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忠
[摘 ? ? ? ? ? 要] ?通過對遼寧農職院科技創新工作的總結提升,提出新形勢下農業高職院??萍紕撔鹿ぷ髅媾R的問題及主要做法,以實現農業高職院??萍紕撔鹿ぷ鞯目沙掷m發展。
[關 ? ?鍵 ? 詞] ?高職院;科技創新;思考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7-0226-02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在新時代國家大背景下,農業高職院校如何做好科技創新工作,不斷拓展社會服務功能,為培養創新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撐,結合學院科技管理工作做如下思考。
一、科技創新工作主要做法
(一)注重科技合作,做強科研項目
目前,政府科技經費投入集中在大項目、重點研發領域,農業高職院承擔縱向科技項目的機會越來越少,科研經費不足。農業高職院校應發揮自身優勢,注重與農業企業及院所開展合作研發,在社會服務中找準突破口,盡早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實現自身價值。近十年,我院新立省級項目62項,其中來源于科技合作橫向科研項目的達22項,獲得科研服務費98萬元,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有的科研項目得到了進一步拓展。畜牧獸醫系動物健康養殖項目于2012年3月與沈陽偉嘉集團合作建立遼寧省動物健康養殖研究中心,依托該研究機構,開展動物疫病方面的技術研發、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工作,年承接東北三省幾百家企業的4000多項指標檢測。正因為有這樣的合作基礎,2016年該中心成功申報了遼寧省蛋雞健康養殖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為實驗室開展科技創新、社會服務及人才培養提供了有力支撐?,F實驗室固定人員已達33人,有博士研究生1人,在讀博士2人,碩士17人,形成了一支開拓創新、高效精干的研發團隊。初步建立起遼寧省蛋雞產業大數據庫,注冊雞場數982家,每季度發布蛋雞產業數據,為全省蛋雞產業提供有關信息。建設蛋雞健康養殖示范場,在綠色飼料添加劑研究方面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并申報兩項國家專利。該實驗室已成為科技創新項目孵化、社會服務水平提升及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
(二)加強科研平臺建設,培育科研項目
科研平臺是科研項目培育、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人才培養的有效載體。近年來,學院重視科研平臺建設,整合科研資源,建立遼寧省蛋雞健康養殖實驗室、設施園藝重點實驗室、作物育種研究室、遼寧區域經濟發展研究所等10個科研平臺。近五年來依托科研平臺,學院承擔了各級自然科學科研項目137項,打造科研創新團隊5個,取得自然科學成果20個,獲得省級以上科技獎勵11項。這些成績的取得支撐了學院的專業建設、專業帶頭人的培養。
(三)開展應用研究,取得“實用”成果
農業高職院校教學是中心工作,不設專門的研發人員。這就要求農業高職院校的科研工作要面向“三農”需要,以應用研究為主攻方向。學院正是秉承這一創新工作定位,開展科研及社會服務,取得了良好效果。學院明確提出“面向三農、發揮優勢、揚長避短、實用為先”的科技創新工作思路,取得一批實用性強、自身特點明顯、不推自廣的科研成果。如常溫下儲藏270天不發芽的熊岳園蔥,維生素C含量是葡萄之最的熊岳白葡萄,糧稈兼用的熊雜系列高粱,適應國情的系列溫室,成熟期極早的遼農職黑豆1號,采收期長的熊岳長綠苦瓜等。這些成果一經推廣,很快應用于生產,轉化為生產力,服務于農村經濟發展。
(四)打造科研團隊,實現持續發展
農業生產受自然條件影響很大,生產周期又長,一個研究成果的取得往往需要幾代人多學科聯合攻關才能完成,特別是農作物新品種選育項目。這就要求農業科技創新過程中要注重團隊建設及創新帶頭人的培養。如:我院70年代推出的熊岳白葡萄從立項到品種審定用了28年時間,熊岳園蔥的推廣經歷了8年時間,沒有一個良好的創新團隊是很難完成的。打造良好的科研團隊對以后科研工作持續推進、成果產生及轉化具有重要作用。我院高粱育種項目從80年代開始立項研究,相繼列入省“八五”“九五”科技攻關計劃。由于項目組注重團隊建設,高粱育種項目現在仍在進行,并列入省教育廳、省農科院科技計劃。項目組成功選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粱不育系21A,為我國高粱育種提供了優良的育種資源。并在選育出熊雜2號高粱的基礎上,又選育出熊雜6號、熊雜7號兩個高粱新品種,熊雜8號高粱正申報國家品種審定。
(五)發展傳統優勢,提升社會經濟效益
在項目管理上,學院采取對一般項目宏觀管理,重點項目一抓到底的方法,有效促進了重點研發領域成果的推廣。我院多年來致力于日光溫室的研發推廣,日光溫室設計及配套技術居全國領先地位。80年代以來,先后設計了農專Ⅰ型和Ⅱ型日光溫室,在省內外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996年以來,經過對生產中各種日光溫室的技術指標和生產性能的深入研究,應用合理采光時段理論、異質復合結構及計算機自動控制方法,設計開發了具有更新換代意義的新型日光溫室——農專Ⅲ型、Ⅳ型日光溫室。為把這一傳統優勢發展下去,學院成立了日光溫室建造及推廣研發團隊。學院在項目示范、人員配備及項目管理方面全方位支持項目運行,使該項目分別于2008年、2010年列入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科技計劃。經過五年的研發推廣,取得新技術成果20多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6個,推出新的棚室類型3個,新溫室類型取消了傳統溫室的墻體、立柱和草苫,具有無建筑污染、土地利用率高、抗逆性強、建造使用方便的優勢,適于工業化生產和產業化操作。在8個省區建設示范溫室300多畝,項目產值達2800余萬元。同時推出了不同地理緯度地區的棚室配套應用方案,探索了適應國情的現代棚室技術和推廣體系。在2011年4月召開的項目新聞發布會上,該溫室技術得到了農業部專家的肯定,認為其代表了我國設施農業發展方向。
(六)帶學生搞科研,培育學生創新素質
農業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面向三農生產、建設、服務、管理一線崗位群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學農、愛農、務農奉獻精神的高技術技能型人才。這就要求農業高職教育要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積極引導學生參加科研創新實踐,使學生在校期間能掌握最新的科研動態及農業實用技術信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及創新方法,使學生適應未來崗位需求?;谶@樣的認識,學院要求各級科研項目結合一定數量的學生,培養幾名科研小助手。特別是新出臺了關于在校生、應屆畢業生參與科研項目的管理規定,規定各級科研項目在項目周期內至少吸納5名學生為科研小助手,并培養科研助理1名,項目組承擔就業學生工資,月工資標準不低于2000元。學院的作物新品種選育項目、日光溫室無花果項目、遼寧省蛋雞健康養殖項目、遼峰葡萄生產技術推廣等項目都吸納學生參與,收到了良好效果。才豐、許文浩等14名學生曾參加了省教育廳日光溫室哈密瓜、無花果課題,他們參與了試驗設計、田間調查、統計分析的全過程,在老教師指導下,為大連金州光升燃料廠做了CO2增溫試驗,在實驗中,他們發現CO2不僅可以提高溫度,還可以為作物光合作用提供能源,從而提高作物產量。通過調查分析,他們在學院學報上發表了《日光溫室增施CO2初報》這一具有價值意義的論文。
二、農業高職院科技創新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農業高職院??萍紕撔鹿ぷ鞔嬖诘闹饕獑栴}是:
1.科研項目申報途徑有限,承擔省級科研計劃項目的機會少,科技創新動力不足。建議爭取省級科研計劃的評審中,高職單獨劃塊評審;加大與企業、院所橫向聯合工作力度,爭取橫向科研經費的投入。
2.農業高職院校以教學為中心,教師教學任務重,專門研發力量不足,相關政策沒有發揮應有的引導作用,導致科技創新源動力不足。農業高職院校應將社會服務工作作為重要工作組成部分,加強政策保障力度,調動廣大科技人員從事科技創新工作,提高社會服務的積極性和創新性,逐步提升農業高職院??萍挤漳芰退?。
3.農村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不夠健全,不利于先進實用技術成果盡快應用于生產,導致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渠道不暢,在一定程上抑制了農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的發揮。國家應加大農村基層農業推廣服務體系建設,為農業技術推廣提供必要條件。
三、結語
總之,農業高職院的科技創新工作面臨新的形勢、新的考驗。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創新型人才,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要靠教育,教師的創新型教學活動是培養創新人才的主要途徑。農業高職院教師創新素質的提升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農業高職院校要進一步提高認識,鼓勵廣大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開展創新活動,積極投身服務“三農”社會實踐,培養出更多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溫景文.現代高職教育觀念與文化建設探論[M].沈陽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