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佳
[摘 要]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接班人,但現在很多大學生缺乏社會責任感,其形成原因多種多樣,與社會文化、家庭教養、學校教育、個人修養等因素相關,提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是高等教育必須解決的問題。主要從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缺失原因、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呈現的問題、加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意識的培養對策進行闡述,希望能為研究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專家和學者提供理論參考。
[關 鍵 詞] 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心理成因
[中圖分類號] G44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1-0045-01
一、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缺失的原因
(一)社會原因
我國改革開放促進了經濟發展,但西方不良思想對大學生產生的沖擊,是造成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缺失的社會原因。首先,西方文化對大學生校園的沖擊,在網絡時代,西方思想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意識產生了一定影響。其次,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以市場為調控的經濟體系下,錯誤理解市場經濟,促使大學生非常注重自我,重視物質生活,忽視精神文明,以個人利益為主,沒有形成社會責任感。最后,大學生就業壓力大,促使大學生的心理壓力大,在課程選擇上,注重專業課學習,忽視人文等課程學習,在大學生的人生觀中沒有形成社會責任感意識,必須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
(二)學校因素
學生高中階段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但在我國的考試教育體制下,學校都注重學生知識的培養,忽視學生思想品德、人文素養等方面的培養。中學時代成績基本就是衡量一個學生的重要指標,沒有對社會責任感形成有意識的培養。
(三)家庭因素
家庭對學生的成長成才起到重要作用,家庭成長環境、親子關系以及父母教養方式等因素對孩子影響巨大。在市場經濟體系下,家長更多的是教育孩子好好學習,將來報答父母、找個好工作等,很少教育孩子將來怎樣回報社會,為國家發展做出貢獻。
(四)個人因素
個人因素是大學生責任感缺失的主要原因,必須加強自身修養的學習。因為大學生的生活閱歷有限,他們所接觸的社會面較窄,使他們缺乏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所以,他們在分析問題時,往往會變得片面,不能全面考慮問題,且生活閱歷不夠直接導致他們解決問題時不能從大局出發,看待問題時不能理性地分析與解決。大學生處在青年初期,心智的發展還不夠成熟,在生活中較易產生空虛感和迷茫感,對生活的計劃和安排缺少目標性。大學生必須有自己的人生目標,建立一個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
二、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呈現的問題
(一)價值取向錯位,重自身價值,輕社會價值
大學生在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中,事事考慮自身利益,以“我”為中心,做事前往往看是否對自己有利,從局部出發,缺乏社會意識。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強調個人利益,忽視社會利益,當個人利益與社會公眾利益相矛盾時,大都以個人利益為主,缺少為社會犧牲奉獻的精神。
(二)奮斗目標不明確
現在很多大學生對自己職業規劃不明確,沒有人生的追求目標。尤其高職院校學生,理想意識信念缺失,必須加強培養大學生良好的人生理念,形成符合實際的人生目標,這樣才能更好地規劃自我,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
三、加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意識的培養對策
(一)社會層面
加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意識培養必須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在高校宣傳中國民族優良傳統,正確引導大學生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法律基礎意識培養,在思政類課程中積極滲透思想道德方面的正能量,對負能量要敢于批評并正確引導。
(二)學校層面
高校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過程中,要加強大學生人文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理想信念培養,形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感意識。教育學生在實際學習、生活、工作中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以祖國利益,集體利益為根本,培育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家庭層面
家庭教育是學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今后成才起到重要作用,家長要重視家庭教育,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對學生的成才起到重要監督作用。
(四)自身層面
大學生要通過理論和實踐來完善自身,正確看待評價自己,及時修正,正確定位自己。在實際生活中,要向優秀模范學習,并要進行自我監督、調控,逐步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做到知行合一,將自己融入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大環境中,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
總之,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缺失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在高等教育階段,必須重視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意識的培養,讓其成為社會主義的合格接班人。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必須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要正確借鑒國外文化,正確分析社會現象,要看到社會主流發展方向,讓其形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感,為國家的建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李歡.淺析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淡化的現狀及其對策[J].東方企業文化,2012(6).
[2]王廷彥,蔡小超.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淡薄現狀探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0(27).
[3]陳婷,王彬,李書寧.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調查報告基于對廣州市705名大學生的調查[J].青年探索,2008(6).
[4]任亞輝.中國傳統儒家責任心理思想探究[J].心理學報,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