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昕燁
[摘 要]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三大基石“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從理念、方法層面闡述了對教育的看法,該理論更適合職業學校的課堂教學。立足三大基石,結合職業學校的教學特點,探討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是如何對實踐課堂教學進行理論支撐的。
[關 鍵 詞] 生活教育理論;實踐;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8-0004-02
一、引言
陶行知被譽為近現代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哥倫比亞大學留學期間,得到了名師杜威等人的指點,但他并沒有照搬照抄西方教育,而是結合中國國情創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教育理論,如平民教育理論、生活教育理論、女子教育理論等。其中,生活教育理論最為人熟知,這是他在南京曉莊試驗鄉村師范學校期間,發揮創造精神,探索出的符合中國國情又接軌世界潮流的教育理論。該理論充分體現了陶行知的個人風格和教育理念。生活教育理論涵蓋了三大基石,即“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在陶行知看來,教育應當與社會生活相結合,應當按照社會生活的發展需要實施教育,應當打破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間隔,應當在教育中實踐教學做合一。仔細研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我們不難發現,它其實為當前的職業學校指明了教學轉變方向,更符合職業學校的教學特點。
二、職業學校的教學特點和生活教育理論的指導意義
教學對象的不同必然會導致教學方法有所不同。眾所周知,職業學校的學生明顯有別于普通高中。他們相對基礎較差,在經過中考檢測后,大部分因成績未能達線才不得已選擇了職業學校。對這些學生來說,如果繼續延續普通高中繁重的各科學業任務,勢必不會帶來好的學習效果。所以,職業學校的教學內容應有所改變和側重。根據筆者近年來在教學中的觀察,進入職業學校的學生之所以基礎相對較差,主要歸結為理解思維能力弱和學習習慣差兩方面原因。其實我們不難發現有一小部分人每天都很認真地抓緊每分鐘學習,但他們的基礎科目總有一兩門很差,例如,需要理解力和思維能力的專業或數學科目。當然,我們更多發現的是這樣一群學生,他們理解力完全可以,學習習慣卻存在很大問題。不佳學習習慣形成的原因是多樣的,但表現形式卻大致相同。例如,不能按時完成各科作業,態度不認真,抄襲應付交差;課間和課后都擺脫不了手機的束縛,游戲、小說成癮;課上犯困發呆、注意力不集中;惰性強,學習不主動,預習復習能躲則躲;機械填鴨式的學習弱化了他們的獨立思考和創造力。對這兩類不同的學生,教學方法也肯定因人而異。由此可見,職業學校必然有自己的教學特點。
要實現更有效的教學,就需要充分運用生活教育理論進行指導,形成職業學校自己的教學特點。(1)職業學校教學應更注重知和行的結合。大部分學生正是不能適應傳統“填鴨式”的應試教育,才選擇了職業學校,但這并不表示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創造力不行。職業學校的教學需要將他們被掩蓋的學習能力和創造力激發出來。實踐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學生能夠邊學邊做,親自參與到實踐中,使學到的知識能很好地運用到社會生活中。知行結合的教學更有利于發揮職業學校學生的能力。(2)職業教育以“生利”為目的,應注重學生的專業和后續發展。陶行知說:“凡養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得謂之職業教育。”[1]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職業學校應面向人才市場,應培養能為社會創造財富或能增加社會價值的有用人才。因此,職業學校的課程設置應立足當下社會需要,課程內容也應提供多樣的選擇,應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和發展,為他們踏上社會順利謀得理想的職位提供條件。
三、生活教育理論對實踐課堂教學的理論支撐
(一)以生活為依據,選擇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進行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和運用能力
生活即教育,教育不能脫離生活,生活也不能離開教育,兩者相互依附。生活即教育其中一層意思就是生活決定教育,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決定了教育的性質和內容。正如陶行知說:“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2]因此,課堂教學內容要從生活出發,結合生活進行合適且正確的教育。例如,職業學校的德育課堂,其中一個重要模塊是如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創業觀,以及正確認識和培養職業道德,從而協助學生完成合適的職業生涯規劃。對此類抽象的主題,生活即教育指導我們課堂內容的選擇要緊貼生活,從實際出發。例如,通過播放一年一度春晚的勞模表彰和各行業優秀代表的典型事例,來改變學生原先藍白領有別的狹隘思想,傳播行業不分貴賤的職業觀,幫助學生清楚認識到只要努力、只要能發揮創新精神,任何行業都可以讓自己閃光。以生活為藍本,選擇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更有利于有效教學的展開。
生活即教育的第二層意思是教育必須貼近生活,為生活服務。職業學校與普通高中不一樣,更注重職業能力的培養,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一技之長,讓他們能踏上社會后以此謀生,為社會創造價值。因此,職業學校的專業設計結合了時代和科技的發展,例如,汽車工程專業課堂教學內容的變化便是如此。當今社會,私家車已基本成為人們的主要交通工具,人們的購買選擇越來越廣泛,從而導致汽車銷售行業競爭激烈。為了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優質服務很大程度上便成為強有力的支撐。因此,汽車工程專業在課堂上新設了4S店營銷售后服務教學內容,旨在培養學生專業的服務能力和意識。因此,無論是取材于生活還是服務于生活,課堂教學內容必須與生活密切相關。
(二)拓展社會資源,開發豐富的課堂教學形式
陶行知認為,“社會即學校”,教育必須從鳥籠中解放出來。對于職業學校,這一理念更重要。任何止步于校園的傳統課堂都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要想發展好職業教育,職業學校就必須打破圍墻之隔,把學校辦到社會大環境中,讓工廠或企業發揮學校的功能,承擔教育的角色。只有拓展社會資源,讓社會力量參與到職業教育中,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適應職場的變化,才會是社會發展需要的可用人才。例如,目前一些職業學校形成了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企業出設備,學校出人力,教師不再局限于課堂書本上的虛擬展示,學生也不再只靠觀看和想象。又如,化工課堂上學習對水中重金屬的檢測,在學生分析完收集的數據后,教師可連線企業專家,在線回答學生實際操作中的問題。面對真實可操作的設備和企業專家的參與指導,學生和社會無縫對接,零距離地接觸課堂。這種教學模式讓教學形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但教學卻因此變得更有效。無論是課堂、實訓基地,還是企業,這些無疑都是高效的課堂教學場地。此外,根據工廠或企業的崗位要求設計的校本課程更有教學價值。而這一切就需要職業學校努力拓展社會資源,開發更豐富的課堂教學形式。
(三)教學做合一,確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造力
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教學模式已過去,這種填鴨式、無互動的教學其實是以教師為主體。然而,學習的主體必須是學生,學生須確立學習主體地位的意識,因此,新時代背景下新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正好體現了這一教學規律和要求。教學做其實是一件事,它告訴我們要將做結合教,做結合學,學生應當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和提高能力。教師在實踐課堂教學中首先需要改變自己的傳統思想和地位,以教為引導,以學生的(學和做)為主體,從而更好地激發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造力。正如陸游所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通過動手做才能將看似明白的問題真正掌握,才會發現許多問題。例如,在德育課堂上,創設招聘會現場,促使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小組合作完成一場招聘設計。通過動手實踐,學生發現一場好的招聘,需要事前精心準備,事中隨機應變和事后仔細整理。在模擬環境下,學生發現了一些不曾考慮到的問題,從而更積極主動地去解決。
“活到老、學到老”是陶行知終身教育的理念。然而知識是無窮盡的,如何授以學生漁而非僅魚,這就要實踐教學做合一。其中,做尤為關鍵。職業學校的課堂教學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造力。例如,某堂導游課,教學內容是對故宮博物院展品做介紹。傳統的教學方法依靠PPT和圖片、視頻,將具體導游介紹呈現給學生,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和記憶學習。而新教學模式要求學生成為主體,以做為基礎。教師運用故宮展覽APP作引導,學生全方位地觀看故宮內的展覽展品。線上展廳的全景虛擬漫游,讓學生在模擬過程中如親臨現場般進行介紹,體驗更加真實,學生也自然會通過故宮展品延伸到其他景點介紹。教師只有把學生看成是能動并發展的學習主體,圍繞學習能力和創造力來設計課堂活動,并激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學生才會真正掌握和活用知識。畢竟,職業學校旨在培養技術應用型或操作型人才。
四、結束語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為目前的職業教育指明了方向。作為一線教師,我們需要認真研讀理論,選擇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進行教學,讓生活和教育相互融合;努力拓展社會資源,讓學生在社會課堂上得到更好的鍛煉;用教學做合一進行課堂實踐,培養學生動手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只有這樣,職業學校的課堂教學才會變得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3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1991:509.
[2]董寶良.陶行知教育論著選[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