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春梅
[摘 ? ? ? ? ? 要] ?高校職業教育面對激烈的人才競爭,如何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加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有效促進人才素質的提升是每個高校關注的重點。通過分析國內外一些高校的成功案例之外,根據新形勢,結合學院自身條件情況,提出構建三維文化來創新發展學院素質教育,以學生群體為中心,基于萬向企業文化學習,萬向教育基金的特色游學文化活動和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等三個維度的文化,創新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素質教育途徑,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素養、心理素養、專業素養、行為素養、社交素養等五個方面的綜合素質。
[關 ? ?鍵 ? 詞] ?素質教育;三維文化;高職院校
[中圖分類號] ?G717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7-0018-02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一場深度變革,是一項事關全局、影響社會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素質教育是教育的核心,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教師節講話中,曾闡明了“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關于“培養什么人”,他要求廣大學生自覺加強道德養成、堅定求知奮進目標、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鍛造頑強的意志品質,“努力做一個心靈純潔、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關于“怎樣培養人”,他指出,要大力推進素質教育,鼓勵學校辦出特色,鼓勵教師教出風格;要注重以人為本、注重學用相長、知行合一,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因此,高校要把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塑造有健全人格的學生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這個核心也已成為全社會思考的重點問題、學校辦學的重心和方向。
一、構建高職院校發展的新理念
(一)構建素質教育與高職院校學生全面發展的理念
素質教育是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而逐步提出、逐步發展、逐步完善的。素質教育是教育中的核心部分,素質教育是時代發展的需要、社會發展的需要、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更是學校發展的需要、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
高等職業教育具有雙重性,既是高等教育又是職業教育,其主要任務是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技能型專門人才。當今,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處于巔峰時期,幾乎遍及各個省市,每年都有較多的學生進入高職院校學習。由于高職院校的入學門檻相對較低,高考成績要求普遍較低,有些學生素質相對較低。但是,三年后學生要面對就業,學校要面臨著同行、同層次、同質化競爭壓力,在競爭面前,學校要穩健良好發展,必須接軌市場,主動適應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要,認真思考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如何培養德才兼備、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學校必須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良好定位,培養面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一線人才,培養會做人、會學習、能做事、能創新的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面對激烈的人才競爭,怎樣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加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積極有效地促進人才素質的提升內化是值得人們關注的重要話題。
(二)構建“三維一體”高職生素質提升新理念
當今世界,衡量一個就業者,既有社會人的要求,更有職業人的素質要求,高職生只有具備了這些素質,才能立足本崗工作,適應社會,持續發展,實現自我,創造財富。因此,本文認為,高職院校首先要定位所培養的人才應當具有什么的素質,然后著手解決怎樣培養的問題。
二、高職院校學生自身素養的現狀
在我國,高職院校屬于專科層次,參加高考成績總分較低,入學生的文化基礎普遍較差,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分數差異也大;由于職業教育的特殊性,社會對職業教育缺乏認識,學生就讀職業院校普遍具有特殊心態,個人情緒較為低落;一些學生存在思想道德水平較低、文明禮貌程度偏低、誠信度差、自律自制能力低、專業思想不穩定、職業定位不準、應用文水平較低、眼高手低、心理身體素質差、人際交往能力差、適應社會能力差、人文素質偏低等問題。這也是高職院校培養學生必須要正視和化解的實際問題,也是學校對學生進行職業素養教育、促使學生轉換社會角色、成長為具備健全人格的社會化人的重要內容。
素質教育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素質教育是創新教育、人文教育、通識教育,具有國際化視野內容,當代素質教育更是適應教育教學發展潮流和規律的教育創新觀念和思想。通過分析國內外一些高校成功案例,根據新形勢,結合學院自身條件情況,探索一條特色之路尤為重要,適合自己才能持續有效發展,學校學生才能走得更好更遠。
三、高職院校發展的新路徑
(一)學習萬向企業文化,找到“學校人”轉化為“企業人”“社會人”的便捷通道
教育部2011年出臺《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高職教育必須準確把握定位和發展方向,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培養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學校要把現代企業優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強化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培養,重視學生全面發展,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人人成才。結合我院合作辦學特色,提出把優秀企業文化之一的萬向文化作為抓手,一年級開設《萬向企業文化》必修課程,16學時一個學分,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理解,熏陶漸染,內化為學生的良好職業道德,奠定學生的企業文化底蘊,同時構建以企業文化育人的《思修》課實踐教學體系,填補《萬向企業文化》課程的實踐環節,加強學生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培養,找到“學校人”轉化為“企業人”“社會人”的便捷通道。萬向集團企業文化內涵豐富,厚重博大,集中體現了萬向企業獨特鮮明的經營理念和個性風格,涵蓋了萬向企業的信念和追求。學生要學習萬向文化,發揚萬向文化,學習魯冠球奮斗史和創業史,提高對學生自身職業素養有益的精神品質。作為萬向學子,我們有責任傳承萬向文化;作為企業的“準職業人”,我們更有必要通過企業文化的學習,感受職業精神,提升職業素養,培育職業道德,打造萬向學子品牌。
(二)學習當地“非遺”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民族精神,明辨榮辱修身養德
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蘊含的思想、文化、藝術等傳統營養,可以生成生動有力的教育因素,是學校內涵發展、素質教育、學生課余文化生活的正能量,更好地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民族精神,明辨榮辱修身養德,這無疑也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課題和可貴的教育創新。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立足西溪當地特色,成立省級非遺教學傳承基地,將“西溪小花籃”“五常十八般武藝”和“杭州雕版印刷技藝”等非遺傳承人引進學校,建立專門工作室,開展“非遺進校園,非遺進課堂,非遺進課程”活動,“非遺”的傳承系統地納入現代學校教育,彰顯了非遺的文化價值,喚醒了非遺的文化自信,深化了非遺的文化傳承。面向廣大學生,讓學生感悟非遺大師精湛的技藝,樹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文章提出學院以創新素質育人新理念,將非遺為代表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納入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包括愛國主義情懷,創新精神、審美意識,意志品質等教育價值內容。高職教育與“非遺”傳承結合,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與文化科學素養,增強高職教育的核心競爭力。
(三)依托特色游學文化,通過文明的對話,開闊視野,體驗多元文化,培養造就獨立的人格品質
游學是世界各國、各民族文明中最為傳統的一種學習教育方式,目的在于讓學生在國際交流學習活動中,全面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增加學生對國際文化的了解和學習,開拓學生學習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游學的本身就是文化的融合,是促進對學生進行多元化人文教育,鍛煉、提高學生自我生存和國際交往的能力,培養國際觀和大局視野,樹立堅韌的世界觀的一種絕佳方式。在“萬向教育基金”的支持下,為了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鍛煉跨文化溝通與合作技巧,提升個人綜合能力和職業素養,開展美國哈佛領導力訓練營”特色巡游學習之旅、“尋夢中國學生人文素質提升”特色游巡學習之旅、英國企業領袖訓練營、新加坡香港青少年企業領袖訓練營等,參觀企業、訪問名校、游覽文化古跡,品味不同的異國文化,開拓國際視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成為古代士子的座右銘,游學是古代知識分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受到歷代文人學者的極大重視。孔子首開用游學的方式進行教學,形成注重實學不喜空談的學風,體現了儒家求真求實的思想。游學結合的素質教育意義,不難發現,這正是素質教育的目的所在:(1)團隊協作和信任,在集體活動中培養團隊合作意識;(2)走出校園拓展視野、豐富知識,鍛煉實踐能力;(3)集體旅行提高自理能力,積累生活常識。
綜上所述,高職生是即將走上社會的準職業人,為滿足社會各行各業需求,必須使高職生具備職業意識強、職業道德水平高、團隊意識強、能吃苦耐勞、負有責任擔當意識的優秀品質。根據學生的現狀,高職院校要改變固有觀念,以就業帶動學業,從思想、理想、心理、專業、行為、社交等各方面對學生進行嚴格教育與疏導,逐步消除學生入校時具有的各種弊端,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形成穩定良好的心理素質,找到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和價值。不難發現,我國高職院校的素質教育工程對于塑造中華民族精神、促進公民良好人格建構、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來文珍.高職院校學生素質教育與企業文化對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41):260-261.
[2]王春明.高職院校“三融入”素質教育體系的構建與運行[J].高等農業教育,2012(3):86-88.
[3]劉麗華.孔子的游學觀及其影響探析[J].蘭臺世界,2015(3):113-114.
[4]周建松.高職素質教育體系長效機制構建研究[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4(2):15-18.
[5]倪筱燕.高職院校素質教育創新能力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5(5):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