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洪福 王寧 司秋利
通過分析河北省扶貧現狀,提出今后河北省扶貧重點在于助力貧困縣脫貧。結合金融在扶貧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及河北省實際,構建模型研究了金融機構本外幣涉農貸款占各項貸款的比重、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營業網點的資產總額等變量在扶貧中的效應,指出河北省金融扶貧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
隨著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臨近,扶貧脫貧進入攻堅階段,產業扶貧、旅游扶貧、電商扶貧等各種扶貧模式被組合運用到各貧困地區,但各種扶貧舉措的具體實施都離不開金融為其融資。2016年底河北省有39個貧困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83.4萬人,2016年農林水力事務、社區事務等財政支農支出占公共財政收入比例達到33.25%,作為中部欠發達省份,河北省如果單純依靠財政支農脫貧,可以操作的空間有限,必須發揮金融的杠桿作用,彌補扶貧資金缺口,激活貧困地區發展的內生動力,提高扶貧成效。
一、文獻綜述
孟維福(2017)總結了河北省金融扶貧的六大模式。康書生(2017)提出了京津冀金融協同扶貧的倡議。楊偉坤等(2017)對保定市金融扶貧工作進行了梳理和總結。鄭懷林(2017)探索了張家口市“信貸+”產業扶貧模式。郭小卉、康書生(2018)總結了保定市“股份合作制+”和“政銀保”兩種扶貧模式。
江帆、吳海濤(2017)研究了貧困縣的減貧效應。吳華增、蘭慶高(2017)基于面板門檻模型分析了金融扶貧效應。黃英君(2017)、蘇暢(2017)分別對農村合作金融和財政資金的扶貧效應進行了實證分析。
二、河北省扶貧現狀
如表1所示,2011年到2015年,河北省貧困人口由561萬人下降到241萬人,河北省貧困人口占全國貧困人口的比例由4.58%下降到4.32%,貧困發生率由10.1%下降到4.3%,歷年貧困發生率均低于全國水平,說明河北省一系列扶貧舉措成效明顯。但通過表1也可以發現,河北省的貧困人口中有超過60%分布在省內各扶貧重點縣,2011年全省561萬貧困人口中有358萬分布在扶貧重點縣,2015年全省241萬貧困人口中有167萬分布在扶貧重點縣,河北省扶貧重點縣的貧困發生率雖然在逐年降低,但仍遠高于全省水平,上述分析表明,河北省的扶貧工作重點在于扶貧重點縣,需要下足繡花功夫開展精準扶貧。
三、河北省金融扶貧效應實證分析
以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作為被解釋變量(perinc),反映扶貧的絕對效應指標,以河北省農業增加值(agrgdp)、金融機構本外幣涉農貸款占各項貸款的比重(agrloan)、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營業網點的資產總額(asset_newfina)、公共財政支農支出(agrfisexpend)作為解釋變量,構建如下模型進行多元回歸分析,perinc=c(1)+c(2)*agrgdp+c(3)*agrloan+c(4)*asset_newfina+c(5)*agrfisexpend
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根據表2可以看到,上述四個變量解釋了99.9987%的河北省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變化情況,標準誤為19.10172,F統計量為11325.15,可見模型整體擬合程度較好。
從相關系數來看,C(2)為1.0494,且通過了5%的顯著性檢驗,說明河北省農業增加值每提高1億元,大約會使得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增加1.05元。C(3)為633.7835,也通過了5%的顯著性檢驗,說明金融機構本外幣涉農貸款占各項貸款的比重每增加1%,會使得河北省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增長633.78元,這些涉農貸款包括河北省轄區內所有金融機構的農林牧漁業貸款、農村貸款、農戶貸款,這反映出河北省金融扶貧大有可為。C(4)為4.7806,也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說明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資產總額每增加1億元,會使得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增加4.78元。C(5)為-1.6524,按照經濟學常理,公共財政支農支出增加,應該會使得居民人均純收入相應增加,-1.6524顯然與之不符,鑒于其即使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也沒有通過檢驗,可以對其不做分析。
四、河北省金融扶貧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一)河北省金融扶貧存在的問題
前述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提高金融機構涉農貸款的比例會極大提高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但是2011-2016年河北省的該項指標均值只有41.25%,如表3四大行某家銀行的涉農貸款占比所示,在一些國家級、省級貧困縣,部分金融機構的涉農貸款遠遠低于該平均值,甚至在曲陽、望都等貧困縣從2009年到2015年,該項指標逐漸下降,本該投入到農業的金融資源被吸引到其它領域,導致金融資源被浪費,扶貧功效大大降低。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資產總額增加有助于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增加,但是河北省2016年末該項數據只有359.1億元,具有法人資格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73家,營業網點209個,從業人員3076人,雖然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設置是市場主體自愿選擇的結果,但是自2006年銀監會鼓勵社會資本開設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并降低準入門檻以來,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設立,河北省在具體實施方面,還應該加強鼓勵和引導。
(二)對策建議
河北省各級銀監局要按照銀監會要求,對民間資本開設農村資金互助社、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要給予便利,簡化流程,提高效率。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發放扶貧貼息貸款,將金融資源向農村地區傾斜,對于創造性開展金融扶貧工作的各類機構,要及時給予表彰,總結其經驗,宣傳推廣。對于央企、民營企業等企業,主動承擔一定扶貧任務,取得扶貧成效的,在貸款利率、貸款額度、貸款承諾、擔保等方面,要給予其一定的照顧。
河北省各級政府部門要加大對扶貧重點縣的財政支出力度,將財政資金和金融資本結合起來,官方資本和民間資本結合起來,照顧金融資本、民間資本謀求正當利益的合理訴求,使其產生合力,一起帶動貧困縣的產業發展,形成貧困人口自力更生的良性脫貧機制。政府部門還要在貧困地區營造良好的信用文化氛圍,完善和健全適宜貧困人口的高效實用的信用評級機制,降低金融機構在信貸投放過程中的風險和成本。
雖然本文未實證分析保險在扶貧方面的效應,但農業的脆弱性天然地需要保險保障,貧困人口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病致貧、因災致貧,河北省應該加大對農業保險的鼓勵扶持力度,積極探索推行貧困人口商業補充保險。(作者單位為河北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