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璟宜
[摘 要] 通過對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18個專業進行調研,針對各專業就業率和簽約率進行比較分析,找出優勢專業(如護理專業)和劣勢專業(如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長處和差距,提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改革建議,并力爭實施。通過教學改革使學生明確一個觀點和一個意義:一個觀點是高職學生具有不可替代性;一個意義是指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和生活幸福指數的關鍵,就業不只是勞動者用以謀生的手段,也是融入社會,給個人和家庭帶來希望的重要途徑等,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 鍵 詞] 新時代;衛生類高職院校;就業;對策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8-0028-02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尤其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引領下經濟全球化進程也在不斷加快。在此背景下,我國高等教育產業化發展以及教育部有關“教育為社會服務”“專業設置適應社會需要”的改革方向已經明確,即國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學校中,將有600多所轉向職業教育[1]。其目的是要培養一大批具備一定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無形中加大了高職院校間的競爭力,也為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帶來很大的沖擊。當前社會上博士、碩士、本科生人才濟濟,和其相比,高職畢業生從求職、就業等多方面均處于劣勢,從而導致就業率低、專業不對口或直接改行等現象普遍存在。因此,高職院校需對教育方向、技能培養與就業質量等對策性研究作進一步深化并加以改進,以適應當前社會的需求[2-6]。
一、對象
我校2016屆護理專業、醫學營養專業、針灸推拿專業、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等18個專業畢業生。
二、方法
(1)通過網絡、電話等方式對本地區內開設與我校相同專業的本科院校和同類院校近4年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展開調研,并進行分析比較,應用統計學方法處理,查找相應的影響因素。(2)根據各專業的就業情況調研,分析就業率,我校就業率最高的專業為有百年辦學經驗的護理專業,探討護理專業和非護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存在哪些差別。(3)確定以我校護理專業和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為重點調研專業,對這兩個專業近1年的畢業生進行就業質量調研。(4)以發放問卷和走訪的形式對我校護理專業和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畢業生進行調研,問卷包括畢業生問卷和用人單位問卷,畢業生問卷中包括畢業生的個人基本情況、工作情況、教育教學評價、就業影響因素及質量評價等內容;用人單位問卷中包括單位的基本情況、單位人才需求情況、對我專業畢業生質量及培養方式評價等內容。
三、結果
(一)就業率的總體比較
以我校護理專業和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為重點調研專業,對就業率進行比較分析。
根據分析報告分析護理專業和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在專業培養方向上存在的差別,如護理專業在專業設置方面包括:護理專業、老年護理專業、涉外護理專業、助產專業四個研究方向,護理系各專業的就業率和簽約率均高于醫學檢驗技術專業。
2017屆畢業生整體去向中,1746名學生選擇進入一般醫療衛生單位就業,占畢業生總數的68.7%,縣及縣以下醫療衛生單位112人,103人在醫學相關大型企業工作,554人在中小型其他企業工作,占畢業生總數的3.5%。單位性質分布中一般醫療衛生事業單位所占比例較去年下降了22.9%,更多的學生選擇進入企業工作,就業單位性質分布更加多樣化。
(二)2017屆畢業生就業服務滿意度情況
1.求職的主要途徑
29.7%的學生表示通過校園招聘會找到心儀的工作;21.8%的學生通過人才招聘網站選擇工作;17.06%的畢業生是通過實習單位落實工作單位。通過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校校園招聘會針對性強,成為畢業生求職的首要途徑。
2.關于求職的成功幾率
在求職過程中,53.08%的學生僅參加了1~2家單位考核面試隨即確定工作崗位;31.91%的學生面試3~4家單位;面試了5家及以上單位的學生比例占到了15%。結果顯示,我校2016屆畢業生就業成功幾率相對較高。
3.畢業生對簽約單位的關注度
在問卷中“你所簽約的單位是否為曾關注的單位?”一題,30.97%的學生表示“是,很熟悉”;23.22%的學生表示曾經查閱過資料;22.75%的學生表示投遞簡歷后才開始了解;另有23.06%的學生表示自己所簽約的單位在進入單位后才開始了解。該調研結果顯示,過半數學生簽約意向較為明確,且求職成功率較高。
4.對已落實單位的滿意度
對已經落實的工作單位,六成以上的畢業生表示滿意自己所選擇的工作單位。
5.畢業生求職時最看重的因素
在回答“求職時最看重的因素”一題時,排在第一位的是“發展空間”占28.12%。這說明越來越多的學生更加關注未來發展,看重求職單位性質的比例明顯降低,從一方面說明學生對就業形勢了解越來越透徹,求職更加趨于理性化。
6.畢業生滿意的就業服務方式
關于畢業生滿意的就業方式,畢業生就業信息追蹤占18.60%,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占28.30%,簡歷制作與面試指導占46.40%,招聘信息發布占52.50%,校園招聘會占63.50%。
7.畢業生對就業服務的總體評價
畢業生關于就業服務的滿意度中一般占21.20%,滿意占29.20%,非常滿意占49.40%。
(三)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的反饋
用人單位評價是評估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依據。學校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追蹤了雇用我校2016屆畢業生的部分用人單位。具體情況如下:
1.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整體質量的滿意度
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整體滿意度中很滿意占70.40%,滿意占29.60%。
2.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素質、技能的認可度
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素質、技能的認可度綜合素質占66.70%,專業知識儲備占63.00%,實踐動手能力占70.40%,學習能力占33.30%,創新能力占14.80%,靈活應變能力占18.50%,合作協調能力占14.80%。
3.用人單位對我校人才培養的總體評價
用人單位對我校人才培養的總體評價很滿意占59.30%,滿意占40.70%。
(四)教學改進需求
本校2017屆畢業生認為母校的教學最需要改進的地方是“無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49%),其次是“實習和實踐環節不夠”(46%)。
(五)實驗實訓最需要改進的地方
本校2017屆醫學類專業畢業生認為實驗實訓最需要改進的地方是“實驗實訓對職業技能的鍛煉不夠”(52%),其次是“學生參與設計實驗實訓的機會太少”(51%)。
(六)創新創業教育培養
1.創新創業教育分析
本校2017屆畢業生接受的創新創業教育主要是“創業輔導活動”(35%),其有效性為61%;其次是“創業教學課程”(30%),其有效性為57%。
2.創新創業教育最需要改進的地方
本校2017屆畢業生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最需要改進的地方是“創新創業實踐類活動不足”(45%),其后依次是“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缺乏”(38%)“教學方法不適用于創新創業教育(缺乏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33%)等。
四、討論
(一)建議學校轉變辦學思路求發展
本研究通過調查結果分析,提出根據不同專業的需求(尤其劣勢專業)設立就業指導的專門課程,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創業觀,開拓創業思路。學校搭建就業、創業信息服務系統平臺、經驗交流平臺等,并根據社會需求不斷更新,使學生奮斗的目標和方向明確。
(二)提出指導學生找準自我發展與社會需求有機結合的關鍵點
帶動刻苦學習和認真操作的學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使學生在學校期間能夠掌握本專業基礎和1~2項關鍵技術,使其畢業時已具有獨立承擔一般工作的能力,為就業創造條件,突出我校教學思路的特殊性和學生特長充分發揮的主觀能動性。[7-8]
(三)根據市場和用人單位的需求充實實踐課教學課程
將專業課教學內容更貼近就業領域的前沿動向,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四)將就業指導工作始終貫穿于學生在校培養的全過程
實現職業指導教育體系的系統化,開設《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和《大學生志愿服務與社會實踐》等相關課程,引導大學生以創業促就業,明確創業也是促進大學生就業的途徑之一。[9-10]
2018年我校將有畢業生2490人。伴隨著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的日益深入,以社區衛生服務、養老服務為基礎的新型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將不斷完善;另外,隨著人們對健康需求的增加,包含醫療衛生、疾病預防和健康保健的健康產業發展潛力日漸顯現,在此背景下將會涌現出新的就業市場需求。我們根據這一形勢將不斷加強政策宣傳、輿論引導,以幫助畢業生順利就業[11-14]。
參考文獻:
[1]黃廣謙.新時代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方法分析[J].人才培養,2017(6):286.
[2]謝瑜.基于“一帶一路”下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策略[J].中國培訓,2017(6):158-159.
[3]吳麗,葉占春.提升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問題研究[J].現代交際,2016(11):166.
[4]劉謀文.高職學生提升就業競爭力的思考[J].現代交際,2016(8):233.
[5]趙向威.新時期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初探[J].亞太教育,2016(13):193.
[6]劉平.高職教育教師培訓的策略與制度研究[J].商品與質量,2016(2):56.
[7]姜吉容.提升高職教師培訓質量的關鍵問題探討[J].知識經濟,2015(2):200.
[8]王宇.高職院校教師就職后培訓的問題研究:基于豫北地區高職院校的調查[D].廣西師范大學,2015.
[9]裴大明,回瑞華.“互聯網+”就業服務促進高職學生就業質量探索[J].機械職業教育,2017(2):45-47.
[10]蔡韶濱,唐宗輝,陳俊毅.基于崗位調研的醫學檢驗專業校企協同育人實訓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7(5):516-520.
[11]李莉,朱明珍,洪云.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以云南省高校為例[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73-86.
[12]李業昆.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6(10):215-216.
[13]王艷偉,李永能,黃宜,等.構建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應考慮的六個維度[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9(2):87-90.
[14]喬珊.云南省師范類大學生就業質量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4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