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少英
[摘 要]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指出:“學生應在具備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強調了要將素質教育特別是職業素質教育貫穿于高職人才培養工作的始終。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指出,實現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研究顯示,中國到2020年將需要高層次的復合型人才、高素質勞動者等高技能人才合計1.4億,缺口將達約2200萬人。因此,在《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探討廣東高職院校職業素養建設是當下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它關系到中國制造業發展的前景、質量及是否在一定時間內成為制造業強國。
[關 鍵 詞] 中國制造;廣東高職院校;職業素養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8-0296-02
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科技的日新月異、世界性競爭的加劇,各行業對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指出:“學生應在具備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明確了要將職業素養教育貫穿于高職人才培養工作的始終。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中國制造2025》提出制造業強國目標——需要大量高素質、掌握最新技術技能的人才給予支撐,高職院校的目的是培養制造業職業工作者,責任重大。作為經濟發展大省的廣東,迫切需要大幅提升制造業人才——高職院校的整體職業素養建設及整體素質,增強創新能力,提高勞動生產率,邁上工業化信息的新臺階,其高職院校職業素養建設研究就顯得尤其重要。
一、職業素養的內涵及意義
《辭海》中將職業解釋為“個人在社會中所從事的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工作”。職業素養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思想(意識)、職業行為習慣、職業技能。其核心是職業心態、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行為習慣。職業素養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需要遵守的行為規范。個體行為的總和構成了自身的職業素養,職業素養是內涵,個體行為是外在表象。所以,職業素養是一個人職業生涯成敗的關鍵因素。職業素養量化而成“職商”。英文career quotient簡稱CQ。也可以說一生成敗看職商。其實,職業素養有兩個重要因素:敬業精神及合作的態度。敬業精神就是在工作中要將自己作為公司的一部分,不管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做到最好,發揮出實力,對一些細小的錯誤一定要及時更正,敬業不僅僅是吃苦耐勞,更重要的是“用心”做好公司分配給的每一份工作。態度是職業素養的核心,好的態度比如負責的、積極的、自信的、建設性的、欣賞的、樂于助人等態度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從個人的角度來看,適者生存,個人缺乏良好的職業素養,就很難取得突出的工作業績,更談不上建功立業;從企業角度來看,唯有集中具備較高職業素養的人員才能實現求得生存與發展的目的,可以為企業節省成本,提高效率,提高企業在市場的競爭力;從國家的角度看,國民職業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正因如此,“職業素養教育”才顯得尤為重要。
當前,各國的制造業發展速度已是誰搶占人才及技術誰就搶占了生存發展的先機。《中國制造2025》是基本不會因外界因素而減緩前進步伐的,那么,這對經濟大省的廣東來說,我們高職院校的職業素養建設研究更有重要的意義。
二、高職院校職業素養建設
(一)職業素養是指職業內在的規范,包含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作風和職業意識規范等評價個人職業生涯的綜合品質
廣東高職院校職業素養的建設,是高職院校全體成員任重道遠的職責,從學院領導、職能部門、專業老師、輔導員、教輔部門都應該擔起的任務,需要廣東廣大高職院校全員行動,從上而下地一致支持和配合才能上傳下達。要完成好廣東高職院校職業素養這一任務,需要加強相關領導的職業教育、職業培訓,對各職能部門的人員進行相關知識面的教育培訓,加強誠信、合作理念,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誠信、師德、心理等,輔導員的入職專業培訓、職業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等,普及學生基礎素質教育、職業道德教育、信用教育心理等;加強學院心理咨詢中心建設,配備心理咨詢師、對新生及有心理偏差的學生進行心理測試及輔導等。
我們以廣東高職院校的職業教育特點為重點,同時充分發揮教師隊伍的高素質教育基礎,加強管理,強化職業技術教育培訓,進行深層次的潛力挖掘;以學校良好的教育環境為基礎,對學生的整體觀念進行素質教育,強化以上基礎理論教育,在認真解讀《中國制造2025》的背景下,進行廣東高職院校職業素養建設研究。應用理論聯系實際,論述在《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的廣東高職院校,應該如何更好地提高職業素養建設研究。
(二)職業素養建設可以提高我們自身的品德修養
從社會環境活動來說,管理者應該盡可能做到公開公正,兼顧公平。如果一個人不能勝任本職工作就離脫離本職不遠了,那么,就需要我們去引導學生如何爭做一個肯“吃虧”的人。
1.嚴于律己:該是自己承擔的工作就不要用別人幫忙。一個人的工作,如果自己應該做的卻沒有做好,總是需要別人來幫忙才能完成任務,就說明你不稱職。要“善為人師”不要“好為人師”。要清楚地認識到,每個人都不是萬能的,有時候需要別人的幫助與指導。在別人需要的時候要主動幫助別人。這里有兩點,一是要有能力幫,要“內方外圓”,二是要肯幫別人。做任何事都要堅持自己的原則,要根據事物的性質去判斷,什么該堅持,什么該放棄,不要為了個人的得失而偏執。要注意的是,處事要融合一些,即使堅持自己的正確意見,也不要讓別人下不來臺。
2.如何做一個合格的職業人:以我們自身為人師表作為表率,要有正直的人格魅力,積極、自信、負責、誠信的人生態度及職業人的人格魅力,這些是靠職業人在企業內外的言行表現出來的;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一定的職業道德素養,責任是積極、主動、熱情之源,一個誠實的人就要有勇氣面對自己的錯誤和過失,且不會為一己之利損害企業的利益;一個合格的職業人,要善于適應不同的環境,要有及時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要注重企業文化,尊重遵守公司管理的每一個環節,營造積極向上、愛崗敬業的員工精神,就是企業文化的最好表現;要有很強的創新意識,作為一個優秀的職業人,應不斷用創新的觀點、發展的觀點看待問題,要求有高瞻遠矚的素質;要有較強的公關能力,一個成熟的職業人應該把集體取得的利益看得比自己的地位和榮譽更重要。
(三)培養高職學院的職業素養
1.敬業精神:敬業是任何職業不可或缺的一種精神品質,是
職業精神的首要內涵。從我們學校領導和員工做起,愛崗敬業,珍惜自己的工作崗位,把自己的教育工作認認真真做好,積極影響我們的學生,讓我們的學生明白要愛崗敬業和樂業,敬業更要精業,恪守責任,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明確擔當多大的責任,就有多大的成功,增強責任意識,做到在其位、謀其事、盡其責,沒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負責任的人,唯有認真積極做好工作才能成就事業。
2.忠誠于企業及組織:忠誠是每個員工必備的職業素養,我們必須忠誠于我們的教育事業,教育學生對自己所在的企業和組織要忠誠。一個職業人要有能力,更要有忠誠度,并能自覺抵御誘惑,不要為一己私利出賣自己的忠誠,用忠誠為企業及組織保駕護航。
3.堅守誠信:誠信是每個人立足于社會最起碼的職業素養,言必行、行必果,企業的誠信需要員工去實現。我們國家已經對嚴重失信的個人,在考核表彰、高消費、投資融資等方面采取了限制措施。
4.職業素養執行與協作:提升執行力,保證完成任務。要清楚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成功不是靠個人英雄主義,而是靠團隊合作精神,團隊成員要相互信任協作和有效溝通,才能更好地促進職場競爭。服從是第一執行力,是高效執行的重要保障,如果接任了工作任務就要立即執行,保證按時按質地完成任務和堅決執行,當機立斷是一個優秀執行者必備的基本素質,當有任務時,一個有團隊精神的人,更要創造性地執行,并做到每個環節都執行到位。
5.職業素養業績與智慧:企業、組織的發展和生存是靠業績說話的,而員工是靠業績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價值的,業績是檢驗員工的能力標準,唯有為企業和組織創造業績、價值,并用聰明頭腦解決工作中的問題,聰明地工作,才是對自己業績最好的。
6.職業素養感恩與微笑:感恩是多贏的工作哲學,少一點抱怨時,要主動合作執行,保證共贏,打造團隊協作精神,把自己培養成多一點感恩,綻放正能量,帶著微笑和快樂去工作。微笑是提升企業競爭力最廉價的資源,用幽默制造微笑,讓工作變得更輕松,帶著微笑工作的人更容易獲得事業上的成功。
三、結語
我們國家為了經濟的發展和前途——實現高端機械、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和生物技術等行業產業的全部升級與突破,已砸下了兩萬億的資本引領各大行業全面推動2025制造計劃,其中已經優先劃設了5個優先發展項目。當下,在《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我們廣東高職院校職業素養建設顯得更為重要,從國家的角度看,國民職業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國家的命運。
參考文獻:
張健.工匠精神與職業精神的比較與澄明[J].職業技術教育,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