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子微
[摘 要] 基于課題研究,探討當今互聯網環境下應用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現實困境,并試圖從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入手,進行基于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的中職應用文寫作教學策略的探究。
[關 鍵 詞] 中職應用文;寫作教學平臺;綜合職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1-0013-03
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形勢下,積極地進行中職應用文寫作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探索,從而為中職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已經成為中職語文教育教學需要關注并解決的關鍵問題。
為進一步參與該教學模式的探索,我們開展了“就業導向下中職語文應用文寫作教學平臺開發與探究實踐”國家級課題研究,在研究初期針對廣大師生和企業制訂了《中職畢業生職場應用文能力水平調查》網絡問卷,共發放問卷1395份,收到有效問卷38.9%。同時深入企業和學生當中進行實地考察和調研。此外,在課題研究中后期,我們再次針對研究對象開展了網絡問卷調查,因此本課題的調研具有代表性、可靠性和普遍性。
通過調研并結合平時的經驗,我們發現目前中職學校應用文確實存在不少問題,同時通過課題實踐提出了解決的措施。
一、中等職業學校應用文寫作教與學之現狀分析
(一)關于中職學生學習應用文寫作的情況分析
1.學生對應用文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調查顯示,招聘人才時有20%和37.8%的企業非常重視和重視求職者的應用文寫作能力,37.8%的企業把職場應用文寫作能力作為一般性要求納入人才標準,可見,職場應用文寫作是中職生必須掌握的基本職業能力。但81.2%的老師認為應用文寫作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主要原因是學生的重視不夠。學生的這種認識不足就直接體現在應用文學習的主動性不足。據調查,學生在學習應用文這個課程時,為興趣而學的有36%,為未來就業而學的占29.3%,為應付老師要求和應付考試的為24.2%和10.5%,甚至有68.1%的學生還不了解職場應用文,更別說興趣了。這些數據表明很大部分學生是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
2.學生對應用文的學習興趣不高
在寫作活動中,興趣是寫作的動力。調查顯示,對應用文寫作感興趣的學生有18.8%,明確表示不感興趣的有7.2%,一般的有74%。因此可以看出,大部分中職學生在提高應用文寫作興趣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受調查的學生當中,只有13.6%的學生認為應用文寫作不難,這種畏難情緒也直接影響了學生學習應用文的興趣。
3.學生學習應用文的難點是語言表達和思維邏輯的訓練不足
構成寫作能力的因素是比較復雜的。規范用字、寫作格式、標點符號等屬于文字表達的純技術性要求,學生比較容易掌握。但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等方面就較難掌握,數據顯示,43.7%的學生認為應用文寫作比較難的地方是語言文字的組織,36.2%的學生則受困于邏輯思維能力,這說明我們的學生應用文寫作能力還屬于比較低的層次,要往上提升存在不小的難度,從而說明傳統的應用文課堂教學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學習和職業能力發展的需求。
(二)學校在應用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傳統教學手段單一,教學內容枯燥乏味,教學方法有待改進
在調查時發現,教師對應用文寫作教學滿意度低。80%的教師對應用文寫作教學不太滿意。受調查教師雖明白公文寫作在學生的未來職業生涯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實際教學中卻沒有辦法突破瓶頸,處于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沒有學習興趣就可以理解了。
反觀學生,有84.1%的學生要求老師上課語言生動,59.6%的學生希望在情境中學習,46.3%的學生希望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45%的學生期待在小組競爭中學習,而理實一體、項目教學等教學模式也受到學生的歡迎。
2.信息化技術在應用文教學中的應用還比較薄弱
在網絡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學生在網絡等渠道的刺激下,思維越來越“耐不住寂寞”。數據顯示,81%的受調查學生認為應用文學習有必要結合網絡教學平臺來進行;在學習平臺提供視頻、PPT等資源的情況下,74.3%的受調查學生愿意主動學習應用文寫作,更有76.4%的受調查學生愿意參與傳統應用文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這說明信息化技術在應用文教學中的應用還比較薄弱。
3.應用文寫作課程與職場實際脫節
人教版中職《語文》共四冊,其中應用文18篇,雖然囊括了一些常見的職場應用文,如總結、計劃、記錄等,但教學內容相對枯燥,有44.7%的老師教學很少結合不同專業來開展,加上教學方法比較單一,使教學與職場實際相脫節,缺乏生動性和吸引力。在實地考察時發現,學生實際能力與工作崗位要求相距甚遠。經調研,其他國規教材的情況也大同小異。
二、基于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的中職應用文寫作的教學對策
(一)教師下企業,樹立職業教育觀,制訂符合職業需求的課程教學目標
“成績衡量一切”等教學理念在中職是行不通的,也不利于我們培養具備綜合職業能力的技術人才。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從職場需求出發,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職業能力。為更好地做到這一點,應該把教師下企業實踐或調研常態化,只有這樣深入職場一線的實踐和調研才能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了解職業崗位對人才能力結構的要求,也只有這樣適應職場用人特點,才能制訂出符合企業實際的應用文寫作課程目標。
(二)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職場應用文學習平臺,創新教學新模式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進步與普及,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利用信息技術,打造職場應用文學習平臺,是創新應用文教學模式的重要保證。傳統的應用文寫作教學過程一般有“寫前指導—學生習作—寫中指導—學生修改—評講賞析”五個環節,但在實際的應用文寫作教學中也很難完全落實。基于這一問題,本課題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職場應用文學習平臺,創造教學新模式:課前自主學習—在線課堂—同步訓練—提高訓練—互動留言—課后鞏固等幾大環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們提倡以學生為主體,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此外,我們的學習平臺把相關的優秀范例、職業情境創設、練習等內容融合到學習軟件中,里面包含音頻、視頻、圖片、動畫等多種信息,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根據課題研究中后期的調查結果數據顯示,有91.19%受訪學生認為課題開發的學習平臺的信息化學習資源能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
(三)開設學校選修課,拓展學生職業素養,助力學生后續發展
根據調查顯示,在中職學校,應用文作為一門必修課,無論是在課時數,還是在內容上都非常有限,而中職應用文選修課的開設能彌補必修課的不足。在不增加學生學習負擔的前提下,本課題組先后開設了《職場訓練營》《情境應用文》等應用文選修課。在選修課上,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最恰當的內容,把與學生就業密切相關的內容作為教學內容。這樣,選修課與必修課優勢互補,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崗位需求的應用寫作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四)創設仿真職業情境,注重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
不少資料顯示,我們人類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記憶15%,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記憶25%,但如果把兩者結合能記憶的內容高達65%,因此情境教學法能讓學生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活動中。因此,我們在教學平臺上創設并加強了情境教學,根據課題研究中后期的調查結果數據顯示,有74.72%的學生表示非常喜歡或喜歡平臺的“情景環節”,可見,結合職場實際的情境教學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挖掘本土企業優勢,收集典型案例,編寫校本教材
目前,中職應用文寫作教材的編寫還不完全盡如人意,范文和練習題是其中的主要方面,作為實踐經驗和生活閱歷極為欠缺的中職學生就更需要切合生活和職場的活生生的案例。因此,我們編制了校本教材《新職場應用文典型案例集》,它以本土企業為基礎,搜集整理典型應用文寫作案例,豐富應用文課堂教學內容,然后按職場人的成長過程設計應用文教學和相關練習,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綜上,中職學校和中職語文教師應從多方面對應用文教學進行探索,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信息化手段建設應用文教與學的快樂課堂,為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生涯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周穗霞.創新應用文寫作教學模式[J].社會科學教學科教導刊,2011(17).
[2]王科瑛.網絡環境下高職應用寫作教學新模式的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5(16).
[3]倪福疆,朱良辰.基于翻轉課堂的中職應用文教學設計[J].職教通訊,2015(33).
[4]車紅霞.應用文寫作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J].科教文匯,2008(6).
[5]艾修永.信息化教學模式與學生自主化學習[J].山東電大學報,2002(1).
[6]宮淑芝.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應用文寫作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研究[J].寫作,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