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舒
[摘 ? ? ? ? ? 要] ?我國當前全力建設一流高校,積極促使多元主體參與到高校治理結構的創新中,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教育體系,發揮高校教育的優勢。在社會治理過程中,尤其強調教育體系治理的現代化建設,從結構層面上進行多元主體的構建參與是建設現代化的高校治理體系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多元主體參與到高校治理體系中,需要積極引入政府、社會、市場、學校四方參與。在建設多元主體參與的情景下,政府給予充分的政策和資金支撐,積極引進市場中的董事會制度,促進學校民主監督機制積極完善建設,共同推進高校教育管理水平提升。
[關 ? ?鍵 ? 詞] ?多元主體;高等學校;治理結構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7-0054-02
一、多元主體治理結構在高校創新建設的意義分析
(一)多元主體結構在高校治理體系中的構建是滿足高校治理現代化創新建設客觀需求的重要做法
中國高校教育體系在創新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諸多不足,面對我國人才競爭激勵的情況,積極推進建設世界一流高校建設策略,就要針對當前高等學校治理結構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此提出相應的治理措施?;谶@一方面而言,積極促使高校教育治理體系向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是在結合外來實際,綜合本土化教育體系未來發展層面上提出的。在全國大力促使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高校教育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是適應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表現,在結合高校教育發展規律和現代化需求的基礎上,打破學校在治理體系中全面掌控的局面,讓政府和市場進入治理體系中,促使管理、辦理和評估有效分離,建設完善的系統、規范化管理,構建有效的治理制度體系。高校治理現代化體系建設過程中,在理性分析的基礎上,構建治理框架,在治理框架內建設多元主體結構的過程中,促使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相互合作,構建有效協調交流的合作方式,提升參與高校教育管理共識,以此能夠有效降低高校管理過程中的行政化傾向,在多元主體參與的情景下,在高校創新建設完全學術自由的環境,促使高校實現高效管理,為高校未來的發展發揮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多元主體高校治理體系的建設,是提升高校優勢的重要做法
面對當前我國高校在人才培育過程中激勵競爭的狀況,許多高校為吸引人才,獲得各方肯定,力圖全面展示學校自身優勢?;诖耍e極推進高校治理結構多元主體參與,能夠有效提升管理水平,對打破當前許多高校在管理過程中所面臨的瓶頸有著突出的作用。多元主體參與到高校管理結構中,貫徹到學生培養、教學改革、科學研究、教育教學資源配置、后勤保障等各項工作中,在各個領域充分發揮優勢,以此全面促使高校教育向著民主化和法治化的方向推進。高校治理現代化體系建設中,重點目標是創新高校治理機制,提升高校治理能力,將全部力量放置在高校治理的頂層設計層面上,強化高校干部作風建設和思想建設水平提升,積極貫徹國家的政策、思想,從全局出發,嚴格遵循黨的領導和監督,在完善行政職權有效構建和落實的基礎上,加強高校在教育教學、科研教學和行政辦公等方面的能力,提升整個參與能力。
二、多元主體結構在高校治理結構中的創新建設分析
高等教育治理結構創新建設,促使高校教育治理水平提升,提升現代化治理能力是我國在教育教學工作創新過程中必須重點進行的方面。多元主體參與到高校治理結構中,是基于客觀現實和理論需求的創新做法之一。具體如下:
(一)政府等主管部門
多元主體參與到高校治理結構中,首先是一系列相關主管部門參與建設。我國公立高等教育學校在創建和支撐發展的過程中,政府一直是作為公共資源的重要提供者而存在,且高校監督管理體系的重要參與主體來自于政府部門。就我國當前而言,我國政府在高等教育教學中呈現為辦理者、管理者和辦學者,多重身份角色參與導致市場和社會參與到高校治理結構中存在較大障礙。雖然,不可否認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教學在發展過程中,造成發展受到限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那么,基于這一現狀,在促使多元主體結構在高等學校創新建設的過程中,積極促使政府的有效參與轉換成政府有責任的管理和參與,促使政府對高校實現引導參與和引導管控,而不是全過程管控,給予高校充分的自主權。
(二)積極豐富高等學校內部治理結構完善
首先,黨政工作機構參與管理。高校內部治理結構豐富完善的過程中,多元主體參與的過程中,積極促使黨政分開執行,兩方面實現合作,共同構建協調發展的運行機制,黨委和行政兩個體系有序參與到高校治理體系結構的創新建設過程中。黨委負責把控學校的發展方向,給予引領和指導,對重大事項參與決議和參與監督,履行相關權利和義務,給予校長獨立依法行使職權的支撐。高校校長的存在是行政體系的主管者,在黨的領導下,貫徹執行一系列黨的方針政策,對高校的學術、科研和行政等方面的工作進行全面管理。
其次,學術組織。學術組織促使高校內部不同專業學科緊密聯系在一起,多個學術組織之間相互聯系,深入實際教學活動的有效組織過程中。高校學術組織同樣作為高校治理結構的重要參與主體,其對高校在未來發展定位和發展突破層面上起著重要的作用。
最后,群團組織。高校現今存在的教職工代表大會、學生代表大會、共青團以及大學生社團等群眾團體同樣也是多元主體參與的重要部分。高校各類群團組織在政府、社會、市場等多方面主體交流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溝通作用。群團組織從根本上代表了來自治理結構基層人民群眾的建議和意見,多方面收取建議和意見,反饋到治理結構創新完善中,有效提升整個高校治理結構建設水平。
(三)社會和市場
高等學校在治理結構中引入多元主體參與,社會和市場有效參與到其中是治理結構突破構建的關鍵部分。多元主體融入高校治理結構中,是在基于現代化發展背景下,將與高校發展相關聯的所有相關主體全部納入治理結構中?;谶@一方面而言,高校治理結構創新中,為了有效引進社會和市場,則需要政府將管理由微觀層面積極向著宏觀層面轉變,創造空間,有足夠的權限促使社會和市場參與到治理結構的創新構建中。市場和社會進入高校治理結構創新構建中,促使高校與企業和行業部門之間實現有效合作,以此高校能夠最大化地獲得教育教學資源,提升教育教學資源應用率。市場和社會參與到治理結構中,市場、社會、政府、學校能夠形成一種相互制衡的局面,促進共同合作,提升參與效率,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升人才培養水平。
三、多元主體參與到高校治理結構創新建設的機制分析
(一)黨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
多元主體體系在高校治理結構中的運用,最為根本的是黨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貫徹和落實。只有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才能促使高校始終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創新建設需求,為高校治理機構創新建設提供良好的思想保障和組織保障。黨領導下校長負責制的建設,拓寬了師生參與高校決策的渠道,對依法管理學校,完善監督管理職能,為高校的長遠發展發揮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民主監督制度的高效構建
多元主體參與到高校治理結構體系中,必須積極促使法律指導下的監督管理制度的完善。從保障機制、決策報告制度、監督評估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監督反饋機制等方面,進行全方面的完善,促使多方面主體參與到制度貫徹落實中,相互制約,共同協調,提升制度落實水平。
(三)政府和高校關系的有效構建
多元主體的建設勢必會對政府在高校中扮演角色形成挑戰,為了促使高校在今后的發展中獲得政府的支持,需要理順政府和高校之間的關系。政府給予宏觀支持,學校有充分的自主權。政府在高校教育治理結構中發揮宏觀調控作用,給予市場和社會參與到高校治理結構中充分的支撐,發揮引導協調的作用。此外,政府要積極抓住和定位高校教育教學發展方向,提供全方面支持,促使高校學術質量體系創新完善。而外部治理體系在高校學術治理中作用的發揮,則重點體現在教育中介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等層面上,以此有效彌補政府在高校宏觀調控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政府公益性管理發揮基礎上,促使政府參與到高校治理中。
綜上所述,多元主體參與到高等學校治理結構中是順應社會要求、高等學校治理結構創新建設客觀需求滿足的必要工作以及高校治理優勢有效構建的重要部分,在實際進行過程中,將政府、社會、市場積極引入高校質量結構中,有效協調三方與學校的關系,重點突出政府的引導作用,以此多元主體多方面合作,有效提升整個高等學校治理結構創新建設水平。
參考文獻:
[1]王頻,王好.基于多元主體參與的高校治理結構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3):71-73.
[2]劉叢.美國大學多元治理結構對建筑類高校創新辦學體制機制的啟示[J].中國建設教育,2014(6):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