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黔紅
[摘 ? ? ? ? ? 要] ?新時代對師范生職業能力培養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在高職高專英語師范專業的教師培養中存在課程設置不合理、課堂教學不科學、教育實踐不被重視等問題。因而,要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體系、加強課堂教學改革力度、重視師范生的教育實踐能力培養,加強對英語師范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關 ? ?鍵 ? 詞] ?高職高專;英語師范生;職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7-0044-02
隨著《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出臺,對教師隊伍素質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師范院校必須提高教育質量,加強對師范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突出教育特色。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有著近百年的師范教育辦學歷史和教師教育特色,長期承擔銅仁市乃至貴州省小學、幼兒園的教師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任務,目前在教師教育職業能力的培養方面已經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模式。本文以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國際學院英語教育專業為例,對高職高專英語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的培養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探討新時代高職高專英語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方法和過程,為高職高專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的培養提供參考,更好地辦人民滿意的師范院校。
一、高職高專英語師范生職業能力培養現狀
(一)課程設置不合理
一是課程結構不合理。目前,很多師范教育專業課程框架基本相同,仍然按照傳統的課程結構,分為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專業課程、教育專業課程三個部分,且比例大多相似:公共專業課程占15%左右,學科專業課程占70%左右,教育專業課程占15%左右(其中教育類課程占6%~10%,教育實踐課程為6~8周左右,占5%~9%)[1]。當前的師范專業課程體系構建對師范生教師職業取向的關注度不高[2]。這種單一的課程結構,只注重學科專業知識的培養,而學生在人文素養、藝術能力、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知識無法得到有力的補充和滋養,不能滿足新時期教師教育的要求。二是教師教育課程偏少。課程設置偏重于專業基礎課程,忽視教育理論課程的開設。銅仁幼兒師專的三年制英語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中,8門專業理論必修課中,只有教育學、心理學和小學英語教學研究三門教育理論專業課,共計學時216學時。對小學英語課程改革、小學英語教學研究和小學英語課程設計等與小學英語教育教學、小學生密切相關的課程卻沒有。10門選修課中,全是翻譯基礎、英美國家概況、經典閱讀等英語專業課程,沒有人文社科類和教師教育課程類選修課。這種課程結構導致學生知識結構單一,師范生在獲得教育知識時受到嚴重影響,教育理論功底薄弱,使學生就業時,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
(二)課堂教學不科學
一是培養目標定位不準。有的教師對高職高專英語教育專業培養目標不明確,師范性不突出,沒有把學生的職業能力作為培養的核心,教師職業能力得不到重視。二是對小學英語教育特點把握不準。高職高專年輕教師多,缺乏基層小學英語教學的實踐經驗。三是課堂教學重理論,輕實踐。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學術味太濃,與小學英語教學和教材沒有緊密結合,應用性不強。四是學業成績評價單一。目前有的教師仍然以卷面成績作為學生的學業成績,忽視對學生實踐能力和教學技能的考核評價。
(三)對教育實踐不重視
一是在對教育實踐課程內涵認識上,只注重校外的見習、實習,而不注重校內的實踐安排。二是缺乏統籌規劃。見習和實習沒有科學的計劃,見習和實習之前,沒有明確見習和實習的目標和任務。見習和實習期間,指導教師指導不到位。見習和實習之后,總結和反思不及時、不認真。三是沒有建立科學、嚴格的實踐教學評價考核機制。只是由實習學校的教師或教務人員對實習生給予考評,實習學校和輔導教師考評標準不盡相同。
二、英語師范生職業能力培養的有效實施策略
(一)科學、合理設置課程體系
一是加強英語教育專業課程設置。英語教育專業作為一門復合型學科,是以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教育學與心理學等科目為學科基礎,同時注重與英語教育教學理論相結合的綜合性交叉學科[3]。人才培養目標是專業課程設置的主要依據,課程設置必須充分體現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高職高專英語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就是培養具有合理知識結構、扎實專業知識、卓越教學能力的小學教師。因此,在設置高職高專英語教育專業課程時,既要參照小學教師標準,又要按照英語教育專業教學標準。
二是增加專業能力拓展課程的設置。基礎教育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具備廣博的多學科知識[4]。高校要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除加強英語教育專業師范生英語基礎知識的學習外,重視英美文學欣賞、英美國家概況、英美報刊選讀、英語歌曲與童謠等英語類課程的教學,增加跨專業、跨學科的選修課課程,開設教育哲學、中國傳統文化、多媒體技術與應用、應用文寫作等,以加強學生的價值觀教育,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職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加強課堂教學改革力度
一是明確培養目標。作為師范院校教師,一定要明白作為高職高專英語教育專業師范生的培養目標,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搞好教育教學,培養出素質較好、基礎扎實、知識豐富、能力較強的小學英語師資。
二是準確掌握小學英語教學的特點。要針對青年教師多,又沒有基層教學經驗的特點,加強教師培養培訓力度。一方面有計劃地選派教師到小學一線開展支教活動和教學研究,明確支教時間和調研要求;另一方面,聘請專家學者和經驗豐富的小學教師來校做指導和示范教學,加大“雙師素質型”教師培養。
三是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高校英語師范專業應培養“零適應期”師資,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就熟練掌握在職教師所需的教育理論、教學方法、教學技能[5]。因此,教學內容要根據學生職業能力的要求,改革課堂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式。課堂教學內容方面,要讓學生了解最新最前沿的教學理論和方法,要與小學英語教材緊密結合,要融入教學設計能力、課堂教學能力、課件制作能力、英語口語訓練、英語故事講演、英語兒歌彈唱等教學技能的訓練內容,提高師范生的職業能力。
四是改革考核評價方式。在考核方式上,可以將筆試與口試相結合,期末考試與平時考核相結合,閉卷與開卷相結合、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理論考試與技能考核相結合、單項考核與綜合評價相結合,從而對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的評價,提高學生職業能力。
(三)重視師范生的教育實踐能力培養
一是加大對教育實踐課程內涵認識。教育實踐課程內涵豐富,包括教育教學見習和實習、課堂模擬教學、課堂教學觀摩、教育調查、社會服務與社會實踐活動等。加強校內教育實踐課程建設的力度,重視校內實訓室建設。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將理論講授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適當增加實踐環節,安排學生走上講臺,既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又使學生得到鍛煉。建設微格教室,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試講等模擬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微格教室功能。收集優秀教師課堂教學錄像,組織學生觀看。
二是樹立教育實踐課程整體觀念。教育實習具有連續性的特點,是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不斷反思提高的過程。到基層小學見習時間從新生進校第一學期開始就要開展,時間不得少于一周,第二、三學期分別安排一到兩周時間見習,第四、五學期分別安排兩周的實習,第六學期安排八周的實習。這樣,將原來集中在第六學期的集中實習,分散到各個學期,便于教師充分掌握學生的實習情況,也利于指導學生改正問題。
三是構建教育實踐課程質量體系。要樹立質量意識,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制度,抓好實習之前的培訓、實習期間的監督、實習之后的效果督查。
實習之前,首先,要組織實習生進行上崗前的測試,合格后,才能參與實習。其次,要根據學校和實習小學的實際情況,制定“教育實習計劃”,對實習生的“實習紀律”“實習生行為規范”“實習學校相關制度”和“實習生課堂教學規定”等進行強化培訓。
實習期間,應該制定并落實相關制度,如實習生聽課制度、實習生上課制度等,以到達良好的實習效果。聘請小學優秀英語教師和本校專業課教師,建立教育實踐課程指導團隊或專門組織,制定師徒結對制度和實習生實習月報制度,明確實習指導教師的職責,將對實習生的指導落實到每一個實習環節,有效監督。
實習結束后,要及時進行測評和總結。實習學校要根據實習生的“職業素養”“職業能力”和“實習表現”等進行綜合考評。學校在對實習生考評時,要結合學生平時的教育實踐表現情況綜合評價。
四、結語
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新時代期待新作為。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必將迎來嶄新的局面,好教師將源源不斷地涌現,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必將逐步形成。
參考文獻:
[1]凌飛飛,凌劍飛.師范院校教師教育課程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32(2):147-149.
[2]何金明,宋波.師范專科生教師職業能力的內涵與結構初探[J].萍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28(2):80-84.
[3]申鑫.以小學教師培養為導向的英語教育專業課程改革[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3,29(2):45-49
[4]季淑鴻.英語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比較分析及其政策審視[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2(5):81
[5]鄒娟.高校英語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的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1(1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