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苗苗
[摘 要] 在職校教育中,教育者始終堅持以“能力為本位”作為教學的指導思想。以往教學經常以理論為主,忽略英語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因而為了能夠讓英語科學有效地服務于相關行業,教師應當大力調整教學模式,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行積極的探索實踐,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其打造良好的英語學習基礎,為日后的工作提供更多的職業能力保障,確保其在工作中發揮得更加出色。
[關 鍵 詞] 職業能力;衛校教學;英語實踐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1-0040-01
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和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社會對應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廣泛,這一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職校教育事業的發展。作為職校教育中的一員——衛校教學也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導向,在衛校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當一改傳統英語教學的常用方法,將理論落實到實處,加強英語實踐教學,促進英語課堂有效性,提升學生英語的應用能力,培養出更多社會所需要的專業性人才,為學生日后的工作奠定堅實的專業基礎。
一、加強課堂互動,提升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很多衛校學生對英語不感興趣,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本身基礎知識能力較差,學習方法不恰當,跟不上教師的教學進度等。而教師也是采取以往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中單純的以講解為主,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二者缺乏課堂上的互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思維和學習潛能的發展。在這種學習氛圍中,學生不僅缺乏學習的興趣,甚至會產生厭學的情緒。因而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一方面找到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做到有的放矢,激發學生學習欲望,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加強課堂互動,充分發揮師生的主觀能動性。師生之間相互對話、討論、交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充分參與到教師指定的課堂任務和活動中,提升參與熱情,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比如,在學習口語時,教師可以將相關句型寫到黑板上,為學生模擬日后工作的情景,讓其分組練習,扮演不同的角色,感受職業特色,在此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參與到學生的扮演中,增強師生互動的同時,加深師生之間的感情。
二、結合實際情況,實施分層教學
進入衛校學習的學生英語能力各不相同,部分學生英語基礎較強,學習積極性較高,可塑性強,但是部分學生基礎較差,在學習中更是有放松的傾向,對學習沒有具體的目標。在統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難以全面照顧到學生的實際情況,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教學容易陷入兩難的境地。對此,教師可以在衛校英語教學中采取分層教學的模式,根據學生的不同能力將其分成不同的層次,充分體現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教學目標,讓其能夠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得到最大的提升。比如,教師可以將基礎較好且升學愿望強烈的學生單獨編班,加大英語教學力度,采取實踐教學策略,強化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對其重點培養,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增設課外活動,提升應用能力
近些年來,衛校教育充分重視專業課建設,設置了十分豐富的活動形式,但是對文化課程的重視程度還需改進,尤其是英語教學,導致很多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英語實踐能力難以提升。因此,在衛校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意識到英語活動開設的重要性,大力開展各項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欲望,促使學生能夠在具體的實踐中提升英語應用能力。比如,在校內可以開展英語征文比賽、英語演講,讓學生在激烈的競爭中鍛煉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在課堂之外,可以組織學生觀看英語電影,根據其中的情節按自己的意向設計出情景對話,并以小組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知識充分應用到實踐中。
總而言之,在衛校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始終堅持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在講解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要注意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將知識轉化成技能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出更多社會所需要的專業性人才。
參考文獻:
[1]葉蓓.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探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1).
[2]謝水瓔.“以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的探索與研究”研究報告[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