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欣
[摘 ? ? ? ? ? 要]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中國經濟社會進入了大數據時代,人們的思維方式也隨之發生改變。在互聯網和大數據思維視野下,重新審視職業教育,優化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從而實現提升中職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關 ? ?鍵 ? 詞] ?互聯網思維;大數據;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7-0216-02
一、背景分析
企業發展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人才是新時代背景下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全面優化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能在較大程度上落實創新驅動的發展,并在此基礎上不斷為人才的發展創建更具優勢的發展平臺,使其能提升運轉方式、組件結構等方面的改善速率。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中,職業教育能在較大程度上推進生活方式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發展。在全新的時代發展中,職業教育已然順應了時代的發展潮流。
現代意義上的職業教育,作為一種教育類型和教學樣式在我國興起和發展也有近百年歷史,雖然職教在我國的發展歷史不算短,但相對于基礎教育而言,目前仍處于方興未艾的創新發展的關鍵階段。職業教育的辦學宗旨是通過對人才進行專業化教育,使之更適合企業的發展需求。進入新時代的職業教育搭上了大數據的快速列車,實現了由傳統向現代的快速嬗變,推動傳統職教走向科學與現代化,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新機遇。職業教育自身為了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必須毫不猶豫地搭上大數據的列車,擁抱大數據。大數據下職業教育的全新時代更加重視中高端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注重文化素養、職業精神和技術技能融合培養,提升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切實提升勞動者素質和創造附加價值的能力。只有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加快大數據下職業教育的轉型發展,才能適應全新時代、引導全新時代,助力中國經濟健康穩定發展。互聯網思維包括用戶思維、大數據思維、平臺思維、跨界思維、極致思維、迭代思維等。
二、新時代背景下的職業教育互聯網思維
(一)用戶體驗思維: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
所謂用戶體驗,實際上是指相關單位所開發的產品從客戶的角度出發,并以客戶滿意為成功的準則,其中客戶滿意主要包括精神、物質兩方面。首先,在精神層面,客戶要感受到產品所帶來的愉悅感;在物質方面,客戶要感受到產品的物超所值,而且所需技術也較為簡單。對教育來講就是以人為本,以人性的弘揚為基調,充分實現人的價值、尊嚴、自由、潛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注重人本化管理的體驗價值,在該過程中,要提升學生的存在價值意義。就現今社會而言,其在發展的進程中,能夠被技術所改變。職業教育要實現以人為本,就應該準確把握職業學校發展的現狀,遵循職教中教和學的客觀規律,理清發展思路,制訂發展規劃和落實措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努力創造師生的發展條件,實現職教師生的和諧發展。
(二)大數據思維:科學決策和管理
大數據(big data,mega data),或稱巨量資料,指的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應用大數據發展戰略是現今時代發展的主旋律,其意義在于通過對大量數據進行收集、分析、處理,為人們做出相應的決策服務,并以加工數據的形式提升數據的價值意義。一是在專業設置上,專業設置必須對接產業發展,專業結構必須瞄準產業結構,專業升級必須緊跟產業升級。大數據背景下,區域的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傳統企業不斷升級,新行業、新企業、新職業、新崗位不斷出現,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因此,主動適應區域產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運用大數據思維,建立縣域職業崗位需求資料庫,綜合分析職業崗位需求、經濟以及學校的辦學條件,提出相應的科學決策,使其在進行專業設置、調整時能更具有針對性,最終使中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產業結構協調發展,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二是在招生就業上,縣域職業學校學生大多數來自各個鄉鎮農村,他們大多數喜歡回當地就業,而各個鄉鎮的產業結構、人才需求也不盡相同,因此綜合分析縣域職業崗位需求資料庫,可以科學確定各專業招生人數,針對性地開展招生宣傳,為各個鄉鎮的企業培養急需的人才。三是在教學管理上,在職業教育的教學管理環節中,數據是未來實行教學改進工作最為顯著的項目,此類數據主要包含學習情況、崗位技能實訓情況、實習與就業情況等。對于具體的課堂教學來說,數據能夠在較大程度上反應教育成果,主要的表現形式有:學生所掌握知識點的準確性、作業的合格率、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變現率等。在大數據時代下,考試成績不是考查學生學習水平及學習能力的唯一依據,無法充分展現學生的個人品質及學習能力。因此,教師要充分借助大數據優勢,實現對學生綜合全面的評價。大數據使教學方式得到了創新,使教師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診斷和改進,提升教學質量。
(三)平臺思維:構建多角度的人才培養平臺
對大數據平臺而言,其發展的主要思維有開放、共贏、共享。而企業平臺化的思維方式主要是以構建某一特定平臺的方式,將渠道商、服務商、供應商、傳媒、消費者、制造商、開發商、品牌商進行合理融合,并以價格交換的形式實現多方共贏的局面,多數企業在現今時代的發展中,逐步認識到該種平臺構建的重要性,并在精力、經濟方面進行極大的投入。一是構建終身教育平臺。隨著我國社會發展進入新時代,推進全民終身學習已成為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迫切需求。開展學校教育、社區教育、社會培訓相結合,夯實終身教育體系,可以很好地滿足學生在發展過程中全面、可持續的發展需求,共同構建公平正義的學習型社會。二是構建網絡教育平臺。新時代大數據背景下,產業不斷升級,新技術日新月異,只有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為各類人群搭建職校網絡教育平臺,有效運用微課、慕課等資源,實現面授和網絡學習相結合,才能進一步夯實區域職業人才基礎,滿足職業學校學生和其他各類人員的學習要求,從而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障。開展網絡教育具有教育資源豐富、學習不受時空限制、碎片化時間利用、指導及時等優勢,頂崗實習和工學交替,學生可以利用職校網絡教育平臺學習破解工學矛盾,很好地契合工學結合的職業教育培養路徑。三是構建教師成長的平臺。隨著大數據的應用、推廣發展,其在后續的發展中,逐步融入職業教育的發展體系中,使教師的工作和學生的成長、學習科學地融合,并共同構建策劃功能專業化的平臺。不僅如此,對教研工作組而言,其在發展與運行的過程中,本身就屬于一個系統的發展平臺,在該平臺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創辦不同類型的讀書、論壇活動,并以微信、BBS等形式進行恰當的網絡溝通。在該平臺中,應該及時發布與教學訊息相關聯的信息,并設計一些能夠滿足教師間合作、溝通、學習的項目,提升師生整體的團隊意識,享受其中的喜悅。新時代大背景下的職業教育要面向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需要,與地方區域政企合作,共建創業孵化基地,對接地方區域政企需求,培養師生創新創業的意識,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打造學生創新創業一站式平臺,建立區域創業示范園區,有效培養創新創業能力,激發創新創業欲望和靈感;課程教學上圍繞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實行產學研一體,圍繞創新創業設置課程,在創新創業中教,在創新創業中學。
(四)跨界思維:深化校企合作人才模式
跨界思維是一種思考模式,在其思維中能將專業界限、自身學科等打破。從不同的視角、層面分析并解決問題,并以此為基礎用超視距、大視野的方式對事物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進一步思考。在運用跨界思維時,首先要摒棄傳統思想的束縛,忽視行業的既有設定,運用跨行業、無邊界的思維模式進行相應問題的思考,跨界思維模式能夠為高新科技的發展注入全新的生命活力與發展希望,能夠為校企合作創建更多的發展形式。新時代下,企業轉型和創新發展,需要大量具有創新精神和企業思想的、職業技能較為優秀的相關人才。就現階段而言,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存在很多問題,難以滿足地方企業轉型和創新發展用人需求。運用跨界思維,校企跨界深度融合,合作人才培養,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題。首先,校企合作適應社會與企業需要。學校能通過對企業所做的反饋與相應的需求進行分析,并結合市場的實際需求,在后續的人才培養工作中,做出更具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工作,使其人才發展能更大程度地適合社會的發展。其次,校企合作是一種雙贏模式。企業要做到學校與企業在信息、資源共享以及學校利用企業提供設備等方面的工作,企業也不必為培養人才擔心場地問題,能夠進一步落實學生在校所學與企業實踐的有機結合,讓學校的教學模式與企業的設備、技術優勢互補,能在節約教學資源的同時,強化教育水平,是一種雙贏模式。
(五)極致思維:打造更具優勢的品牌與特色
所謂極致思維,主要指的是將用戶體驗、產品以及服務等工作發揮出極致效果,遠遠超過客戶原本的個人期望需求,為地方行業和企業提供技術服務,促進技術創新。區域職業教育的極致思維,就是打造品牌專業、特色專業,建設精品課程,為地方經濟社會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做精致化職業教育。經濟變道、換檔、減速,使得地方企業、行業,尤其是部分中、小、微企業面臨市場經濟的殘酷競爭。新工藝、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改進是企業提升品牌效應和產品競爭力的重要環節。一流的產品需要一流的人才,區域職業院校應積極打造品牌專業和特色專業,充分發揮科技研發平臺、校企合作平臺的重要作用,并應用其協同性、創新性,調動教師技術方面的創新動力,進而激發和培養學生,為行業在產品、工藝、技術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優化創新方式,并為地方的品牌產業、特色產業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術支撐。
(六)迭代思維:在不斷超越中發展
迭代,在漢語環境中,主要是指重復反饋過程的活動,主要的運行目的是無限接近所需達成的結果或者目標,一般而言,迭代指的是對過程的每一次重復,該環節的結果是下一次運行的初始階段,對職業院校的發展能夠起到極大的推進作用。職業院校的發展在于一點一點地創新,需要進行不斷的思索、提升,并不斷進行相應的迭代、超越,不斷適應縣域經濟發展的新時代,最后一定會帶來質的飛躍。
三、結語
在“互聯網+”和大數據新時代下,職業學校只要運用互聯網思維,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發展新需求,建立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科學決策和管理,多維度構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平臺,深化校企合作人才模式,打造一流專業,就會在不斷的超越中做大做強。
參考文獻:
[1]周麗娟.大數據時代下的當代職業教育研究[J].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4).
[2]龔光軍.大數據時代下職業教育教學的嬗變與提升[J].職業技術,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