學內容模塊。
(1)教學對象模塊:根據學生具備的英語水平和接受能力,將學生分成不同的模塊或班級并制定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案、選用不同的教材,讓學生在不同的起點上都有所進步。據調查,某高校某級學生有五分之一沒有達到大學英語預備級起始要求。即使是達到預備水平的學生,也是參差不齊,個性各不相同。統一的教學很難滿足他們不同的需求和接受度。眾多英語教師反映,在以往的授課班級中,部分英語先進生能輕松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但少數英語后進生跟不上上課節奏而被動上英語課甚至害怕英語課或放棄英語學習。這樣的情況很普遍,英語課與很多課程不一樣,它對學生的原有水平有一定要求,不同的基礎決定不同的可接受內容的質和量。據此,可根據學生入學的英語成績把他們分成不同的英語班級,不同的班級用不同的教材和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方式、評價等,做到因材施教。盡管這種方法可能導致學生管理難度加大和授課教師工作量增重,但這是可控的。對象模塊化教學使學生在自己所屬模塊里按照一定的速度前進,以保證對英語的持續性學習和提高。
(2)教學課程模塊:將大學英語課程分為基礎英語模塊、專門英語模塊、興趣英語模塊,在四個學期分別選擇性地重點進行某一兩個課程模塊,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例如,可以在第一、二學期進行基礎英語模塊,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基本英語能力,綜合英語、英語視聽說、英語閱讀等課程屬于此類。第三、四學期開設與學生專業相關的專門英語課程,如旅游英語、計算機英語、商務英語、體育英語、石油英語、法律英語等必修課程,使學生把專業和英語結合起來,既提高了英語興趣,又為將來在專業中運用英語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可開設影視欣賞、西方文化欣賞、新聞英語、社交口語、實用翻譯技巧、視聽巧記等英語選修課程,四個學期均可選修,共選一兩門。這種選修課會大大增加學生學英語的樂趣,使其在愉快的氛圍中學好英語又拓展視野。
(3)教學內容模塊:立足課程模塊中的內容教學,將實際項目內容分解為不同的群組來組織課堂教學,可根據單元主題、主題句、關鍵詞、相關文化等來設置內容模塊,不局限于教材中的單元設置,而是把不同單元和課外資源中相關的內容融合在預設的群組模塊里。這樣非常有利于學生擴展思維,融會貫通,增強對授課內容的理解與延伸。例如,教師可以把某單元一些相關的生單詞歸納為一個單詞模塊,讓學生把這些單詞組合成句子或者編成生動的句子。這樣學生就不會感覺單詞難記又枯燥,反倒覺得很有趣又有效。
四、大學英語模塊教學的目標
好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吸收大大增加,大學英語模塊教學改變高校各學生對同一英語課堂內容接受程度迥異、被動式學習、ESP受重視度不夠、就業導向性不突出等現狀,創建基于崗位需求的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英語模塊教學,使學生在寬廣的英語環境中學以致用、切實提高滿足將來崗位需求的英語技能,成為社會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具體目標為以下方面。
(1)提升教學效果:通過對大學英語模塊教學模式的實踐,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英語學習并有效提高英語水平,從而明顯提升教學效果。
(2)增強學生英語融合感和創新意識:促進學生融入英語、提升綜合素養、增強創新意識并成為符合社會需求的高能人才。
(3)服務社會崗位:大學英語模塊教學是基于社會崗位需求而設置的模塊,旨在為社會不同的崗位培養合適的人才,服務于經濟的發展。
(4)提高學生就業率:通過“任務—項目—模塊”的方式,增強高校與社會市場的對接率,提高學生的就業率。
五、總結
改革與問題并存,成就與風險相依。在現有相對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中運用模塊教學勢必存在各種各樣的或大或小的問題,但不突破就不會創新、不努力克服困難與問題就難以進步,在無升學壓力的大學環境下切實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就基本是一句口號而已。根據學校、師資、學生等不同方面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模塊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突出學生的中心地位,用模塊的整體觀帶來英語教學效果的改善,必定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大出路。
參考文獻
[1]冷瑜.需求分析理論視界下的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改革[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11).
[2]劉小權.關于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再思考[J].科技信息,2011(13).
[3]明安云.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可行措施———英語分級教學模式探析[J].瘋狂英語(教師版),2007(02).
[4]蕭好章,王莉梅.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02).
[5]張家政.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文化哲學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0.
作者簡介:謝昕頤,女,漢族,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與現代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