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蘇寧
[摘 要]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技能競賽作為高職教育的輔助手段,能促進學生職業技能的快速提高。建筑設計專業以培養建筑設計師助理、建筑施工圖繪圖員等建筑設計類專門人才為主要目的。遴選并創新符合建筑設計專業特色的技能競賽對提高專業的整體水平起到極大的推進作用。可以促進建筑設計專業建立符合職業教育規律的人才評價體系,推動專業的建設與教學改革。
[關 鍵 詞] 技能競賽;高職;教學模式;建筑設計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8-0148-02
一、引言
職業技能的養成是高職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建筑設計專業在職業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需要走出一條符合專業特色的改革之路。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團隊合作意識,有利于推動教學改革和教學建設。因此,以技能競賽為推手加快建筑設計專業的教學模式和課程體系改革,實施“課、證、賽”合一的教學模式,將技能競賽融入課程教學體系,根據不同課程的性質設計符合課程特色的技能比拼,實現一課一練,這對建筑設計專業從業者具有重大促進作用。
而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探索出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工學結合”的職業教育類國賽項目,技能大賽的舉辦開創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技能大賽”的新局面。充分認識職業技能競賽的功能,對建立完善職業教育以及專業課程體系具有深遠的意義。
二、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情況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是教育部聯合天津市人民政府、住建部、共青團中央等23個部門組織共同舉辦的全國性職業教育學院的學生競賽活動。自2008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第一次落戶天津以來,至2017年經過了整整十年的發展歷程。經過多年努力大賽已經發展成為全國各個省市專業覆蓋面最廣、參賽選手最多、社會影響最大的國家級職業院校技能賽事。
通過對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的賽項數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自2008年至2017年共舉辦十屆。高職組賽項中,2012年第一次舉辦建筑設計專業相關賽項測繪測量,共連續開展七年;2016年增設園林景觀設計賽項,連續開展兩年;2017年增設建筑工程識圖賽項。根據公布的2018年大賽擬設賽項通知,2018年擬設賽項大項83個,其中行業特色賽項8個。經過初步篩選與建筑設計專業課程相關的賽項有3項,分別為園林景觀設計與施工、工程測量、建筑工程識圖。
在2017-2020年高職組鼓勵賽項中建筑設計類分設7個類別,城鄉規劃管理類分設3個類別,其中城市信息化管理作為與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社會管理、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相關度較高的專業應大力推動。
三、其他國內外競賽項目
(一)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
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是教育部于2015年與有關部委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賽事。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激發大學生的創造力,培養造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推動賽事成果轉化,促進“互聯網+”新業態形成,服務經濟提質增效升級;以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推動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2016年第二屆創新創業大賽以“擁抱互聯網+時代共筑創新創業夢想”為主題,由華中科技大學承辦。2017年第三屆創新創業大賽以“搏擊‘互聯網+新時代,壯大創新創業生力軍”為主題。
(二)挑戰杯
挑戰杯是“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的簡稱,是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和全國學聯共同主辦的全國性的大學生課外學術實踐競賽。競賽在中國共有兩個并列項目,一個是“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另一個是“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這兩個項目的全國競賽交叉輪流開展,每個項目每兩年舉辦一屆。
自1989年首屆競賽舉辦以來,該競賽始終堅持“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銳意創新、迎接挑戰”的宗旨,被譽為當代大學生科技創新的“奧林匹克”盛會。
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通過成果展示、技術轉讓、科技創業等形式讓“挑戰杯”競賽從象牙塔走向社會,推動了高校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創業計劃競賽要求參賽者組成競賽小組,提出一項具有市場前景的技術、產品或者服務方案,并圍繞這一方案以獲得風險投資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的創業計劃。
以上兩個項目均采取學校、省市和全國三級賽制,分預賽、復賽、決賽三個賽段進行。
(三)UIA-霍普杯國際大學生建筑設計競賽
UIA-霍普杯國際大學生建筑設計競賽始于2012年,由國際建筑師協會(UIA)和《城市·環境·設計》雜志社主辦,是面向國內外建筑高校每年一屆的國際大學生建筑設計競賽。每屆評委會主席由一位國際著名建筑大師擔任,競賽評委為來自國內外的著名建筑師及學院院長。這個由中國學術機構主辦的國際大學生建筑設計競賽已經成為最具影響力與公信力、規模最大的學生競賽之一,在國內外建筑教育界具有廣泛影響。
(四)其他競賽項目
除以上三個規模較大、參賽人數較多、組織機構相對權威的技能競賽以外,建筑設計類技能競賽按照等級一般分為國際級、國家級、省市級和校區級比賽。根據具體的主辦單位不同,可分為由國家部委主辦、教育指導委員會主辦、行業協會主辦、各大高校主辦和企事業單位主辦的不同等級、不同規模形式的競賽和方案征集賽。
“谷雨杯全國大學生可持續建筑設計競賽”是由全國高等學校建筑學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主辦,北京谷雨時代公司獨家贊助的建筑設計專業類競賽。
“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是由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和中國土木工程學會聯合主辦的結構設計類競賽。
“AUTODESK REVIT杯全國大學生可持續建筑設計競賽”是由全國高等學校建筑學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主辦,歐特克軟件公司贊助的建筑設計競賽,主要致力于BIM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威海杯全國大學生建筑設計方案競賽”是由中國建筑學會、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和威海市政府舉辦的建筑設計方案競賽。競賽旨在探索地域、文化、環境、生態與建筑的有機結合,實踐建筑與人、城市和自然的和諧。
四、技能競賽項目遴選原則
通過對建筑設計技能競賽的調研發現,國內外相關競賽項目種類繁多,等級參差不齊。在組織專業學生參賽的過程中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未有效發揮技能競賽對專業課程體系的促進作用。個別競賽主辦單位制度管理不完善、社會認可度不高、無法獲得較高的關注度;有些競賽項目在參賽時間安排上有重疊,如果同時參加將分散精力,無法取得好的成績;也有一些競賽項目因等級水平較高,而職業院校學生相對基礎知識不夠扎實,參與難度較大;另有一些競賽需要交納一定數額的參賽費用,這對還在學習階段的學生來說參賽成本較高。因此,在組織參加競賽前應以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職業技能競賽規劃為指導對項目進行遴選。
1.積極參加國家和省教育主管部門組織舉辦的競賽,重點關注一批公信力高、影響力大、參與面廣、對人才培養質量有促進作用的比賽。
2.重點參加省級以上教育主管部門、行業主管部門舉辦的競賽項目。同類或相似競賽,如已有教育主管部門主辦的,不再參加行業協會或企業舉辦的比賽。
3.不組織參加報名費高、獲獎面廣、含金量低、公信力差、商業性質較濃的比賽。
4.參賽項目的選擇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為目標,參賽項目應覆蓋建筑設計專業的核心課程,重點提高建筑設計專業的核心崗位能力,提高學生的實操技能。
5.對選定參與的技能競賽應將競賽項目融入教學,提前準備組織和指導師生參賽,提高參賽的獲獎率。
6.對優勢項目應重點扶持,加大競賽集訓力度,結合專業教學和課程性質進行專題訓練,通過日常教學調動專業學生的參與熱情,爭取全國職業技能競賽獎項的突破。
五、建筑設計專業技能競賽賽項的選取
建筑設計專業主要培養建筑設計類專門人才,學生具備較高圖面表現能力和計算機繪圖能力,能從事建筑方案設計、建筑施工圖編制、建筑效果圖處理、建筑模型制作等工作。課程體系包括通用技能、核心技能和拓展技能三大學習模塊。在選取技能競賽項目的過程中應重點選擇核心崗位和核心技能學習對應的競賽項目,發揮專業特長。在精力允許的情況下擇優參加能鍛煉學生通用技術和拓展技術的項目。同時緊跟國家方針政策,鼓勵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培養造就雙創優質人才,推動賽事成果轉化,以促進“互聯網+”等新興業態的發展。
因此,重點加大“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和“‘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兩項國家賽事的參與度,組織教師、學生團隊開展校級競賽,并擇優推薦省級競賽,爭取在國賽中獲得名次。鼓勵核心課程教師組織參加“霍普杯”等專業契合度高、影響力大、公信力高的競賽,以檢驗專業教學水平在國內同行中的層次。對其他由行業協會團體舉辦的競賽可適當引導在精力和經濟允許的情況下合理參與,并以此來檢驗學生專業水平與國內同類院校之間的差異,吸取經驗、彌補不足。
六、結語
職業技能競賽切實幫助了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快速成長,促進了專業教學模式的改革。把技能競賽的機制引入專業教學有效地提高了師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工作熱情,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的良性循環機制。通過技能競賽的深入開展實現建筑設計專業“課程有實操,年級有競賽,校外有比拼”的競爭模式,創立我校建筑設計專業技能競賽的品牌項目,提升專業的社會影響力。
參考文獻:
[1]肖昭海.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理性思考之對策和建議[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7(2).
[2]靳潤成.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戰略思考[J].教育研究,2011(9).
[3]車明朝.互聯網+:職業教育面臨的挑戰與機遇[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8).
[4]鞠錫田,張翠香.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研究綜述[J].職教論壇,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