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莉
[摘 要] 現代學徒制是當前職業教育發展和改革的熱點問題。現代學徒制是什么和如何發展現代學徒制是我國現代學徒制試點階段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發展現代學徒制的目的是培養符合現代企業所需的技術技能人才。在發展現代學徒制的策略上需要明確校企雙主體育人、具有公共性的師徒關系和學徒的利益訴求等關鍵問題。如何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學徒制,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現代學徒制國家宏觀層面的制度建設以及實踐層面保證現代學徒制運行的政策支持。現代學徒制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制度建設既不能照搬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制度的形成來源于實踐。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策略;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8-0050-02
一、現代學徒制的內涵
(一)從傳統學徒制到現代學徒制
學徒制是由掌握技能和經驗的師傅手把手傳授技術給徒弟的職業技能傳授形式。國外制度化的學徒制出現在中世紀,從手工作坊、行會、工廠等形態逐步上升為一種教育制度。現代學徒制的現代性是相對傳統而言的,是對工業革命以來學校職業教育脫離真實工作世界、專業學科化和課程學問化的矯正。現代學徒制是一種將傳統的學徒培訓與現代學校教育相結合的合作教育制度。這個概念指明了“現代學徒制”以“學校”和“企業”為重要主體,以結合企業和學校雙方優勢為特征,以構建一種職業教育制度為形式。西方各國根據不同的國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現代學徒制,如德國的“雙元制”模式,英國的“三明治”模式,澳大利亞的“新學徒制”模式,瑞士的“三元制”模式,美國的“合作教育”模式。面向我國產業現代化的現代學徒制應該接地氣,在現代職業教育系統和中國文化的土壤上生根、發芽,要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學徒制度需要一個過程,不能急于求成。
(二)現代學徒制的實質
國內學者從教育學、制度學、經濟社會學等不同視角研究現代學徒制的內涵,有的從理論層面分析或是從實踐經驗總結去理解現代學徒制的內涵。從實踐探索層面認為現代學徒制是一種人才培養方式,是職業院校層面在人才培養方式上所采取的一種規范性形式。認為現代學徒制是一種教育制度,強調的是對校企聯合育人活動中的行為及社會關系的規范與調節。現代學徒制既可以是中觀層面的人才培養模式,也可以是宏觀層面的教育制度。徐國慶(2017)認為現代學徒制是一種學習方式,“因為它完全構建了有別于班級教學的另一種技能學習方式,而這才是現代學徒制構建的真正目的”“現代學徒制首先必須是學徒制。基于穩固的師徒關系來進行技術實踐能力的學習是現代學徒制最為根本的要素”。
這些年學校培養的人在企業“用不上、留不住”、企業面臨“招工難、用工荒”,究其原因,學校培養出來的人和企業需要的人不匹配,造成就業和招工兩難的局面。現代學徒制解決我國職業院校最根本的問題就是人才培養,培養適應國家轉型升級階段符合現代企業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現代學徒制的實質是學校教育和企業崗位培訓的緊密結合,是學校工作本位和企業工作本位的緊密結合,是一種產與教深度融合的跨界教育制度。發展現代學徒制最重要的目的是提高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和給予企業人才支撐的動力。現代學徒制是推動國家職業教育制度和勞動用工制度相結合的重要舉措,是國務院布局的國家戰略。
二、現代學徒制構建的關鍵問題
(一)校企雙主體育人機制
現代學徒制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革新,改變了傳統的以課堂為主的職業教育模式,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學習工作過程的知識和經驗,提高就業競爭力。企業參與學校的人才培養工作,通過提供生產基地和實踐經驗豐富的師傅,使學生的技能訓練和企業崗位要求之間無縫對接。雙主體育人的現代學徒制是一種深度校企合作共贏機制,其核心任務是人才培養,無論是以學校為主導,還是以企業為主導,都是校企雙方培養人這一目標下的分工,倚重的程度依據校企雙方的條件、需求和行業的特點而定。西方現代學徒制有兩種典型的類別,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一種是企業起主導作用的,學徒主要在崗位上學習,如德國、瑞士、奧地利等國。另一種是職業學校起主導作用,學徒以工學交替的方式完成學業,如英國、美國、法國等國。西方國家兩種形態的現代學徒制只是主導者不同,校企合作共同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本質是一樣的。我國處于探索階段的現代學徒制不論是以學校還是以企業為主導的兩種形態都應該嘗試,具體的實施路徑因學校、企業、行業和專業而定。
(二)現代學徒制的核心
現代學徒制的核心要素首先是穩定的、有效的師徒關系,學徒在師傅的指導下學習技術技能。如果技能的培養方式沒有穩定的師徒關系,學生也可以在企業的工作環境中工作學習,那以往的職業教育中的校企合作也能實現。其次要構建穩定的師徒關系,必須重視企業師傅這一參與主體。西方國家在現代學徒制的建設過程中,大多針對師傅做了相應的制度安排,從而在保證企業師傅授課質量的前提下,提升其指導學徒的積極性。德國專門頒布《企業教師資質條例》,對企業教師的能力素質進行專門的界定,并規定取得相應的證書后方能承擔培訓學徒的任務。
(三)學徒的雙重身份
學徒作為參與主體,其合法的利益訴求應該得到重視,因為獲得學生和家長的支持是現代學徒制實施的必要前提。如果缺乏學生權益保障制度而使學生成為企業廉價的勞動力時,必然會遭到學生和家長的抵制而無法運行。學校、企業和學生應簽訂現代學徒制的培養協議,明確各方的權利和責任。校企共同制定相應的學徒管理辦法,對參與學徒制學生的學習內容、過程和質量進行有效監督。
三、如何發展現代學徒制
(一)實踐層面需要解決的問題
現代學徒制在西方國家取得了較好的人才培養效果,已被實踐證明是一種符合職業教育規律的人才培養模式。我國的現代學徒制還處于探索階段,由于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缺失以及相應的政策配套制度不完善,導致在實踐中面臨諸多障礙。當前現代學徒制面臨的主要瓶頸是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在企業內部,培訓學徒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雖然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期望很高,如果學徒培訓的成本無法收回或是培訓后的學徒流失,都會導致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的動力不足。在企業外部搭便車現象存在,影響參與的積極性。只有學徒被賦予“準員工”身份,企業才能作為主體真正培養學徒,但是在目前的試點中,如何解決學生和學徒的雙重身份也存在困難,很多試點單位很難真正落實。
第一,如何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問題。在我國還沒有形成積極參與職業教育的氛圍,學生和家長對職業教育的理解不充分,中國傳統觀念的偏見使學生踏實接受企業培訓的積極性不高。另外,學生參與現代學徒制缺乏權益保障制度,企業出于成本收益的考慮,在人才積累方面存在“搭便車”的現象,追求學生帶來的短期收益,使學徒成為廉價的勞動力。第二,企業師傅承擔學徒技能培養的主要責任,師傅的能力和責任心是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關鍵因素,師傅的資格、待遇、責任和權力應該明確。當前我國現代學徒制發展的關鍵在于如何通過合理、合法的措施和手段,提升并保持企業、學生與師傅的參與積極性。現代學徒制只有對參與主體的權益進行規范、約束和實現,才能達成人才培養的目標。
(二)發展現代學徒制的對策
1.國家層面現代學徒制度的構建
現代學徒制從試點到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現代學徒制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橫跨教育、產業、管理等多個領域,而且涉及各類關系和行動的約束與規范。如果僅從理論研究或是實踐經驗的總結入手,沒有制度作為基礎,少數試點成功院校的經驗很難上升為整體模式推廣,現代學徒制這種人才培養模式不能真正落實。社會制度并非我們主觀設計出來的,而是社會中的各種力量相互作用后建構出來的。宏觀的國家層面的制度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通過完成《校企合作促進法》《職業教育法實施細則》《學徒制培訓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確立學徒制培訓的法律地位,明確參與各方的權、責、利,為學徒制的施行和逐步推廣提供法律依據與保障。
2.建立健全現代學徒制的支持政策
在職業教育系統內實行現代學徒制,不僅是國家實施的戰略布局,也是企業、社會發展需要的選擇。政府在協調現代學徒制學校、企業、學徒等各主體利益的過程中起著主導、調控的作用。為確保現代學徒制的有效實施,制訂激發各參與主體企業、學生和師傅積極性的支持性政策十分必要。通過制定企業學徒培養的稅收、補貼制度,促進企業參與的積極性。通過完善企業師傅制度、學徒管理辦法等措施,提升師傅和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為確保學徒制的培養質量,國家應建立統一的專業教學標準,以及相應的對學徒培養結果的認證體系。同時在明確學徒的雙重身份上應有明確的權益保障制度。
3.實踐層面運行機制的探索
目前,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試點應該從探索校企協同育人長效機制的建立、學徒雙重身份的確立、完善人才培養的制度和標準、建設校企互聘共用的師資隊伍、建立體現學徒制特點的管理制度等方面,積極解決推行現代學徒制遇到的問題。在運行機制方面,也可以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成本分擔機制,企業師傅教師認證制度和質量保障機制。內在的運行機制和外在的制度之間的關系及關系的構建對發展現代學徒制意義重大。現代學徒制的構建還需要盡快完善許多的支撐條件,從經驗的借鑒、到試點、到總結推廣、到制度的形成還有很長的路。
參考文獻:
[1]徐國慶.我國教育教育現代學徒制構建中的關鍵問題[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1):30-38.
[2]王炎斌.現代學徒制的幾個基本關系辨析與獻疑[J].職教論壇,2017(22):71-74.
[3]吳學峰,徐國慶.我國現代學徒制發展中的“關鍵問題”[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19):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