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芬
本文選取現在越來越多公司開展的內部創業為視角,分析了國內外學者在這方面的相關研究。內部創業作為公司謀求繼續發展的一種方式途徑,有著一定的背景和前提,同時不僅在大企業中有這種現象,一些中小企業也開始進行內部創業活動,最后結合內部創業的實施和相應成果,對于企業內部創業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
1970年后,很多比較大的企業出現了所謂的“大企業病”,是指在企業發展形成一定的規模后,組織體系越來越復雜,相比小企業而言,缺少靈活性,限制了企業的創新和信息傳遞能力,對于瞬息萬變的市場,無法適應。為了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美國的一些大企業出現了鼓勵和支持員仁在企業內部進行創業的現象,具體做法一般為大公司允許其員工在公司范圍內創辦小企業,開發新產品。后來日本企業中也出現了此類現象。實踐己經出現了許多成功的例子,如美國的公司、貝爾亞特蘭大公司、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寶麗來公司、日本松下公司和富十通公司等。
于是就有了一個新的研究主題“內部創業”,經歷了一個長時間的過程。第一是概念定義問題的研究,內部創業是否區別于公司創業以及與獨立創業之間存在的差異問題,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其具體定義也有著許多不同的觀點;第二是關于內部創業的前提研究,即一個已經成立的公司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才能進行內部創業,同時也要關注外部的經濟政治條件;第三是有關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內部創業的比較研究,在內部創業上,這兩種類型的公司各有利弊;第四是關于創業的前因和后果研究,也就是研究進行內部創業公司采取的一些舉措與其績效或效果之間的一些關系。本文將從上述四個方面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做出論述。
一、內部創業的概念研究
1755年,R.Cantillon提出了“創業者”的說法,第一次提出了現有企業內也存在著創業的功能(Entrepreneurial Function)。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一主題一直沒有得到重視。但也有少數學者提到,如1876年的《工資問題》,這是第一本關于創業者的著作;1934年熊彼得的《經濟發展理論》,也提出了創業是變革的一個關鍵驅動引擎。另外,古典經濟理論也認可了創業的重要作用,可是新古典經濟理論卻并沒有認同這一看法。后來1970年在美國才第一次有了關于創業研究的學術會議,此次會議在美國大學召開;1973年就有了關于創業研究的國際會議。此后創業問題逐漸得到重視,有公司創業、公司內部創業等不同的分支出現。
Chang(1998,2001)將公司創業分為了兩類,內部創業(intrepreneurshio)是其中一種,還有一種是外部創業。這兩種創業模式在起源、活動、投資、參與、控制及組織文化方面都有較大的區別,在這不一一列舉。一個公司的內部創業發生在公司范圍內,是公司鼓勵員工的一種表現。而Antocic(2001)認為,內部創業就是公司創業,因為其績效是相關的,是在考慮公司整體績效而進行的一系列創業活動。目前,大部分學者傾向于把公司創業的研究范圍定義為組織內的創業(即內部創業)。在眾多研究文獻中,學者們經常將內部創業與公司創業這兩個概念等同使用。因此,從一般意義上看,公司創業的研究成果也適用于內部創業。
二、內部創業的前提研究
公司要進行內部創業也是要有一定的條件的。這一部分主要是針對公司內部創業的前提研究,也就是一個公司要具備什么樣的前提條件,以便于實施內部創業的各種活動。在這一點上,主要有兩方面的研究:一個是關注于外部環境的研究,一種是關注于組織特點的研究。
有許多學者表明,外部環境對于公司層級的創業來說,是一個決定性的變量。研究人員建立的應急模型來解釋和預測的實施和結果,除內部變量,包括一系列的外部環境變量:一些環境特征(如動態、技術機會、工業的增長,和對新產品的需求)被認為是對內部創業有利的特點,另外的特點(不利的變化和競爭對手)則被認為是有害的(敵對的)。環境的豐富性正被概念化為四個維度:動態的、技術的機會、產業的成長和對新產品的需求。這些環境特征是有助于企業內部創業的。
具體來說,企業進行內部創業的外部環境可以從幾個方面考慮:
第一,合適的經營領域。找到適合的經營領域和合適的切入時機有助于內部創業的成功。
第二,必要的社會人文條件。價值體系或社會誘導信號是由不同部門、社會認可,不同地區,不同個人的評價標準的有機系統,它適應的是特定的社會經濟制度,在規范人們的行為的潛移默化,促使人履行自己的職責,履行自己的職責,發揮自己的價值評價系統,是一個健康的社會的本質,是社會健康的重要標志。
第三,就是企業需要考慮到的自身的各種組織特點是否適合選擇進行內部創業,及企業本身進行內部創業的動機。
首先是企業的動機。前面已經提到過,一個企業選擇進行內部創業是由于想獲得更好的發展,在考慮到這個原因的同時,要注意進行內部創業是否是唯一的選擇,也就是說,必須要有充足的理由開展內部創業的各項活動。
其次是創始人的動機。組織和管理上的支持是有利于公司的業務活動進行的。“管理支持”是指企業高層管理人員、資源、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對內部創業活動的支持。高度的參與,和管理的高層次的鼓勵,是非常重要的支持。組織支持如培訓或信任員工處理機會,并被認為有積極的作用,促進公司的創業行為,以及對公司的業務資源的推廣也是一種支持。
在考慮動機的同時,也要注意公司創業文化的建立。
從企業內部創業研究的角度對創業理論有著深刻的貢獻;從企業內部的經營角度來研究企業文化,在企業文化方面也有助于揭開企業文化的模糊和神秘面紗。現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反映企業內部創業與企業文化的耦合研究趨勢,多數研究傾向于認為企業文化對企業內部的影響,并沒有深入闡述企業內部的內部文化與內部關系和原有企業文化的關系,也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模型。
三、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內部創業的比較研究
雖然內部創業吸引了大量的研究興趣,近年來,研究人員往往專注于大型企業的研究。Carrie(1994)關注于中小企業內創業的研究,著眼于大、中小企業發展的因素內差異的影響。可以確定的是:內部企業家的結構和背景的關系,以及他們正在工作的類型,刺激和獎勵,內部企業家的戰略過程中的結果并不滿意。
雖然企業內部創業的概念一直是對大企業的研究,然而,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內部創業也十分重要。
大型企業的內部創業研究主要強調大型企業對內部業務的局限性。Ross(1987)和Pinchot(1987)同時指出,大型企業的控制系統往往成為創新的障礙。中小企業則被認為是可以提供一個更好的環境,其結構和過程更簡單,靈活和適當。在中小企業中,是高度集權的,所有的決策都由相對固定的管理者來制定,因而不會出現像大企業偶爾難以控制的局面。結構的靈活性是由較少的等級決定的。
在理論和實踐意義的問題研究創業型的中小企業,有學者認為,首先,對不同模式的業務分類研究一直以來都是公司創業與創業研究的學者探討的重點,在不同的商業模式分類方法本身促進創業研究的深化發展。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中小企業事實上,創業是一個復雜的和問題的實踐。在各種類型的企業中,實施創業的行動,他們需要面對的實際風險會有所不同。也就是說,在不同的情況下,驅動不同的業務目標,確保創業成功實施的需要,重點是不同的,實現有效的創業目標特定的行動模式是不同的,這是體現了“目標決策行動指南”的一個重要原則。
四、內部創業的前因和后果研究
這一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關于內部創業過程和結果的研究,也就是從實際經驗中得出一些規律。有許多進行了內部創業活動的公司,在實施了各種戰略舉措之后,得到了怎樣的成效。Zahra和Garvis(2000)通過對149家制造業的實證研究發現,與本公司業務和資產回報率和收入增長之間的正相關關系,企業在行業競爭更加激烈,正相關創業導向與企業績效之間的強。除了工業環境外,企業制度、文化和經濟環境對公司業務的影響更大。
而Stevenson和Gumpert(1985)研究如何激發現有組織中的創業行為,企業的壓力主要是從外部環境來進行創業壓力,而阻力往往是來自企業內部的。Drucker(2001)則認為,無論企業規模大,規模小,大小不是創新和創業的障礙,而組織的“官僚”和保守的想法是真正的紳士腳石業務。因此,組織結構、管理機制、企業文化和價值觀等因素,很可能會對公司創業行為的實施產生重要影響。許多學者發現,組織結構對企業內的創業活動有著影響。企業的組織結構有兩種類型:機械結構和有機結構,代表的是有機結構的靈活性、非程序性和分散性,對于創新和創業行為有很大的支持和作用;而機械結構的剛性則與權利和責任的關系,嚴格的程序和集中,阻礙了公司的創業行為。因此,Hornsby等(2008)以美國公司523名管理人員作為樣本分析,對高層管理人員的四個組織文化變量、工作自主性、可支配時間和獎勵報酬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高層管理人員的支持和獎勵的創業和發展公司管理人員有一個顯著的積極影響;工作自主性和可支配時間有顯著的負面影響。企業規模、年齡和過去績效是影響公司創業績效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中常被列為控制變量。目前,國內學者對組織內部因素的研究還不多。
另外,有學者總結的公司內部創業成功的因素包括:領導者、環境因素、參與者。
首先,作為一個有效的領導者,必須具備基本的專業技能和管理才能。
其次,環境因素前面有討論過,這里主要考慮市場的作用。從高質量的商品和服務的角度來看,開拓者有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和更強大的競爭地位。因此,許多因素影響著企業內部創業的成功,如何充分利用各種因素來提高創業成功的概率是企業內部領導能力的體現。成功的企業內部創業,可以開拓市場或引導企業走向成功,不會輕易被競爭所阻擋。環境也影響著企業內部業務的成功。戰略領導者的素質、管理、專家團隊,以及時間的長短,同樣是企業內部業務成功的重要因素。
最后,考慮到參與者,也就是參與到內部創業的員工或者其他相關人員。這一點其實與企業文化也有著一定的相關性。內部企業家在企業盡可能長的時間,只要工作也很重要。成功的企業家有更多的創業經驗比成功的企業家,這些經驗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在促進創業成功和發展。
以上也只是一部分的關于內部創業的結果的研究。
五、結語
內部創業是指員工想要創業,并且得到了企業的支持,對一些項目,由員工和企業共享,并分享成果與績效。企業家投資較少或者不投資即可以得到企業自有的豐富資源,因為它是獨立的,并得到公司的庇護。企業家對自己熟悉的領域有著顯著的創造能力,并且理論與實踐經驗均較為豐富,此時在公司的支持下創業,會有很高的成功率。企業的內部創業也給了有想法創業的人一個機會,有利于企業對人才的發掘,并且也有利于形成新的業務,保持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內部創業也可以鼓勵員工有自己的想法,對于一些企業來說,可以形成企業自身的氛圍與文化。因此,企業需要形成一個更科學的創業模式體系。(作者單位為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