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雁妮
[摘 ? ? ? ? ? 要] ?和合精神在我國有著深刻的歷史積淀和內涵,千年來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是徽州人傳統精神的精髓。把和合精神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對于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提升大學生的文化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關 ? ?鍵 ? 詞] ?和合精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1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7-0263-01
徽州地處萬山叢中,不僅山水秀美,而且木、茶、漆等資源豐富。和合精神是徽州人傳統精神的精髓,其要旨在于追求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以及自我身心的融通與和諧。黃山學院這所徽州的最高學府,如何更好地實現學校的辦學宗旨,服務于當地企業,將徽州人的傳統精神融入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和合精神的基本內涵
“和合”是一個有著豐富內涵和倫理道德意蘊的概念。“和”是指不同要素的和諧共處,“合”是指不同事物的對立統一,“和合”連用是指將各個要素有機結合,和諧共生最終融合成一個新的統一體,即多樣性統一。現代意義上來說,它強調彼此不同的事物各方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相互調節、相互適應,推動事物及社會的發展。和合文化在我國有著深刻的歷史積淀和內涵,千年來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
二、和合精神對大學生成長的意義
當代大學生出生于20世紀90年代,且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倍受家庭、社會的呵護,同時又是在電腦、手機、互聯網等新興技術影響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總的特征是思想活躍、創新意識強、有激情、敢想敢做,表現出很強的新鮮取向,且都具有很強的個性,在團隊意識和社會交往等方面難免存在一些問題。大學是大學生走向社會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也是開始獨立步入準社會群體交際圈的關鍵節點。當他們走進學校那一刻就已決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是大學生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且人際交往的好壞往往是一個人心理健康水平、社會適應能力的綜合體現。大學生一旦在交往中受到挫折,很有可能表現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悶與焦慮之中,在這種情況下,極容易產生一些心理問題。面對當代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存在的諸多問題,追溯徽州人和合文化,汲取營養、化解人際矛盾,對大學生的健康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三、如何結合和合精神加強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豐富學校教育資源
高校是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形成的主要時期,校內各種因素都對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產生影響。我們要積極整合校內的“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做到“軟”“硬”兼施。所謂“硬件”即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物化資源。學生可以在校園各處感受到傳統的徽州文化氣息,如教室走廊、圖書館資料。“軟件”即教育的內容、方法和手段等。作為輔導員要強化自身的徽州文化基礎,在思想教育過程中以“人”為中心教會學生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的這三方面的關系,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應該處于一個不斷優化、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應更多地關注人的精神世界,關注信念、理想、情感、人格等問題,要多關心大學生的內心感受,而不能僅限于學生的理論基礎學習,因為健全的心理是大學生成長的必要條件。面對當代殘酷而復雜的社會,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明顯增多,輔導員應結合傳統和合思想中的“心和”來幫助大學生塑造和諧健康的心理。
(三)轉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當今大學生是一個有知識、有才華、有希望的青年群體,也是最具有創造力的優秀群體。作為輔導員,教育他們關心人、幫助人、尊重人的同時,也要學會與自然、人、社會以及人自身和諧共處。中國人把和合思想中“和衷共濟”的理念作為待人處事的基本原則,極力追求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這是極其重要的。如果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努力提高大學生的道德修養,將“和”的思想根植于他們的內心深處,這樣大學生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都能和衷共濟、團結奮進,對其今后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四)構建與時俱進的溝通平臺
在教育過程中,輔導員是主要的教育信息源,而大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現如今,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在新媒體技術下,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和私密性,尤其是“90后”大學生更喜歡使用QQ、微信、微博等方式進行溝通,這種非正式的表達可以反映出大學生內心最真實的感受,而不至于尷尬。輔導員必須以一個平等的心態去和學生溝通,通過溝通和交流,消除彼此內心的隔閡,在新的交流環境下獲得學生最真實的想法,并達到有效的教育效果,達到師生的和合。
總之,作為輔導員,我們要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和合的人與社會關系的文化理念,不斷加強自身修養,吸收徽州人和合文化的優秀思想,在自我認識方面要自知、自尊、自信,在自我調控方面要自樂、自勵、自律,在自我發展方面要自強、自省、自由,保持人與社會關系的和諧,共同發展。當然,在結合和合精神的過程中,我們切不可原封不動地加以搬用,而必須根據時代環境的變化合理吸取和借鑒,為進一步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和獨特的魅力。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這項工作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工程,和合思想也是一門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但是徽州人的和合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運用前景是令人鼓舞的。
參考文獻:
[1]張立文.中國和合文化導論[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1.
[2]周軍玲.中國傳統文化對大學生道德價值取向影響的思考[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7,23(7):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