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玲 王媛
[摘 要] 職業核心能力作為職業發展的“關鍵能力”,直接影響著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和未來職業的發展。在問卷調查和訪談相結合的基礎上,構建了以培養職業基礎核心能力為目標的高職旅游類專業隱性課程體系。
[關 鍵 詞] 職業核心能力;高職;隱性課程;旅游類專業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8-0114-02
“十三五”期間是旅游業從“舊常態”到“新常態”的重要轉型期。旅游經濟新常態對高職旅游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探索旅游高職人才培養的新途徑,為旅游業“新常態”的發展需要提供強有力的人力支撐和保障,已成為當前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職業核心能力在人才培養中被認為是職業發展的“關鍵能力”,極為重要。職業核心能力在職業生涯中被定義為除崗位專業技能之外的基本能力,是伴隨終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因而認為學生具備了職業核心能力,也就擁有了在未來的工作中隨環境與崗位的變化所需的終身學習以及勇于創新的發展潛能,始終擁有競爭力。
經過大量文獻的學習,多年的教學實踐,通過大量的市場調研,與旅游行業相關的學者、企業專家進行深入探討,同時吸收了實習生、畢業生的反饋意見,最終筆者認為旅游類專業的職業核心能力主要包括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應變能力、服務能力、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等幾項能力。職業核心能力是知識與技能相結合的實踐能力。因此,職業核心能力需要構建多方面的教育實踐體系進行培養,在體系中既要有顯性課程的長期培養,也要有隱性課程潛移默化的訓練養成。
隱性課程是學校教育情境中以間接的、內隱的方式呈現的課程。它既包括隱含在顯性課程中的隱性課程,也包括其他以非課程形式存在的實踐活動、管理制度及精神文化的內容。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課程,隱性課程在學校教育情境中,通過隱蔽的、無意識的、非正式的教育因素,對學生產生影響,在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過程中具有導向、滲透和強化作用。
本文以南京旅游職業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已實習的學生和旅游管理專業教師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相結合,了解目前在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方面隱性課程開發的現狀,并以此為依據來構建以培養職業核心能力為目標的高職旅游管理專業隱性課程體系。
調研設計和分析:本文采取專家打分法擬定了《南京旅游學院隱性課程建設現狀調查問卷》和《南京旅游職業學院隱性課程建設訪提綱》,分別選取本校旅游類專業已實習的162名學生作為研究樣本和7名講師以上職稱的教師進行了訪談。回收有效問卷154份,訪談也積極有效。
結合問卷調查和訪談結果得到,以培養職業核心能力為目標的高職旅游類專業隱性課程體系需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物質方面——浸入職業文化的校園環境
物質方面的隱性課程是指校園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在校園環境的建設和布置中,營造職業文化的氛圍,是“潤物細無聲”培養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高職旅游類專業要注重營造莊重整潔的校園環境來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操和文化素養。彰顯專業特色的校園建筑、寬闊整潔的操場、完整如新的器械設施,使學生產生莊重肅然、奮發向上的效應;校園中富有生命力的雕塑肖像,宣傳欄中張貼和懸掛的成功校友的照片以及旅游行業著名企業的口號與名言;校園內的標識系統與旅游行業接軌;教學樓內懸掛著名旅游目的地、著名酒店的介紹及照片等。這些滲透職業文化的校園景觀,處處提升學生的專業認知。
二、精神層面——融合職業文化的校園文化活動
(一)旅游專業文化融于校園文化之中
高職旅游類專業與其他高職專業的設置一樣,也是根據職業或職業崗位群設置的。因此,專業文化都帶有鮮明的職業性。專業的價值理念必須是為旅游行業人才的培養服務的,旅游人才的精神面貌與行為規范,也必須符合旅游類專業的職業形象與職業規范。在校園中,要處處凸顯旅游專業標志,營造濃厚的專業氛圍,使專業文化浸入校園文化,才能更好地服務于職業精神的培養。比如,南京旅游職業學院的校訓“以微笑和知識服務社會”就蘊含著旅游行業的專業精神,也代表了這所職業院校的教育理念、培養目標等。
(二)企業精神文化融于校園文化之中
在校園文化培育的過程中,引入企業精神文化,校企文化的融合,是培養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要加強校企合作,借鑒和吸收企業文化精髓,使專業精神和企業精神滲透融合。建設融合行業精神、企業文化與價值理念鮮明的校風、教風與學風,開展與行業精神相吻合的系列文化活動,是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梢栽诮虒W活動和學生第二課堂中選用成功企業的經營案例、企業文化選粹作為素材;通過校企聯合辦學、訂單培養、產學結合的載體,搭建校企文化融合的平臺,實現企業文化的滲透;通過一系列的學校實踐和頂崗實習,傳播企業文化,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
三、制度層面——“以生為本”的校園制度
(一)制定“以生為本”的校園規范制度
制定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規范制度時,需要召開學生代表聽證會,大量吸納學生的意見,讓學生從心里認同學校的主人的角色。實施確實可行的制度,壯大學生社團組織,提升學生的管理地位,使學生參與到部分日常教學的管理中。比如,學校的評優評獎、黨員的發展以及貧困生的資格審核,助學貸款的登記、發放以及貸款學生的還貸管理工作等,師生共同參與,也培養了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
(二)借鑒企業管理方法和理念,建構符合旅游類專業需要的學生管理制度
在學生的管理中借鑒企業的管理理念與方法,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運用:(1)學校要定期開展相關專業的技能比賽,比賽需包括個人比賽與團體比賽,不僅考查學生的技能水平,也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團隊意識與創新意識,而且符合企業培養員工具備競爭、團隊協作的能力。(2)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國家和省、市級舉辦的旅游類技能比賽。(3)學校對學生的考核制度、獎懲方式與旅游企業的考核制度、獎懲方式銜接起來,使學生盡快了解與適應企業對員工的要求和評定,使學生以職業人的標準來塑造自己。
四、行為層面——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實踐活動的訓練
(一)強調工作過程的教學設計
高職教育區別于職業培訓,培養學生擁有寬廣的知識面和扎實的理論基礎的課堂教學是必不可少的。在旅游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強調工作過程的教學設計,設立多元化的教學目標,通過情景模擬,設計出與學生專業和教學內容相一致的活動或職業情景,引導學生在課程學習的同時,感受職場氛圍,引起情感共鳴,因而達到知、情、意、行的和諧統一,提升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
(二)設計注重過程的評價體系
注重過程性評價,重視考查學生的“日常表現”等行為,如,行為考查、情境測試等,評價方式要多樣化,如,口頭評價、專項評價、任務過程評價以及成長積分等,使日常化與多樣化相結合。教學評價環節應將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以職業標準為參照,以工作項目為單元,以工作過程為主線,進行考核,由自我評價、團隊評價和教師評價組成三維立體評價模式,使學生形成具有重視課程知識和知識拓展、重視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重視創新思維培養的良好意識。
(三)注重實踐活動的過程訓練
專業實踐、社會實踐與社團活動等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最佳途徑之一。在專業實踐和社會實踐中,指導教師在實訓任務和工作項目的設計時要把學生作為企業的正式員工,要用職業人的行為標準嚴格要求。在實習實訓的過程中,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布置小組作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團隊合作的能力。重點關注學生的心理素質、創新思維以及應變能力等方面的發展。社團活動在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之余,還可以發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自我悅納、擁有自信。每次社團活動中都由多個環節組成,如,信息收集與篩選、方案的確定、人員分工、細節的設計、現場補救以及總結活動等,組織者和參與者在組織和實施過程中會遇到諸多的挑戰,需要克服各種困難。這些過程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獲得創新、管理以及溝通能力的提升,為未來的工作打下基礎。
隱性課程的形式多樣、范圍廣泛,不受時空的限制,能夠積極主動地改善與調節課程中的各種要素,利用物質、精神、制度以及行為的各種層面,結合各種內容滲透形式,協調多種培養方式、訓練以及養成等渠道,形成培養職業核心能力的教育空間。因此,隱性課程體系的構建可以與顯性課程體系相融合,在高職旅游類學生的專業培養中不僅可以獲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也使隱性課程教育在培養職業核心能力方面的功能優勢得到更大的發揮。
參考文獻:
[1]丘東曉.職業核心能力的內涵分析及在高職教育中的培養[J].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9-13.
[2]李祚,張開荊.課程設計:實現隱性化的學習效果[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8):64-66.
[3]馮喜英,蔣運萍.隱性課程資源的流失及開發策略:基于“4R”課程模體[J].教學與管理,2014(7).
[4]張曉玲,王媛.高職院校隱性課程建設開發的實證研究:以旅游市場營銷專業為例[J].現代企業教育,2014(22).
[5]王順波.高職院校基于隱性課程的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探索[J].成人教育,2012(9).
[6]方玲玉.職業教育隱性課程顯性化的項目預設與實證[J].職教論壇,2008(4).
[7]蘭杏芳.高等職業教育隱性課程建設初探[J].中國高教研究,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