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駿,鄭聃
[摘 ? ? ? ? ? 要]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工匠精神”的提出,為首都高職院校培養國際化人才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首都高職院校要緊跟時代形勢,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國際化人才。探討了首都高職院校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培養國際化人才的現狀,通過淺析首都高職院校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提出了首都高職院校結合“一帶一路”倡議培養國際化人才的路徑與對策,助力“一帶一路”倡議與首都高職院校發展。
[關 ? ?鍵 ? 詞] ?“一帶一路”倡議; 高職院校; 國際化培養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7-0014-02
一、首都高職院校培養國際化人才的現狀
為吸引全球人才,首都北京將打造有利于國際人才交流的環境,設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獎學金。《北京市“十三五”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2016—2020年)》強調,將研究探索在境外設立教育合作聯絡、教師培訓、學生交流基地,提高匯聚和整合優質境外資源;將積極與海外知名高等學校、職業院校建立聯系,為“外培計劃”和“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計劃”搭建平臺。
首都高職院校都在積極探索高職院校的國際化建設道路,目前首都高職院校進行人才國際化培養主要依靠對外交流合作、聘請外籍教師、聯合辦學等形式。北京政法職業學院與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TAFE北悉尼學院開展了TAFE合作辦學項目,北悉尼學院定期組織職業發展培訓,為北京政法職業學院的TAFE項目教師提供英語課程及專業課程培訓。北京財貿職業學院與加拿大應用技術與職業學院協會(CICAN)開展國際合作,對合作提出學分轉換、學歷學位、師資互換、學習成本等實際問題。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建立了合作,雙方在10年來互派留學生開展交流學習。北京農業職業學院與英國貝辛斯托克技術學院、斯帕肖特學院簽訂協議,將派學生赴該校進行英語學習和都市農業專業體驗活動。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與芬蘭赫爾辛基職業學院采取隔年互訪的方式進行學生交流。雙方各派出近50余名師生到對方院校進行為期兩周的短期專業學習和文化交流活動。
首都高職院校國際化人才培養主要是派學生和教師出國交流,與國外企業聯合辦學等,合作與交流的主要是發達地區的學校,針對“一帶一路”倡議地區涉及的學校較少,只有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與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埃及MEK慈善基金會合作建立“埃中應用技術學院”,且以首都高職院校輸出人才為主,針對“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的人才引進較少。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更應該為“一帶一路”倡議作出貢獻。首都高職院校應積極探索與“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的合作與交流途徑,不僅輸出高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全面的國際化人才,同時應該主動對“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的學校開放留學項目,讓“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的學子到北京來感受中國文化、學習文化知識,最終達到民心相通的目標。
二、“一帶一路”倡議下首都高職院校培養國際化人才的機遇與挑戰
首都高等職業院校要根據國家提出的新倡議、新思路,積極應對“一帶一路”倡議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抓住機遇,加強培養符合“一帶一路”倡議要求的國際化人才,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挑戰,改革創新,協同發展。
(一)為首都高職院校國際化人才培養提供新機遇
1.“一帶一路”倡議加強人才國家間流動,為首都高職學生培養國際視野提供了機遇
“一帶一路”倡議在秉承互利共贏、共同繁榮的絲路精神下,積極與沿線國家開展民心相通的人文交流、教育交流和人才交流。通過多種形式的交流互通,首都高職院校的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的歷史文化、宗教法律、經濟政策、風土人情,以此來提升首都高職學生的國際化視野。首都高職院校要充分利用國際資源,鼓勵學生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生交流學習,前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地考察,為首都高職學生今后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國際視野。
2.“一帶一路”倡議加強經濟合作,為首都高職學生海外就業提供了機遇
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下,貿易暢通成為打開彼此市場的“金鑰匙”。沿線國家雙邊企業合作規模日益擴大,對具有國際化視野的人才需求也不斷增多。“一帶一路”倡議為首都高職院校學生畢業后到沿線國家海外就業提供了大量的機會。隨著國際產能合作不斷深入,首都高職院校與沿線企業合作機會不斷增多,中國企業在沿線國家分設廠家也逐漸增多,這也就意味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將有更多的工作崗位等待著我國的高端技術技能人才。這也為首都高職院校培養具有“一帶一路”倡議特色的國際化人才提供了廣闊機遇。
(二)為首都高職院校國際化人才培養提出新挑戰
首都北京作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對來華學習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學生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就首都高職院校而言,推動高職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培養,實現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聯合辦學,必須立足自身優勢教育資源,打造屬于首都高職院校的品牌。所以首都高職院校在打造國際化的同時不能失去民族特色區域特色。首都高職院校要注重文化的傳播,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介紹我國的文化、法律、政策,展示北京的特色,使國際留學生在今后與中國開展交流或對外貿易、人才合作方面真正達到民心相通。
三、“一帶一路”倡議下首都高職院校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策略探索
(一)轉變以往國際化思路,樹立面向“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新思路
以往的高職院校國際化思路主要是面向歐美等發達國家的人才培養,主要以學習西方高等職業教育為主。在“一帶一路”新常態下,首都高職院校不僅要面向歐美,更要轉化思路,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制定新的國際化發展思路。“一帶一路”沿線涉及發展中國家,不僅需要首都高職院校針對每個國家的不同特點制定國際化培養思路,同時還要考慮到如何將我國的國際化辦學理念傳播到沿線國家。雙方高職院校需要在對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目標、方向上進行協商,從而達到統一、共贏。首都高職院校應在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基礎上,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多方位互聯互通,在學習世界各國高等職業教育先進經驗的同時,也為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貢獻著東方智慧和首都高職院校的經驗。
(二)突破原有局限,深化與“一帶一路”倡議沿線教育機構和企業的合作
首都高職院校應逐步建立開放型的辦學模式,強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教育機構和境外企業的合作,共建涉外企業實訓基地和國際化人才培養基地。首都高職院校應充分利用首都的優勢資源,積極開展校企協同機制。充分利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教育機構的靈活性,組織沿線國家的教育機構來首都高職院校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達到優勢的互補、資源的共享,進而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加強首都高職院校學生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理性認識。加強首都高職院校和涉外企業的合作,可以讓學生了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行業國際市場的供需變化,將相關行業的國際標準融入教學內容,提前將合作企業的文化融入理論課程中,提高學生對企業的忠誠度及職業道德素質。企業所需要的人才直接在高職院校進行培養,減輕首都高職學生海外就業壓力。
(三)豐富交流形式,充分利用首都優勢資源
職業教育的國際化人才培養的主要形式就是將本校學生送往國外學院進行學習,同時吸引國外留學生來本國學習。與此同時,隨著“互聯網+”的模式不斷創新,首都高職院校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流形式不僅可以通過境內、境外得以實現,同時也為線上、線下溝通交流提供可能。首都作為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有著豐富的資源優勢。首都高職院校要主動與沿線國家尋求合作項目,一方面鼓勵首都高職院校學生前往沿線國家交流學習,另一方面要增設學校獎學金,吸引周邊國家職業教育留學生;加強首都高職院校的宣傳工作,讓更多的外籍學生或教師能夠了解首都北京職業院校的優勢,以便吸引外籍學生的加入。首都高職院校要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拓寬與沿線國家的溝通形式,搭建網絡溝通平臺,使得首都院校與沿線國家學生交流更加便捷,也更符合青年交流方式。
參考文獻:
[1]杜璋璋,賈翠娟.“一帶一路”與我國高職教育發展初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5(9).
[2]孔韜,陳漢平.高職院校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探析:以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7(1):6-9.
[3]段曉聰.“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院校商務英語人才培養研究:以廣東省職業院校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5,1(7):53,55.
[4]劉育鋒.加強職業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新方向與新要求[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