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雅萍
[摘 ? ? ? ? ? 要] ?應用文寫作課是一門培養大學生常用應用文寫作能力的課程,是高職院校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或專業基礎課。針對目前大學生應用文寫作學習的現狀,從應用文寫作中所需遵照執行或參照執行的約定俗成的“慣用體式”也在不斷變化的問題及課堂教學中的應對措施進行了初步研討。
[關 ? ?鍵 ? 詞] ?應用文寫作;約定俗成;慣用體式;變化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7-0152-02
應用文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的一種為處理人們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公私事務而寫作的文體,有著為“辦事”而“行文”的實用性的特點,并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遵循一定的約定俗成的規范形成的“慣用體式”的文章。
一、應用文寫作中存在可以沿用的“慣用體式”
應用文寫作的這種約定俗成“慣用體式”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公務文書文種在遵循規范化文件過程中形成的文種適用范圍及格式規范,這可以稱作“規范的慣用體式”;二是人們在長期的使用中所形成的并共同遵守使用的文種適用范圍及格式規范,這可以稱為“約定俗成的慣用體式”。
在高職人才培養方案中,應用文寫作課的性質一般都定位為公共基礎課或專業基礎課,安排的課時十分有限,多數總課時為80學時左右,在如此有限的課時中要完成應用文寫作的教學任務,教學的切入點就非常重要了。講解應用文的基本特征,選擇常用的重點文種講解,以點帶面等都是有效的教學思路。為了便于學生快速入門,掌握常用應用文種的適用范圍和文種格式,在教學中筆者把應用文寫作原則界定為兩個方面:一是公務文書在文種適用范圍及格式上需遵照執行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印發、發布的規范性、標準化文件的規定,采用“規范的慣用體式”;二是公務文書之外的如事務文書、交際禮儀文書、行業專用文書等,在文種適用范圍和格式上可延用“約定俗成的慣用體式”,文件擬寫格式也可參照使用公文文書的“規范的慣用體式”。
為了有效地達成因“辦事”而“行文”的目的,這種規范的、約定俗成的慣用體式在一定時期是相對穩定的,是在長期使用中形成的一定時期里最科學、最適用、最簡潔、最方便應用的格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如果擬文者和受文者都能掌握和遵循這種慣用體式,人們在使用應用文辦事時就可以把重點放在正文的寫作和閱讀理解上,快速傳遞或閱讀理解應用文內容上的信息,提高辦事效率。
二、應用文寫作中存在的可以沿用的“慣用體式”只是相對固定的,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應用文寫作中所需遵照執行或參照執行的約定俗成的慣用體式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比如需遵照執行的規范性文件的版本一旦發生了變化,或者人們參照執行的應用文文種格式有了細節上的變化,在應用文寫作時就要進行相應的調整以順應這些變化。
以黨政機關公文為例,最近一次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和格式規范的變化情況是: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2012年7月1日起實施;2012年6月29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了2012年7月1日起實施的《黨政機關公文格式》(GB/T 9704-2012)。同時終止使用1996年5月3日起實施的中共中央辦公廳發布的《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處理條例》,2001年1月1日起實施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2000年1月1日起實施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格式》(GB/T 9704-1999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1999年12月27日發布)和國務院辦公廳于1997年12月20日印發1997年12月修訂的《國務院公文主題詞表》(國辦秘函〔1997〕350號)。
比較目前實施中的《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黨政機關公文格式》和已終止使用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辦法》《國家行政機關公文格式》,在黨政機關公文種類、公文名稱、公文要素、公文文種的適用范圍、公文處理等方面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這意味著從2012年7月1日起在黨政機關公文擬寫中所需遵照執行的規范發生了變化,使用者在擬寫和處理公文時便需按變化了的規范來執行。
雖說這種變化是細微的,是對以往遵循的“規范的慣用體式”的細化或優化,但在新舊規范交接的過渡期,人們在應用文寫作時會受到留存于變化之前已出版的應用文寫作教材、學術論文、網絡資源、人們的思維和寫作習慣中的原有規范的制約和影響,人們需要時間去接受和適應這種變化。
三、現行教材、網絡資源中的實際情況
(一)應用文寫作教材情況
目前高職學生使用的教材依然以印刷出版物為主,印刷出版物的編寫、出版有一定的周期,在新舊規范交接的過渡期編寫出版的教材中留存有原有的慣用體式的痕跡也是非常正常的。
以筆者2016年2月至6月執教的2014級學生所使用的應用文寫作教材為例,這本版次為2014年6月第1版的教材中的“行政公文”部分,《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和《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這兩份有關黨政機關公文的新舊規范性文件在不同的地方均以行文依據的形式出現了。
在這本教材的“行政公文”部分共引用了6份公文的發文字號,其中有1份公文的發文字號中的年份是用六角括號“〔〕”括入,1份的發文字號中的年份是用圓括號“()”括入,4份的發文字號中的年份是用方括號“[]”括入。事實上已終止使用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格式》和現行的《黨政機關公文格式》中對發文字號中括號的使用規定都是“‘年份應標全稱,用六角括號‘〔〕括入”。圓括號和方括號的使用從未列為規范用法,屬于原本就不符合慣用體式規范的實例。
在這本教材的“行政公文”部分引用了7份成文日期均用阿拉伯數字標全了年、月、日的公文,其中成文日期在2012年7月1日前的公文有3份,而2012年7月1日前公文格式的依據是《國家行政機關公文格式》,《國家行政機關公文格式》對成文日期的規定是:“用漢字將年、月、日標全;‘零寫為‘○”,在成文時間上用阿拉伯數字標全年、月、日是不符合這三份公文行文的那個時期的規范的。
以筆者2018年2月至6月執教的高職2016級學生所使用的應用文寫作教材為例,這本教材的版次為2017年4月第2版,應該是這本教材2009年8月第1版的修訂。這是在《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黨政機關公文格式》2012年7月1日實施后修訂出版的教材。但是這本教材的附錄一是現已終止使用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格式》,附錄二是現已終止使用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辦法》。
這本教材的“行政公務文書”第一節中行政公文的種類、行政公文的寫作指要中的“格式”與現已終止使用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格式》的內容一致。第二節通知中對通知適用范圍的界定依據是現已終止使用《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和《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的規定。
標點符號是輔助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在應用文寫作中標點符號的規范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標點符號使用的最新標準是2011年12月30日發布,2012年6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標點符號用法》(GB/T 15834-2011),此教材第一章第三節應用文的程式化及文面規范中引用的仍是國家技術監督局1996年頒布實施的《標點符號用法》的規定。
(二)網絡資源情況
在應用文寫作教學中,網絡資源是學生在學習和完成作業時一個非常重要的、習慣性的信息來源。網絡資源具有的共享性、包容性、開放性的特點使人們可以便捷、迅速地上傳信息和獲取信息,智能手機、電腦等互聯網設備在人們生活、工作中的普遍運用,QQ空間、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個人自媒體的普及也使得互聯網成了學生快速獲取所需信息的主要來源。網絡資源的開放性和包容性使得網絡上各個時期由不同的人上傳的資料均同時存在于網絡這個巨大資源庫里,這些信息并沒有經過嚴格的質量控制和規范的取舍編輯,與教材相比存在的問題更多。學生在參考時會產生疑惑或被誤導。
以公文文種之一的“會議紀要”和“紀要”為例,在2012年7月1日起實施的《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中,“會議紀要”已更名為“紀要”,但直至2018年6月筆者用手機在網絡上通過百度搜索“會議紀要”時,搜索條下方出現的提示有“會議紀要模板”“會議紀要格式”“會議紀要范文”“會議紀要范文及格式”等,可以說學生寫作時所需參考資料類別齊全。點開搜索,頭條是“會議紀要—圖片”,第二條是“會議紀要—百度百科”,此條釋義全文未提及現行黨政機關公文文種中“會議紀要”已更名為“紀要”。繼續查詢“紀要”,“紀要—百度百科”中第一段的釋義為“紀要,漢語詞匯,讀音為jì yào,指的是記述要點的文字。會議紀要通常由標題、正文、落款三部分構成。多人會議需要明確會議談論的內容,并由與會人員共同簽字確認”。這是“紀要”的詞義解釋和“會議紀要”的結構形式及簡要的寫作要求,沒有指出“紀要”是現行黨政機關公文文種之一。此詞條釋義全篇均未提及現行黨政機關公文文種中“會議紀要”已更名為“紀要”。文末參考資料標注的資料引用日期為2013年9月28日。這個時間在2012年7月1日之后,而且至今沒有更新。
四、應用文寫作教學中的應對措施
(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重視應用文寫作的“慣用體式”的問題
教師在學生的成長之路上可以送一程,卻很難伴一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掌握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自行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讓學生明確應用文寫作中現時的規范和約定俗成,還要讓學生了解應用文寫作的發展變化過程,并就在寫作時需遵循的規范性文件的變化情況進行說明,讓學生明確寫作時需遵照執行和參照執行的依據,并且在今后的應用文寫作實踐中能夠主動了解和掌握變化了的規范和約定俗成。
(二)課堂教學中建議學生留存(尋找)一本應用文寫作的教材以備不時之需
教材是從事相關學科研究和教學的專家學者、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教學經驗的結晶,是值得信賴的參考資料。
對于大多數高職學生來說,應用文的許多文種的寫作并不具有現實需求,因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并不高。為此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留存一本教材,并要求學生將教師在課堂上補充或更正的內容記錄在教材上以備今后的不時之需。在離開學校走向社會后的應用文寫作實踐中還可注意尋找最新版次的應用文寫作教材作為寫作參考。
建議和引導學生慎重對待網絡資源,要在明確了應用文寫作規范的基礎上去查閱、甄別、借鑒網絡資源。
參考文獻:
[1]洪威雷,劉偉偉.新編大學應用文寫作[M].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
[2]張軍.新編應用文寫作訓練[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3]張天來.應用文寫作[M].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
[4]曾玉宏,王素娟.新編應用文寫作教程[M].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
[5]喬剛,甘小.大學實用文寫作[M].上海大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