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韻,張強
[摘 ? ? ? ? ? 要] ?“教育教學一體化育人”是無錫南洋職業技術學院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提出的新原則。結合應用英語(雙語幼教)專業的特點,圍繞在教學中滲透“育人”,學生工作更好地與教學工作相結合,開展了新的探索與實踐。
[關 ? ?鍵 ? 詞] ?教育教學一體化;教學工作;職業素養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7-0176-03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職業崗位工作對職業學生的要求不再局限于職業能力,更加關注個人的職業精神、職業態度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這就為高職教育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需要將職業素養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將“教學”與“育人”相融合。
一、“教育教學一體化育人”的意義
“教育教學一體化育人”并不是簡單地將教育和教學疊加起來,而是教育、教學各要素形成合力,是教育、教學內容的統一,是教育、教學模式的融合。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發揮教學工作的育人功能,在教學中滲透“育人”;使學生工作緊密圍繞教學中心,更好地為教學工作打好基礎;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形成教育教學一體化育人氛圍。基于這一認識,目前在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中存在如下問題:
(一)以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專業能力培養為中心構建課程體系,忽視職業素養的養成
課程體系的構建結合工作崗位能力需要,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社會市場需求形成相應的課程體系,是對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專業能力的分析和總結,往往只傾向于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而對職業態度和職業精神等的融合幾乎很少。
(二)學生工作以思想教育為中心,與專業教學工作相脫節
思想政治輔導員、班主任往往片面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難以與專業教學相結合,面對學生在學習上產生的問題和疑惑大都束手無策。在組織校園文化活動的時候也大多關注形式,只注重形式活潑的藝術類活動,而忽略了專業類的活動。對學生素養的培養存在片面性,教學與思想教育沒有統一思想,各自為政。
二、應用英語(雙語幼教)專業教育教學一體化改革實例
(一)專業教學滲透職業素養教育,充分發揮“育人”功能
1.以職業崗位能力需求為中心,構建職業素養與職業能力相融合的課程體系
根據幼兒園崗位能力需求,幼兒園教師應具備的主要能力包括:扎實的專業知識、較好的專業技能、課堂教學能力和組織能力等專業能力,除此之外,還要求幼兒園教師具有創新精神、心理素質以及文化素質等。結合生源特點,重新修訂了應用英語(雙語幼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將職業素養教育和職業能力培養相融合,形成了特色鮮明的課程體系。專業課程不僅包括幼兒教師崗位的專業能力和教學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還包括幼兒教師崗位職業素養的要求,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加入了職業素養的環節。學生通過開展與職業能力相關的職業素養活動,按評價方案評估后,獲得相關學分才能畢業。職業素養教育專項活動方案包括如下八項:英語口語應用能力比賽、健美操舞蹈比賽、講故事比賽、幼兒美術創作比賽、幼兒舞蹈創編比賽、鋼琴彈唱比賽、基本禮儀與職業禮儀、職業規范考核。每一個方案都有明確的教育項目任務和目標,詳細的教育活動內容及要求、具體的活動方案、較明確的時間段安排等內容,均由應用英語(雙語幼教)教研室學前專業教師考核和完成學分評定。上述八項比賽活動要求每一位學生參與,考核合格可獲得相應的職業素養學分,比賽獲獎的學生可另外獲得獎勵學分。
2.加強實踐教學,注重職業能力的培養
(1)加強實訓室建設,為職業能力培養、“課”“證”協同提供條件
“課”指專業課程,“證”包括普通話二級甲等證書、育嬰員資格證書、計算機資格證書、鋼琴/美術/舞蹈/英語等級證書及幼教資格證。專業主干課的開設要做到“課”“證”融通,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要緊緊圍繞幼教教師資格證考試。無論是學前衛生學、學前心理學還是學前教育學等理論課程,或者是鋼琴、美術手工、舞蹈、普通話等專業技能課,在日常教學中,都在為幼教資格證考試打基礎、做準備。專業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逐步滲透考證內容,幼教的實訓中心包括鋼琴教室、舞蹈房、幼兒模擬教室、美術室、蒙臺梭利教室、繪本館和角色區等,實訓室都向學生開放,學生分班級、分小組練習各種知識技能,力爭做到“課”“證”協同。
(2)“園”“校”協同,強化職業崗位能力和職業素養的認識
“園”即幼兒園,“校”即我院。“‘園‘校協同”指幼兒園與幼教專業的協同發展。我院幼教專業既具有職業教育的特點,又具有師范教育的專業特點。既要體現高職(高專)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要求,又要遵循師范教育的規律,將理論素養與職業技能有機融合起來。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園”“校”的協同發展將是行之有效的途徑。
通過校外見習和實習,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接觸與本專業相關的實際工作,增強感性認識,培養和鍛煉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的能力,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提高實踐動手能力,為今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可以檢查教學效果,為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合格人才積累經驗。學生在校的1~4學期,每學期安排見習,由專業老師帶隊,每學期前往幼兒園進行實地觀摩和學習。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學習一線幼兒園教師教學的方法,學習與幼兒園小朋友溝通交流的方式,近距離切身感受自身專業的特點和要求,檢驗自身學習的效果和質量。幼兒園一周見習是每學期應用英語(雙語幼教)專業學生必修學分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通過頂崗實習直接參與幼兒園一線工作,鞏固已學理論知識,實現在學習期間與企業、與崗位的零距離接觸,進而增強對幼兒教師崗位的感性認識,增強學生的職業崗位責任感。
3.課程教學滲透職業素養的培養,既“教書”又“育人”
為了從根本上重塑學生的職業素養,提高職業素質,專業教師必須與德育教師一起,從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中滲透職業素質教育。
第一,課堂教學中融入職業、崗位介紹,專業教師在講授課堂內容時,結合相關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崗位要求,使學生了解畢業后的就業方向以及就業素質要求。比如,教學普通話課程時,會結合幼兒教師崗位,引入幼兒故事和繪本等內容,不僅練習口語、普通話,也對幼兒教師的授課內容有所了解。
第二,專業課程積極開展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專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引入職業和崗位介紹外,還大膽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創新職業教育的滲透途徑。如:繪本英語課程教學,教學內容以經典幼兒繪本為重點,在教學過程中直接對接幼兒英語教學,充分發揮模擬教室的作用,設置工作任務,引導學生開展英語模擬教學,既是對英語口語方面的加強,也是對學生教學法應用的訓練。
第三,言傳身教,發揮教師自身的示范作用。教師的作用,不僅在于向學生傳授知識與技能,更在于通過自身課上課下的言行舉止,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為了充分發揮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學院積極開展“教育教學一體化”教師會議,在教師中開展了教風建設的研討,明確了課堂內外的要求。所有的專業教師都能在課堂上保持良好的教姿儀態,展現出教育者嚴謹、認真、負責、樂于奉獻等優良作風,為學生樹立積極的榜樣。學生切身感受到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應該認真對待工作,對自己的學生熱心負責,在自己的崗位上任勞任怨,能主動承擔起責任。
(二)學生思想教育與專業教學相結合
1.以職業素養課程為契入點,強化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
幼兒園教師是履行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職責的專業人員,需經過嚴格的學習與培養,需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二級學院高度重視學生的職業素養,按照幼兒發展規律,制定了幼教專業職業素養的標準:“呵護備至、關愛有加、能力為重、終身學習”,把職業素養課程嵌入人才培養方案中,職業素養的24個必修學分分布在三個學年,從職業態度、職業規范、職業道德、職業精神等方面進行詳細闡述和規范。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從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三個方面進行教學和管理,使學生樹立“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兒健康成長的啟蒙者和引路人”的師德理念,讓學生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
2.充分發揮團學活動的職業素養教育功能
團學活動是豐富職業素養教育內容的主要平臺,也是檢驗教育教學一體化協同育人成效的主要途徑之一。國際學院結合幼教專業特點,根據《舞蹈與幼兒舞蹈創編》《幼兒故事表演與創編》《鋼琴》等課程,組織開展了健美操大賽、講故事大賽、涂鴉大賽等職業技能大賽,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繪畫能力,又展現了幼兒教師的精神風貌;組織開展了職業風采大賽,通過舞臺劇的形式,將健美操、育嬰師、歌曲視唱等多種元素完美融合,呈現了主題明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精彩紛呈的幼教專業特色匯報演出,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團學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既鍛煉了他們的組織能力,也為他們展示自己的專業基本功和專業技能提供了平臺,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自己的不足,不斷更新,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
3.發揮第二課堂作用,早晚課與課堂教學深入融合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但是課堂的時間有限,學生在課堂的接受能力也有限,特別是雙語幼教方向的學生,要想充分消化吸收鋼琴、美術等技能課程的學習,需要在課下充分練習才能真正掌握所學知識和技能。為了使學生充分利用早晚自習的時間,制訂了早晚課安排表,明確各班級每周早晚課的內容和負責人,強化對白天專業課知識和技能的訓練和復習。同時,在平時課余時間,安排專業自習的時間,開放舞蹈房、鋼琴房、美術室、幼教模擬教室、繪本館等設施,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鞏固專業技能。同時,加強早晚課的考核,專業自習課由班主任考勤,學生干部負責管理和匯報情況,加強學生自我控制和自我學習能力。
4.加強日常思想教育,夯實幼教根基
(1)黨培學建,協同育人
教育教學一體化育人工作的開展,離不開教師和學生的思想建設。我們始終把思想建設放在首位,秉持“把教師黨員培養成教學骨干,把學生黨員培養成先進標桿”的方略,以學生活動、專業技能為建設載體,抓好協同育人。黨總支部深入推進以加強幼教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和專業技能學習為中心的教育教學協同育人實踐,發揮教師黨員的引領作用,形成了以職業素養教育為抓手和基礎,以專業技能教學為突破和提高,職業素養教育與專業技能教學互為融合,協同發展的協同育人新模式,使得教育教學一體化育人思想深入人心。
(2)以生為本,職業育人
根據學校提出的“教育教學協同育人、職業素養全方位育人”的一體化育人方針,結合幼教專業特點,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職業化水平,在日常的學生管理工作中,通過“四化”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即一日生活制度標準化、早操制度職業化、宿舍文化建設常態化、文明禮儀校服日制度規范化,從學生管理的各方面入手,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和受用人單位歡迎的高素質幼教人才。
三、建立教育教學一體化實施的保障機制
(一)統一思想,建立管理、考核保障機制體系
為保障教育教學一體化育人方案的順利開展,切實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更好地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服務,成立了教育教學一體化育人工作小組,細化任務分工,強化保障措施,優化人員配置,量化監督考核,制定了二級學院的《教育教學一體化育人管理辦法》,從領導機制、管理和考核體系方面,為一體化育人工作的實施提供保障。
(二)制定措施,做好班級、宿舍管理結對工作
為進一步做好學生職業素養教育,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規范,為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態度及職業規范進一步打牢基礎,牢固樹立“全員育人、服務學生”的理念,制定了《領導班子深入班級、宿舍做好班級管理結對工作安排》,深入班級,走進學生,對不同的班級給予不同的指導。
(三)加強“教育教學一體化育人”師資隊伍的建設
“教育教學一體化育人”是“教”與“育”的結合,這就要求教師與輔導員、班主任等學生思想教育教師形成合力,協同開展學生培養工作,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更新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多次召開工作會議,積極宣傳教育教學一體化的教學理念,專業教師更多地了解在專業教學中開展職業認識和職業態度等方面教育的重要性,鼓勵思想教育的教師加深專業教學的了解。其次,要求全體教師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言傳身教。充分發揮教研室的教學研究作用,開展教學方法的學習和研究,在課堂教學中,改變教學方法,突出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滲透職業素養教育。
(四)建立“教育教學一體化育人”實施方案動態調整機制
“教育教學一體化育人”實施方案的逐步推進,在課程內容和早晚課的安排中也會出現與學生需求和實踐條件等方面不匹配的內容,面對這種情況,領導班子積極思考解決的辦法,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尤其是根據學生的意見反饋,對實施方案進行及時調整,建立“教育教學一體化育人”實施方案的動態調整機制,按照學生的反饋意見,及時將各班的晚自習內容進行調整,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育教學一體化育人”實施方案的動態調整機制的建立,滿足了更多學生的需要,更好地體現了教育教學一體化育人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董暉.“校園企”深度融合的五年一貫制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3).
[2]劉秀峰.簡論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J].職教論壇,2012(34).
[3]閔會玲.雙語幼教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7).
[4]王金萍.以職業素養為導向的高職學生素質教育途徑探析[J].職業與教育,2014(17).
[5]楊曉慧.“233”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一體化建設下的思政課創新[J].教育與職業,2015(12).
[6]張瓊.高職生職業素養培育體系構建與實施[J].中國成人教育,2012(21).
[7]趙楠,姜立功,尹萍,等.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教學一體化模式探究[J].北方經貿,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