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瑋
[摘 要]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完善與發展,幼兒的教學目標也在不斷合理化、科學化。學前教育不再要求兒童片面地學習知識,開始多方面培養情感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游戲作為兒童最喜歡的活動和現代兒童教育的主要方式,對兒童的智力發展、學習習慣、情感認知、生活習慣等具有重要影響。
[關 鍵 詞] 學前兒童;游戲教育;情感表達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8-0244-02
學前游戲內容涉及廣泛,包括角色游戲、表演游戲、結構游戲、體育游戲、智力游戲、語言游戲等各類游戲,隨著我國學前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相關教育機構也逐漸重視學前教育結構與教學模式,《學前兒童游戲》《學前游戲論》等書籍也系統闡述了游戲教學的重要性,本文對實踐教學中兒童游戲教學進行淺析。
一、學前兒童游戲的概念和種類
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的教育活動是我國幼教界對“游戲”一詞的基本定義。從認知發展的角度分類,可以把游戲分為感覺運動游戲、象征性游戲、結構游戲和規則游戲。感覺運動游戲又稱練習性游戲或機能性游戲,發生在感知運動階段,由簡單或者重復的動作組成,是感覺和運動器官在運動中獲得快感的游戲,象征性游戲是指通過使用代替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模擬社會生活的假裝或想象的游戲;結構游戲是幼兒通過利用各種不同結構材料動手造型的一種活動方式,構造客觀物體或建筑物,實現對周圍現實生活反映的一種游戲,規則游戲是指按照游戲約定好的規則進行活動,在遵循規則的過程中利用一些外幫助行為,實現娛樂或者游戲的效果。
目前我國幼兒教育的游戲主要分為以上四種,針對學前兒童的不同階段和不同年齡特征,所使用的具體游戲種類也不同。例如,幼兒園小班的幼兒大多使用感覺運動游戲,教師通過教授不同的動作,使兒童認識到相對應的知識。如,教授兒童對豬這一動物的外表形象時,推鼻子就是動作教學之一。中班幼兒主要使用象征性游戲,例如,布娃娃的模擬生活,利用布娃娃實現對游戲的一種支配樂趣。又如,布娃娃的換裝游戲,可以是幼兒認識到衣服的穿法甚至培養幼兒著裝的搭配能力。大班的幼兒對生活已經有了基本的認知能力,大腦發育相對較快,教學主要采用結構游戲和規則游戲。如,通過積木、模仿等讓幼兒進行主動創造的游戲,這類游戲可以使兒童鍛煉智力,同時提高動手能力。
二、學前兒童的特點
學前兒童是指從出生到六歲的兒童,這一階段的兒童具有能夠直立行走、廣泛操作物體、進行初步的言語交流、能夠從事一定的游戲活動的能力。針對學前兒童的教育,要采用特殊的教育方式。這一時期是兒童正式進入小學以前的一個時期。由于學前兒童知識經驗貧乏,心理活動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容易受外界印象的調節與支配。同時,外界新穎的事物能對學前兒童進行吸引從而使兒童發生一系列改變。這一時期的幼兒對活動過程非常關注,通常會為參加過游戲的過程感到滿足。兒童對游戲過程感興趣,就能夠全身心地投入,針對兒童對游戲參與的這一特點,教師需要選用逼真、貼近生活的材料,通過游戲對生活事物進行基本展現,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幼兒也正是在參加游戲的過程中成長與發展的。
三、游戲對學前兒童教育的重要性
在學前教育中,游戲是兒童最感興趣的活動,兒童在游戲過程中能夠充分感受到愉悅,并促進其情感的產生。同時,對游戲中所出現的事物有初步的認識與記憶,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在游戲中,兒童通過對不同的游戲環節進行配合、操作,使兒童的現實操作力和大腦的創造力得到開發,進而使兒童多方面進步,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幼兒參與游戲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兒童通過自主游戲和自主參與的方式全身心地投入游戲,幼兒能夠在做游戲的過程中高度保持規則的嚴肅性,嚴格遵守游戲規則,使游戲教育效果明顯。
四、學前兒童教育現狀
(一)游戲教學體制不完善
隨著學前教育的發展,家長對學前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但目前大部分學前教育學校只注重知識層面的東西,不注重幼兒對世界的認知程度和情感、心理的發展。因此,相應的游戲教育體制不健全,使幼兒教育停留在百分之八十的理論知識學習,百分之二十付諸實踐的階段。但幼兒階段的發展,游戲是必不可少的,游戲教育已經開始被重視。游戲在學前教育中的重要性還體現在:在游戲中,幼兒的主動性得以體現。幼兒是游戲的主要參與者,在整個游戲的過程中能夠充分展現自己的主動性。當然,教師的引導作用必不可少,因此需要完善教學體制,需要教師與學前教育學校共同努力。
和成人教育、中學教育乃至小學教育對比,幼兒的接受能力是最低的。因此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切實把握幼兒的接受能力,幫助幼兒建構學習框架。幼兒對身邊世界的一切事物接觸具有未知迷茫的特點,但同時由于幼兒的身心初步發展,對外界的一切新鮮事物的好奇程度也在增加,幼兒的理解以及學習都需要教師幫助建構,絕不是通過教師對知識表層的講解就可以接受的。因此,幼兒在充分操作體驗游戲過程中,需要教師幫助建構一個知識認知體系,并制訂相應的學習模式。
(二)游戲硬件建設不健全
目前,大多數學前教育學校空間較小,幼兒的活動環境不夠寬敞、舒適、優美。國內幼兒園室內游戲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空間人數密度過大,國內幼兒園的幼兒人數較多,但是空間上就顯得擁擠,大多數幼兒園是私立幼兒園,資金投入力度不大,使教學活動區擁擠現象突出、游戲區域界限模糊,同時對游戲教育模式的設置缺乏合理性、游戲環境單一,缺乏刺激性、游戲環境規劃缺乏目的性與計劃性。
(三)游戲內容單一
幼兒的感知覺、動作、語言等各方面的心理發展為其創造力發展奠定了基礎。豐富的游戲模式起碼包括感覺運動游戲、象征性游戲、結構游戲和規則游戲四個領域,這樣針對不同幼兒的喜好可以有相應的游戲教學模式。學前兒童的創造力主要通過繪畫、音樂、舞蹈、手工制作和游戲等活動表現出來,因此游戲內容要多涉及繪畫、音樂、舞蹈、手工制作這類內容,促使兒童內心世界得到展現。
為使幼兒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可以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自由地玩,自主地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想玩多長時間就玩多長時間,因為幼兒階段主要在于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同時促進幼兒對事物的認知,對幼兒的學習并沒有目標性的要求,每天進步一點點就很好。因此,這些都是由幼兒自主做決定,可以使幼兒身心得到良好的發展。同時這樣的做法能夠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讓幼兒的知覺和意識得到充分發展。如果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表現很好,教師就應該適當地給予鼓勵,這樣幼兒會有一定的自豪感,也會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調動幼兒游戲的積極性。輕松愉悅的氛圍對提高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有著很大的幫助作用。
五、學前兒童教育發展策略
(一)制訂完善的教學方案
目前大多數幼兒對游戲教學的重視力度不夠,因此并沒有一套完整的游戲教學計劃。對此,有關幼教機構應該加大對游戲教學的重視力度,培養教師帶領幼兒做游戲的能力,同時,對教師的耐心程度和細心程度要求較高,每個幼兒班的幼兒都是不同的,要求教師細心觀察每個幼兒的興趣愛好和所喜好的事物特點,根據幼兒年齡、大腦的發育程度制訂相對應的游戲教育計劃。善用游戲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在游戲中,幼兒可以最大限度自然、真實地流露內心的想法以及幼兒不能用語言表述出來的情感,因此,游戲教育可以促進兒童心情的愉悅和情感的流露,對幼兒的日后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二)加大資金投入,完善硬件設施
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不僅能增進幼兒學習效果,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還能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蒙特梭利曾說:“環境是幼兒教育的第一要義。”環境的創造除了一定的占地面積之外就是設備的完善性。
學前教育學校要加強對學校硬件設施的完備,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幼兒呆在幼兒園,環境對幼兒的發展具有很大影響,學校要注意細節的設置。同時加大資金投入,建造可供幼兒做游戲的硬件設施,如小型游樂場、小型角色游戲的醫院、各種類型的服裝、電子設備,如鋼琴,小提琴、繪畫工具等以及其他可供教學的玩具。只有在學校的硬件設備完善的情況下才能對教學游戲進行有效地開展,并達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三)游戲教學內容多樣化
幼兒園戶外游戲環境的特點有自然性、挑戰性與趣味性。出于幼兒園對戶外游戲的安全性考慮,考慮到兒童還不能充分進行自主運動、肢體發育尚不成熟等特點,缺乏對幼兒戶外游戲的設計。教學游戲只設計在室內,對幼兒思想、生活、喜好等方面的發展都有不利影響。目前國內幼兒園對學前兒童的教育主要形式為游戲教學,學前兒童的創造力處于發生和初步發展的時期,準確把握這一時期的兒童特點,有針對地制訂教學計劃,對兒童以后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的養成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游戲教學內容的多樣化,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針對不同年齡、不同發展階段的兒童,使用相對應的游戲,在帶領兒童做游戲的時候,要注意兒童的創造力、語言表達能力、情感掌控力的發掘,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帶領幼兒做游戲。角色游戲前要求教師準備的指導工作包括依據幼兒年齡特征進行相應指導、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意愿自主確定游戲主題、教會幼兒分配和扮演游戲角色、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適時介入指導。對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進行適當的表揚,因為兒童的行動能力和創造能力并不完善,所以教師要注意兒童游戲中的安全問題。
以下對角色扮演游戲進行舉例,角色游戲名稱:做客;價值取向:是兒童知道一些簡單的社交禮儀,了解禮貌問題重要性;材料設計:公主裙等服裝、鞋子、花籃、小餐桌、小板凳等;玩法提示:可由兩組2~3名幼兒分別扮演爸爸、媽媽、孩子。情景為三人一同去爸爸的同事家做客,并在客人家吃飯。扮演過程中,要注意客人禮貌問題及餐桌禮儀問題等,要注意敲門、叫人等細節。教師可對幼兒進行相應指導,指導要點:準備材料時,要注意餐桌、板凳等的大小,以便兒童可以搬得動;目標:讓幼兒喜歡參與角色游戲活動,具有參加游戲的主動性。同時讓幼兒在參與游戲過程中學習禮貌問題。
游戲是幼兒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活動,如何利用游戲幫助幼兒健康地成長與學習,不僅需要學校對教師教學模式的重視,還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不斷完善幼兒游戲教學體系,能夠幫助兒童全面認識事物,提高主動性及動手能力,同時對兒童的創造力及情感表達的實現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薛金琳.學前兒童游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實踐性研究[J].新課程(上旬),2015(8):62.
[2]孫婷婷.游戲性: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應有之義[J].亞太教育,2015(24):3.
[3]溫小勇,周玲,王志軍.教育游戲支持學前兒童思維發展的研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6(7):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