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本文從石家莊經濟轉型升級的外部環境分析入手,在認識石家莊市經濟發展經濟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深入剖析了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并以十九大關于經濟發展的論述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為背景,提出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總體路及具體做法。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實現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石家莊市一定要搶抓機遇、銳意改革,加速實現轉型發展、綠色發展、創新發展和率先發展,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一、石家莊市經濟轉型升級的外部環境分析
(一)國際環境的機會與威脅分析
當今時代主題仍以和平與發展為主流,經濟全球化朝縱深延伸、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席卷全球。新科技革命和新產業革命加速興起,創新經濟成為經濟增長核心引擎,服務業的發展以及數字化制造的發展在促進世界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帶動中國的產業鏈升級。然而,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深遠,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強,不穩定因素仍然較多。
(二)國內環境的機會與威脅分析
就國內環境而言,石家莊市經濟發展面臨多重機遇。一帶一路、雄安新區設立等國家級戰略的實施為石家莊市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動力,京津冀協同發展深入加快推進,城市功能和產業結構升級帶來新飛躍,經濟轉型升級與生態環境治理進入關鍵階段。同時,也要看到石家莊市在產業結構、產業比重等方面的不合理,受國家宏觀經濟調控影響大,來自周邊經濟圈、經濟體的競爭激烈等因素。
二、石家莊市經濟發展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石家莊市經濟發展的特征分析
1.經濟基礎雄厚,綜合實力強。作為省會城市,石家莊不僅是河北省的政治中心,同時還是聯系西部內陸和沿海的紐帶,身處首都經濟圈、中原經濟區兩大經濟體的交匯點,是北方經濟發展的重點區域。2015、2016、2017三年石家莊全市生產總值分別達到5440.6億元、5857.8億元、6460.9億元,經濟增速、總量均保持全省第一。
2.產業基礎扎實,轉型升級成效顯著。石家莊是國家重點建設的工業基地,近年來,產業轉型升級成為石家莊經濟建設的重點方向。2017年,石家莊市三次產業比重由10∶49.8∶40.2調整到8.2∶45∶46.8,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速下降5.8%,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產值增長14.1%。服務業逐步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2016年服務業產值總量躍居全省第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9.7%。現代農業、特色生態農業發展步伐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達到65%以上。
3.產業聚集力強,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首先,產業聚集功能發揮突出。國家級、省級技高新術開發區、工業園區、物流園區的建立為吸引產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其次,新興產業發展迅猛。形成了以生物醫藥產業為代表的新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再次,文化產業發展邁入新階段。文化產業不僅涉及面廣,而且不斷開辟出新的深度、內涵,經濟效益顯著,城市形象得到提高和宣傳。
4.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積極融入協同發展,為石家莊市發揮區位優勢,借力京津,打造經濟增長第三極創造了條件。通過建立常態化的溝通協調機制來加強與京津的對接與合作,以交通、生態、產業為重點合作領域,科技、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對接取得階段性成果,一大批重點企業和項目落戶石家莊。
5.經濟體制改革取得成效。一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成效顯著,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二是創新驅動體制改革效果明顯,城市創新驅動力得到顯著提升,發展空間得以延伸。三是國企改革穩步進行,強化對大中型國企的監管及深化改革,積極扶持和鼓勵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發展。四是積極開展財政體制改革,強化各項制度,推進投融資平臺健康發展。
(二)石家莊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在改革發展的進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和差距,主要體現在“五個矛盾”。一是經濟發展、經濟實力與省會地位不相適應的矛盾。作為省會城市在經濟地位上的“領頭羊”地位沒有完全確立,輻射帶動力不強。同時,傳統產業質量水平不高,與轉型升級的要求不匹配,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新興產業仍需進一步加快發展。二是創新創業、科技發展形勢緊迫與缺乏人才支撐的矛盾。高端帶頭人才不足會影響到高端產業和創新創業的發展,吸引海內外精英,打造創新創業基地迫在眉睫。三是城鄉建設、縣域經濟與省會定位不適應的矛盾。城市的承載力、科技化、智能化不強,經濟發展不平衡,縣域經濟實力較弱,縣城建設水平不高。四是區位優勢獨特,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與基礎設施不完善、體制機制不健全、周邊地區競爭激烈之間的矛盾。京津冀協同發展進入快速推進期,然而在協同發展中的地位不高,難以發揮應有作用。五是經濟建設成就突出與生態文明建設相對落后之間的矛盾。國民生產總值連年增長,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的同時,生態文明建設卻依然形勢嚴峻。
三、石家莊市經濟轉型升級的總體指導思想和基本思路
(一)石家莊市經濟轉型升級的指導思想
“十三五”時期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是建設現代化省會的關鍵時期,石家莊經濟轉型升級的指導思想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緊密結合石家莊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戰略部署,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為建設經濟強市奠定堅實基礎。
(二)石家莊市經濟轉型升級的基本思路
石家莊市經濟轉型升級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全面提升省會經濟發展水平,樹立經濟中心地位。通過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全面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二是建設科技強市。完善相關政策,廣泛吸引尖端人才,大力開展創新創業,努力促使石家莊市成為全省科技中心。三是進一步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主動尋求合作,提升自身地位。四是注重綠色發展,統籌區域發展進步。綠色先行,全面提升城鎮規劃管理水平,打造高端省會城市,逐步縮小縣域經濟差距。五是著力發展文化產業。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塑造歷史文化名城。
四、石家莊市經濟轉型升級的對策
(一)現代化經濟結構體系的內涵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就是要圍繞我國宏觀經濟發展態勢變化,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變革落后的生產方式、消費方式和分配方式,形成一種最大限度融合現代科技創新的新興經濟模式,最大限度優化各種資源配置的新產業體系,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設有助于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和競爭力進一步強化。
(二)石家莊市經濟轉型升級的具體做法
石家莊市要堅持穩定發展理念,深刻認識我國主要矛盾變化,深化改革、積極推進,全面加強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保持經濟社會穩定發展。
1.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樹立全省經濟中心地位。一是推進生產服務業的專業化、高端化建設。2017年石家莊市服務業產值成為支持經濟增長的主動力,下一步要繼續保持互聯網服務、鐵路運輸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的增速。二是加大工業等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力度。通過技術升級、資本重組、節能減排等手段降低能耗、化解過剩產能,提升傳統產業的品質。三是加速壯大戰略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規模。把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制藥、節能環保等產業作為重點扶持對象,進一步做大做強。四是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積極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提升農產品附加值,走規模化經營之路。五是加強品牌園區建設。園區集聚發展是項目產業轉型的載體和支撐,注重品牌園區建設的規模和質量。
2.大力開展創新驅動,打造省內科技中心。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立離不開創新,創新競爭是城市發展的主動力,石家莊市要以創新為核心帶動力,推動經濟發展和變革。通過培育創新主體、建設創新平臺、引進創新人才和發展創新服務體系等手段來增強創新研發能力、孵化能力、延展性和服務性,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在創新能力發展上的合作與溝通。推進與京津在科技創新上的合作,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協同發展。
3.全面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極。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石家莊市實現跨越發展的重大機遇,要主動對接京津產業轉移和區域功能疏解,建立健全常態化的溝通協調和開放合作機制,以交通、產業、生態三大領域協同發展為重點,加強與京津的互聯互通。把石保廊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的建設作為新的突破點,抓好與京津在農業、科技、醫療、等領域的合作。把正定新區、國家級、省級開發區為承接京津產業轉移、延伸的重要平臺,加快特色產業集群的培育。
4.優化城市布局,統籌城鄉發展。堅持以人為本,結合石家莊發展現狀,制定切實可行的城市發展規劃。一是繼續強化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強力整治生態化境,走綠色發展之路。二是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以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為契機,從城市經濟發展、規劃建設、基礎設施、城市管理等方面全面提升城市綜合實力。三是著力打造“一核一帶兩軸三區”的市域空間結構,促進城市協調發展。四是做強做大縣域經濟。圍繞縣域特色產業、縣城建設、特色城鎮、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等重點建設項目,積極推動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5.繁榮文化事業,打造現代文化產業體系。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加大力度進行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深入挖掘石家莊歷史文化資源,發展、繁榮文化事業,擴大和提升石家莊的知名度、美譽度和人民幸福感。將文化產業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統一起來,促進文化產業優化升級,壯大文化市場主體。以千年古郡、古中山國、西柏坡紅色文化為切入點,挖掘城市歷史內涵,塑造城市歷史文化標志,打造歷史文化旅游名城。(作者單位為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