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廷帥
“一帶一路”是中國與沿線國家共同推進經濟合作發展、共商共建、利益共享的重大國家戰略。作為新時期的改革開放,已從沿海轉向內陸,開封作為八朝古都,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開封自由貿易的建立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實現“一帶一路”倡議與開封自貿區的成功對接,是十分關鍵的,為開封走向世界舞臺,打造國際化城市至關重要。而作為開封市的優勢品牌旅游和文化就要更加凸顯,打造全域旅游和國際文化交流,企業文化的發展是必不可缺的。
一、“一帶一路”與開封自貿區的概況及存在的問題
(一)“一帶一路”戰略與自由貿易區的內在聯系
在新常態條件下,中國的經濟發展正在逐步進入穩定增長的階段,持續了數十年的人力資源優勢也正在慢慢減弱,國內一些原材料產業出現產能過剩,市場供求不平衡。但另一方面,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也涌現出了一大批具備跨國經營的大企業,通過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商、共建、共享來共謀經濟繁榮,人民幸福,同時也能促進中國企業走出去,惠及周邊的國家和地區。“一帶一路”和自由貿易區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具有積極的作用,及促進區域國家間的經濟合作與發展。“一帶一路”戰略為自由貿易區的發展提供機遇,二自由貿易區與“一帶一路”戰略相輔相成。自由貿易區強調的重點是貿易自由化,“一帶一路”注重的是經濟區域一體化,二者將共同構成中國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二)開封自貿區的形成與現狀
河南文化底蘊深厚,是中華民族與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中國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造紙、火藥三大科技均發明于河南,與沿線國家開展文化旅游交流具有建設的基礎。承擔著構建“一帶一路”文化貿易與人文旅游交流平臺的任務,使得古城開封站在了貿易的前列。開封自貿區以“文化+”引領帶動產業升級,擬率先在7大領域實現突破:全域旅游、文創產業、現代物流、現代服務、農業安全產業鏈、醫療旅游、裝備制造方面。尤其在全域旅游方面,開封片區20平方公里和50平方公里拓展區內,打造出多層次、差異化的精品旅游產品,特別是在旅游和醫療領域融合發展上打造亮點,構建一體化的旅游產品體系。
二、“一帶一路”倡議與開封自由貿易區建設思路探究
(一)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尋求開封文化及文化旅游產業在推進“一帶一路”過程中的作用
開封堅定的文化自信和旅游勝地的自信來自于數千年來的城市發展演變和豐富的歷史文化的遺留,但是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之前主要以封閉的內生資源為主,外來元素不足,在自貿區建設中,理應打造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發揮文化旅游產業特有的強大關聯性、滲透性和帶動性。一是立足“一帶一路”城市旅游聯盟,進一步加大各個國家城市合作開發力度,打造世界級的旅游城市;二是推動文化旅游業與工業、物流、會展、商貿、醫療和農業等有關產業的融合發展;三是圍繞“一帶一路”戰略不斷培育、集聚、增強本土文化跨國公司,保持本土文化的純潔性和獨特性,發展外向型文化企業。
(二)緊抓機遇,冷靜應對挑戰,發揮出大國之風范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是新的,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也是新時期出現的符合我國現階段發展的新構想。與此同時,機遇與挑戰是并存的,我們處于探索階段,要結合人民群眾的意見,跟隨國家政策方針的大方向,搞好“一帶一路”倡議與開封自由貿易區的成功對接,化“一帶一路”倡議這一理論抽象為具體可操作的思想指導,將自貿區的建設結合本地的特色,借鑒沿海等地方成功經驗,完成二者之間的對接。面對美國一些國家的阻擾,我們也不能動搖這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偉業,我們應該積極與沿線國家搞好關系,加強理解與合作,發揮我們的大國風范,目光長遠。
(三)建立健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機制
對那些已經與我國簽訂共建協議的沿線國家,允許在自貿區內取消或者放寬國外投資者的資質要求、股比限制、經營范圍等準入限制,重點應該放在農副產品加工、裝備制造、物流、工程承包、科技教育等領域雙向合作取得突破。促進國與國、地區與地區之間的資金、要素的雙向流動,實現經濟的振興。因此,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政府職能轉變為目標,通過互聯網+,金融的引進,不斷提高貿易、服務水平,建立起與國際通行規則相對接的投資貿易新制度,進一步提高投資貿易的便利化水平,助推開封市自貿區與河南省整個自貿區的相輔相成,打造高標準、國際化的貿易交流平臺,建設成為特色鮮明、要素、資金流動更加自由、監管更加高效的自由貿易園區,打造全市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核心,強力推動開封經濟和社會全面崛起。(作者單位為河南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