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斯蓉,王濤,姜笑璇
[摘 ? ? ? ? ? 要] ?近年來我國頻發危害青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事件。每當一個事件被曝光出來的時候,我們除了感受到憤怒詫異之外,還應該反思能做些什么。在人本主義視角下,分析了生命教育的內涵、中小學生的生命觀、中小學生生活中潛在的危源以及如何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和關于生命教育的一些措施,希望可以幫助中小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給孩子們的成長提供一片藍天。
[關 ? ?鍵 ? 詞] ?生命教育;人本主義;措施建議
[中圖分類號] ?G631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7-0006-01
一、人本主義教育思想與生命教育思想概述
(一)人本主義教育思想的基本內涵
人本主義(Humanism),又稱為人文主義、人道主義。培養“完整的人”是人本主義教育家強調的教育目標,而未來教育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怎樣去培養自我實現的人。人本主義教育思想基本理念和內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明確以培養自我實現的人為教育目標,反對教育無目的論的教育觀。人本主義教育是讓學生懂得自我意識的重要性,進而達到自我意識的形成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2.促進有利于個人成長的內部教育,反對機械和傳統的外部教育。人本主義認為學習應該是有意義的、積極的學習,知識潛移默化影響人的行為中。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知識,更在學習中成長。
3.主張把學生視為學習主體,反對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式教學。學生學習必須的知識外,還應掌握為人處世的方法。人本主義強調情感和認知的整合統一發展,將內在的情感培養與認知學習相結合,人格發展與心智發展相結合。
(二)生命教育思想的基本內涵
生命教教育是一種教育思想,它教導人們懂得生活,保護生命,珍惜生命,珍惜生命,探索生命的意義,實現生命的價值。所謂生命教育,其核心是“整體性教育”,包括身體健康成長、心靈健康、精神平衡發展、智力、身體、美,幫助學生了解生活、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活、提高生存質量和生活目標。
二、中小學生的生命觀
從整體來看,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對生命意義的看法也不盡相同,大多數學生對生命意義的理解是實現自己的夢想,達到理想的生活狀態。學生對死亡的態度基本合理,但逃避死亡話題,對死亡的認識不當。
對學生“生命教育”的意義和價值缺失,我們應該提高基礎教育階段的生命教育水平,注重培養學生的奉獻意識和責任感,為社會的情感和信仰作出貢獻。
三、中小學校園內存在的危險源
危險源可以理解為危險的來源,是一種比較流行的說法。它是客觀存在的,對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極大威脅。學校是人員密集的場所,加之中小學學生社會閱歷淺、經驗不豐富,對于危險的認識程度不足,所以一旦發生事故,就會造成不可避免的傷害。
四、人本主義下的生命教育觀的措施與建議
(一)將生命教育融入學校課堂教學
教學具有教育性。教學工作是學生的思想指引,教育也必須通過一定的教學方式才能得以體現。中小學生天性好動,他們的理解能力和注意力不可能集中太長時間,不能要求他們像成年人一樣聆聽長篇大論的講座。對于這些學生最佳的方式就是將生命教育融入各科教學中,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那么這就對各科教師有一個新的要求,即依據科學的規律將生命教育的意識貫穿到課堂教學當中。
(二)建立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生命教育體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任何一個學生都生活在一個特定的社會里。而學校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有專門學習的學生群體。可以看出,學生將學校、家庭、社會聯系在一起。因此對學生的教育不僅是學校的責任,也應該是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責任,這些利益集團形成合力、將能夠擔負起教育未成年學生的使命。
(三)注重生命教育師資培訓
培養合格的生命教育教師是實施教育和取得成果的前提和基礎。在教育師資培訓方面,我們可以構建“理論訓練”“教學技能訓練”和“人格訓練”的三維訓練課程體系:重視培訓生活教育教師主動學習,終身學習意識。當生活得到安全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時候,教師的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整體素質將繼續提高,從而提高教育質量。
(四)注重學生的體驗
生命教育是一種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單純的知識傳授方式不能使學生把課堂知識與自己的情境聯系起來,無法獲得深層次的體驗。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教學內容上,要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有真實、深刻的感受;在教學形式上,用游戲等形式,強調學生要主動參與,而不是被動學習,使學生能有深入的體驗和感受。這樣,學生在知識、情感、意義、行為等方面對生活有了新的認識。他們將懂得尊重生命和熱愛生活,運用適當的方式解決困難,而不是選擇極端的方式去結束生命。
參考文獻:
潘曉敏.我國中小學生命教育實施中的問題和對策[J].中小學心理教育,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