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筱芽
[摘 要] 在推進文化科技融合,加快“文化浙江”建設的時代背景下,浙江文化科技類產業發展對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戰,但高等職業教育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與文化科技類產業需求未能實現很好的對接。從高職文化科技類人才培養數量、結構、質量三個維度深入探討高技能人才培養與文化科技類產業需求的對接問題,提出了促進高技能人才培養與文化科技類產業需求對接的路徑選擇。
[關 鍵 詞] 文化科技類專業;文化科技類產業;高技能人才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8-0057-03
近年來,文化強國建設持續推進,文化建設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凸顯;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結構調整加快,發展動力轉換,文化產業越來越成為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支點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和高新科技日益發展,導致文化生產方式和傳播方式面臨深刻變革,文化與其他行業的融合趨勢越來越明顯。總之,文化科技融合的創新驅動作用日益凸顯,文化科技類產業發展擁有了巨大空間。
文化科技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根據文化部相關文件界定,文化科技是整個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藝術科技、文物保護科技,圖書館科技,外文出版、印刷、發行科技,文化設施、設備、器材的技術規范化、標準化研究及其他文化科技。但這是一種廣義的理解。如果從狹義理解,文化科技僅僅包括電影、動漫、游戲、廣播電視與網絡視聽、數字出版等領域。我們認為,在學術研究領域,文化科技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概念;在現實中,其內涵與外延與某一國家(地區)在一定時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背景密切相關。根據本課題研究需要,我們取狹義理解,明確將文化科技類產業界定為電影、動漫、游戲、廣播電視與網絡視聽、數字出版等產業。
明確了文化科技類產業的內涵,我們再界定文化科技類專業。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2015年)》中,并沒有文化科技類專業這一類別。但我們對應電影、動漫、游戲、廣播電視與網絡視聽、數字出版等文化科技類產業,將文化科技類專業界定為專業目錄中以下4類13個專業:電子信息類(6101)的聲像工程技術(610114)專業;計算機類(6102)的動漫制作技術(610207)、數字展示技術(610209)、數字媒體應用技術(610210)專業;新聞出版類(6601)的圖文信息處理(660101)、數字媒體設備管理(660108)專業;廣播影視類(6602)的廣播電視技術(660204)、影視多媒體技術(660208)、影視動畫(660209)、影視照明技術與藝術(660210)、音像技術(660211)、錄音技術與藝術(660212)、攝影攝像技術(660213)專業(括號內為專業代碼)。
文化建設和科技發展的雙重背景,為文化科技類產業發展帶來大好機遇,文化科技類產業的經濟戰略地位也引起了學術界的強烈關注,可以發現很多課題研究都與文化科技類產業發展相關。但是,高技能人才培養與文化科技類產業需求的對接問題還沒有引起產業界和教育界的重視。人才是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高技能人才是文化科技類產業發展的重要人力資源。《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要求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教育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和《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都明確要求“深化文化藝術類職業教育改革,加強文化創意、影視制作、出版發行等重點文化產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高職院校承擔著培養文化科技類產業發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引領并助推文化科技類產業發展是高職院校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因此,研究高技能人才培養與文化科技類產業需求對接問題具有實踐價值和現實意義。考慮到全國各省(市)文化科技類產業發展和高職院校文化科技類專業建設的情況都不均衡,為使研究盡可能深入,本課題選擇以浙江省為例。
一、文化科技類產業發展對高技能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
(一)文化科技類產業發展需要一定規模的高技能人才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目前我國第三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已經超過50%,其中增長最快的是文化產業,而文化科技類產業總產值占文化產業總產值的40%。[1]就浙江來說,文化建設與發展始終走在全國前列,尤其令人振奮的是2017年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文化浙江”的建設目標,浙江文化的創造力、傳播力、影響力將顯著增強。浙江的文化科技類產業發展形勢喜人,這從一些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2016年,全省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99.6%和99.7%,制作電視劇57部2576集、影片54部、動畫片46部21782分鐘,擁有圖書出版社14家、影視制作機構1435家(其中上市公司32家),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營業收入達2001億元。[2]同時,近年密集出臺若干相關法規制度,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產業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國務院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財政部關于推動新聞出版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及《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動我省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等,為文化科技類產業加快發展營造了更加良好的環境。產業發展需要人才隊伍支撐。一方面,文化科技類產業行業多、門類廣,發展迅速,需要吸納大量不同層次的高技能人才就業;另一方面,一定規模的文化科技類高技能人才儲備也會支撐和推進產業發展。
(二)文化科技類產業發展需要受過專業訓練的高技能人才
文化科技類產業處于產業鏈的高端,不僅具有高知識含量、高技術、高增值性、低能耗、低污染即“三高兩低”現代產業的特征和優勢,而且對提升各行各業的產品和服務品質,增加附加值、塑造品牌、提升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3]文化與科技之間的融合創新屬于跨領域、跨學科的專門技術,文化科技類產業包括的電影、動漫、游戲、廣播電視與網絡視聽、數字出版等產業,都是專門的行業領域,對從業者的知識和能力結構有著特殊的要求。尤其是科技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從業者是新技術最主要的使用者和推廣者。以電影產業發展中所需的數字影城經營崗位為例,從機務、票務、場務崗位,到部門主管或經理,最起碼應具備電影和數字媒體系統的操作技能、現代數字電影技術,絕不能是對數字電影技術一點不懂的“門外漢”。人力資本投資是形成專業技能的途徑,必須加強受過專業訓練的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為產業發展提供優質人力資源。
(三)文化科技類產業發展需要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20世紀80年代末,西方學者提出了“創意產業(Creative Industry)”概念。[4]何謂“創意產業”?有許多不同的理解。一般認為,雖然每個專業都有創意,但絕不能把每個專業都稱為“創意產業”,只有創意密集的產業才能被稱為“創意產業”。我國學者認為,創意產業是指以創新思想、技巧和先進技術等知識和智力密集型要素為核心,通過一系列創造活動,引起生產和消費環節的價值增值,為社會創造財富和提供廣泛就業機會的產業,主要包括9大類: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電影,軟件、網絡及計算機服務,廣告會展,藝術品交易,設計服務,旅游、休閑娛樂,其它輔助服務。很顯然,文化科技類產業屬于“創意產業”范疇。“創意產業”不同于其他產業,創意是整個產業鏈的起點和核心,從業者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是產業發展的“第一驅動力”。因此,文化科技類產業高技能人才培養中,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提高相當重要,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是推動科技創新和內容創新高度融合,形成、維持與擴展產業鏈的核心力量。
二、高技能人才培養與文化科技類產業發展需求對接問題
我們對13個文化科技類專業在浙江省高職院校設置情況進行了數據統計和訪談分析,涵蓋了浙江省高職文化科技類專業的開設院校、招生就業、內涵建設等各方面。從統計和訪談中了解的情況看,近年來,通過浙江省相關高職院校的努力,文化科技類高技能人才培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數量、結構和質量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一)文化科技類高技能人才培養規模有待擴大
經過統計,浙江省51所高職院校中,其中17所(占1/3)設置了文化科技類專業。全省高職院校專業點數1212個,而文化科技類專業點共23個,占比1.9%。1所高職院校設置4個文化科技類專業,3所高職院校設置2個,13所高職院校設置1個,而全省高職院校校均專業數26.35個,可見,文化科技類專業在所設高職院校中所占專業比例很低。根據教育部《關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計劃編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2017年浙江高職專科計劃招生115400人。而從17所設置文化科技類專業的高職院校招生章程的統計得知,2017年全省文化科技類專業計劃招生920人,占高職專科招生計劃總數0.79%。總之,無論從專業點設置還是從招生計劃總數來看,浙江省高職文化科技類專業人才培養規模很小,與當今加快發展的文化科技類產業的人才需求不相符合。很顯然,文化科技類高技能人才培養規模有待擴大。
(二)文化科技類高技能人才培養結構待完善
23個文化科技類專業點中,動漫制作技術專業占6個,數字媒體應用技術專業占9個,其他7個專業合計占8個,數字展示技術、數字媒體設備管理、影視照明技術與藝術、錄音技術與藝術等4個專業在浙江省高職院校中尚未設置。從專業布局看,文化科技類高技能人才培養結構亟待完善。首先,動漫制作技術和數字媒體應用技術兩個專業設置過多,專業設置同質化現象較嚴重。在文化科技類產業起步發展伊始,這兩個專業人才需求相對較多,但近年來市場人才需求已經飽和,甚至“供大于求”。其次,從統計可以看出,一些專業設置太少,甚至“空白”。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文化科技融合進入縱深發展時期,文化科技類產業正在全方位拓展,并在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雖然一些文化科技類專業屬于“小眾專業”,但“小眾”并不等于可以不設置,否則相應的高技能人才得不到培養,滿足不了產業發展需求。
(三)文化科技類專業內涵建設亟待增強
“十一五”期間,浙江省教育廳啟動了省級高職高專院校特色專業建設,全省高職院校立項270個省級特色專業點,但其中僅有1個文化科技類專業點。“十二五”期間,浙江省教育廳啟動了省級高職高專院校優勢專業建設,全省高職院校立項74個省級優勢專業點,但沒有文化科技類專業入選。“十三五”開局伊始,浙江省教育廳啟動了省級高職高專院校優勢和特色專業建設,全省高職院校立項150個省級優勢專業點、200個省級特色專業點,但僅有3個文化科技類專業點入選省級優勢專業、2個文化科技類專業點入選省級特色專業。總之,文化科技類專業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省級高職高專院校優勢和特色專業建設中,立項比例均極小,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說明了文化科技類專業在所設院校中不占核心位置,進而導致專業建設投入不夠,專業內涵建設亟待增強。
三、高技能人才培養與文化科技類產業發展需求對接的路徑選擇
(一)適當擴大文化科技類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規模,優化高技能人才培養結構
由于職業教育本身發展的滯后性,以及一些高職院校專業設置的盲目性,區域內職業教育的專業結構往往不能與產業結構有效對接,從而造成區域經濟與職業教育間的“脫節式”發展。因此,根據文化科技類產業加快發展的趨勢,應逐步提高文化科技類產業的職業教育比重,適當擴大文化科技類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規模,切實解決文化科技類產業高技能人才數量不足的問題。要優化文化科技類專業人才培養結構,盡快設置一些尚是“空白”的“小眾”專業,滿足相應高技能人才需求。要及時捕捉文化科技類各個產業的最新發展趨勢,及時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方向。比如動漫產業,是在傳統繪畫基礎上發展而來,先從漫畫到動畫,又在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基礎上發展動畫電影、電視動畫片、動漫數字出版、新媒體動漫等新產業形態。那么專業設置及其人才培養方向就要及時調整,推動產業不斷發展中產生在的新崗位。
(二)加強文化科技類專業內涵建設,提升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文化科技類產業發展需要高質量、高技能專業人才,因此高職院校要強化文化科技類專業內涵建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要根據文化科技類產業市場對人才質量的需求設置高技能人才培養的課程目標,既保證學生能掌握崗位所需的關鍵技能,又保證學生具有必備的文化素養。搭建文化科技類專業與產業在人才培養中的聯動機制,推動專業與企業開展產學研項目合作,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快“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積極引入行業企業專家參與專業教學,構建專兼職動態發展的專業教學團隊,增強文化科技類專業教育的核心力量。目前,浙江省高職文化科技類專業點在學校均不占核心位置,文化科技類專業教育資源力量較為分散,各專業之間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流,因此要力爭整合資源,實現專業資源互動共享,互推內涵提升。
(三)有效銜接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提高文化科技類專業高技能人才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
在文化科技類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中,專業教育是根本,但同時不可忽視創新創業教育,不能僅僅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就業指導的一部分,而是將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效銜接,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設置合理的課程內容,為文化科技類專業學生提供系統的創新創業理論、知識、技能與方法;在“仿真+全真”實踐平臺和“校內+校外”實踐基地建設中,兼重專業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鍛煉,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業能力。要有效銜接、有機融合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綜合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文化科技類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于平,李鳳亮.文化科技創新發展報告(2016)[R].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3.
[2]浙江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2016年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R].
[3]孫連才.文化創意與設計服務業年度發展報告//中國文化產業年度發展報告2015[R].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4]項仲平,邵清風.文化創意產業與當代藝術教育創新研究[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