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
[摘 要] 伴隨著社會前進的步伐,經濟體制改革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寬廣,所涉獵的范圍也在不同程度的擴大,相應的物流行業在經濟改革的浪潮中騰飛起來,成為目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流行業涉及各個領域中,對人才的需要也在不同程度地提高,這就對職業技術學校的物流管理專業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盼,進行教學改革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因為只有與社會、與時代發展的步伐相一致,才能滿足物流行業對高素質、高技能專業性人才的需求。
[關 鍵 詞] 職業技術學校;物流管理專業;工學結合;企業需求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8-0069-01
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物流行業的崛起,并成為當前重要的服務行業,物流行業涉及社會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能最大限度地接納不同人群的就業需求,從而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自然而然地對人才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需要職業技術學校的物流管理專業必須進行相應的改革,盡快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作為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從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入手,切實推行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構建完整的實踐性教學體系,把物流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與課堂教學實際有機融合起來,從而為社會培育出更多操作技能強的技術性人才,以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本文從職業技術學校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實踐入手,對推行工學結合的企業需求進行分析和研究,具體的內容如下:
一、針對企業的實際需求,進行教學管理觀念的革新
物流管理專業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基礎性學科,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必須深入挖掘教材內涵,結合實際開展教學活動,清醒地意識到物流管理專業與企業需求之間千絲萬縷的關系,遵循服務于企業、滿足企業需求的原則,朝著物流管理專業理論知識與就業實踐完美結合的方向發展,從而推動物流管理專業教學質量的提高。在此過程中,作為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師,需要從企業的實際出發,對不同企業的具體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學方式,深入企業內部分析和調查,為有效地傳授專業的物流知識,要對學生的整體認知情況、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進行全面、細致地研究,充分利用校外的資源,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真正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與企業的交流和溝通中,可以有效避免教學中的失誤,及時解決學生物流專業知識滯后的情況,同時也讓學生的學習、技能操作實踐與實際崗位需求緊密聯系起來,提高學生快速適應工作崗位的綜合能力,為學生以后進入物流行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采用工學結合的教學策略,確定物流人才的培養標準
職業技術學校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師,要具備敢為人先、勇往直前的創新精神,在設計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必須巧妙地運用工學結合的教學策略,以課堂為主導,以就業為導向,充分利用校內外不同的教學資源,深入研究企業的實際需要,突出物流管理專業的特色化、實踐性的優勢,密切關注學生知識技能和綜合素養的提高,從而滿足企業對實際物流崗位的需求。比如,關于物流行業中的倉庫管理崗位,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高度的責任意識,可以讓學生嘗試,保管日常用品的實踐性活動,要告訴學生需要注意的問題,并及時與企業管理人員進行溝通,匯報庫存的基本情況,井然有序地進行倉庫管理工作。這樣實踐性的教學策略,不僅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更能讓學生在實際工作中一展身手,滿足物流行業中企業崗位的具體需求。
三、適時調整教學內容,發掘工學結合的實質
現實生活中的物流管理行業存在很多弊端,有的企業內部由于職工的文化素養不高,所以導致服務水平差、秩序比較混亂,再加上物流成本過高,造成物流行業的整體水平無法得到有效提高。為此,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師,要結合物流行業存在的實際問題,多樣化地進行教學改革,適時調整和變革教學內容,突出實踐與理論的結合,以培養學生的物流技能水平為突破口,采用信息化的教學方式,構建符合現代物流行業發展需要的知識體系,確定綜合能力衡量的標準,從而打造與企業需要相吻合的課堂教學。比如,關于物流企業的運轉情況,教師可以從生產、銷售、供應、回收、成本、信息反饋等多方面入手,引領學生深入企業,為企業注入新的生命力量,從而實現對教學內容的深化和創新,挖掘出工學結合的教學本質。
總的來說,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變革,職業技術學校物流管理專業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為企業輸送大批優秀的專業性人才,關注工學結合的教學方式,有的放矢地安排各種教學活動,注重企業需求與物流管理專業知識的整合,從而為企業培養出更多的高技能物流人才,有效推動我國物流行業的發展和運營。
參考文獻:
[1]王雪怡.論職業技術學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需求與教學改革[J].中國市場,2015(32):73-77.
[2]宋曉悅.基于企業需求的職業技術學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探索[J].物流技術,2016(13):464-466.
[3]郭明德,林文.職業技術學校物流管理專業課堂實踐與企業需求的結合[J].經濟師,2017(12):12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