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堅,邢玲
[摘 ? ? ? ? ? 要] ?新媒體給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實效性帶來了良好機遇和有利條件。以新媒體技術為切入點,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分為網絡教學、課堂教學、實踐教學三個部分,分析構建“三位一體”教學模式的思路及教學模式的運行,三者協同,網絡教學是輔助,課堂教學是核心,實踐教學是拓展,形成教學合力,既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標。
[關 ? ?鍵 ? 詞] ?新媒體;思想政治理論課;“三位一體”;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7-0064-02
近年來,新媒體技術在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新媒體給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實效性帶來了良好機遇和有利條件,運用新媒體技術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成為關鍵所在。
按照《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中提出的“鼓勵創新教學模式”要求,以新媒體技術為切入點,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分為網絡教學、課堂教學、實踐教學三個部分,三部分相互融合,相互滲透,構建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理論課“三位一體”教學模式。
一、構建“三位一體”教學模式的背景
(一)教學信息化的發展引發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改變
以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越來越緊密,課堂教學模式正在發生根本變革。近年來,網絡教學、移動學習發展迅猛,通過應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教師、學生、媒體等多邊、多向互動,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涌現了中國大學MOOC(慕課)、網易云課堂、藍墨云班課、愛班云課堂等一大批移動學習平臺,其開放性、互動性、共享性等特點,方便了學生學習、教學管理、教學監督與評價。
教學信息化的發展促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發生變革,當前不少高校積極利用數字化的信息網絡技術,依據思想政治課教學功能和教學內容,構建數字化的網絡教學空間,開展云教學。
(二)課程教學效果提升尚有空間
教育部辦公廳《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年專項工作總體方案》指出,“切實增強大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獲得感”“提升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親和力和針對性”。當前高校思想政治課抬頭率不高,學生對思想政治課不感興趣,人到心沒到,主要原因是內容沒有針對性,授課方式不適應,不適應學生的需要,學生就不愛聽。
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學生使用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獲取信息,與外界交流成為日常生活方式之一。要利用新媒體技術,改革思想政治課的內容、教學方式,適應學生新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三位一體”教學模式的運行
(一)網絡教學
網絡教學包含網絡資源建設、網絡教學平臺建設和移動學習平臺建設,目的是使學生實現隨時隨地學習,并自由“定制”學習內容。
網絡資源建設重點是以教材為指導,開發網絡課程資源,主要包括授課視頻和拓展資源。現行的思想政治課教材都是統編教材,有著完備的課程理論體系,可以根據教材內容,以“章節”為單位,設置教學單元,授課視頻是對教學單元內容進行知識點“碎片化”,根據閱讀習慣,將內容分解為5~7個知識點,每個知識點被制作成3~5分鐘的微視頻資料。拓展資源是教學單元的延伸,增添了豐富的課外元素,拓展資源的類型主要有鏈接、視頻、文檔、圖片、音頻、圖文頁面及其他。
網絡教學平臺、移動學習平臺是網絡教學的重要載體。除了課程資源模塊,平臺上還應包括課程講義、答疑討論、在線測試、課后作業等模塊,具備學習、管理、交流等幾大功能。
開展網絡教學,對學生而言沒有時間、空間的限制,學習方式移動化,通過電腦和手機客戶端隨時隨地在線或離線觀看教學視頻,完成教學任務,增強了學習的靈活性。
(二)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包含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目的是促進思想政治課由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教學設計上,堅持以“問題意識”為導向,著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學內容上,堅持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原則;教學方法上,按照“學—教—學—思”的邏輯展開;教學手段上,注重信息化技術的應用。
1.以問題為導向,確立教學專題,實現網絡課堂與傳統課堂教學互補
教師根據學生網絡課堂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需求,對教材進行內容的拓展和內涵的升華,以專題講座的形式授課,并有針對性地解答學生在學習中的疑惑。此種設置,給予思想政治課教師極大的教學拓展空間,教師可以根據專題內容,依據教學重難點,從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的實際出發,有效結合社會熱點問題,結合其專業特點,更加深入、更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設計多樣的、獨特的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展開精講,力求最大限度地啟迪學生,同時促進思想政治課由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滿足學生學習需要。
2.研討式授課,打造輕松、有趣、高效的互動課堂
傳統的“教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聽,內容滿堂灌”課堂教學方式已不適應學生的需要。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起引導作用,借助新媒體技術,由傳統的老師“教”為主,變成學生“學”為主,更多地賦予傳統課堂交流互動的教學功能,打造輕松、有趣、高效的互動課堂。利用新媒體,開展互動研討式教學,一方面克服了學生“羞于”言語表達的心理,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熱情和積極性,另一方面,通過與學生線上線下交流,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訴求和思想動態,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滿足學生主體性訴求,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