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柱寶
[摘 要] 繼《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教育部又頒布了《關于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指導意見》,職業教育信息化既有教育環境信息化也有教學實踐信息化,教育環境信息化是基礎,教學實踐信息化是目的。東明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在信息化教學大背景下積極探索符合學校實際、適應學生發展需求的教學模式,由最初提出的“理實一體”、到探索“項目教學”,再到數字校園平臺建成后的“三環”教學,直到總結出“兩線—三環—四步”的教學模式,一路探索一路總結,模式更具開放性、適用性、時代性。
[關 鍵 詞] 教育信息化;教學模式;“兩線—三環—四步”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1-0046-02
一、指導思想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7〕4號)文指出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其中提到“應用水平顯著提高,網絡學習空間全面普及,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廣泛應用,自主、泛在、個性化的學習普遍開展”;山東省教育廳《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實施意見》(魯教職字〔2018〕12號)文指出“創新信息化教學與學習方式,推動職業教育教與學形態的變革創新,使其更加適合‘互聯網+背景下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認知規律,從根本上提高學習效果”。貫徹上述文件精神,以提高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創新信息化教學與學習方式變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根本目標進行教學改革。結合學校信息技術平臺建設、教師信息化技術水平的提高,綜合考量學校各個專業不同課程的特點,探索我校普遍適用的教學模式,用模式引領教學改革。
二、教學模式
(一)模式提出
根據學校制訂的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創新信息技術應用的途徑與方式,綜合各課程特點與適用性,根據職業教育學生心智規律,探索出了“兩線—三環—四步”的教學模式。
(二)模式內涵
1.兩條主線
“兩線”指實施教學的兩條線路,即線上、線下。(1)線上指學生充分利用線上學習資源課前、課中、課后的自主學習,教師課前任務、課后作業布置、學生網上收集信息資源完成任務、學生完成任務的考核與學習能力診斷、教師線上輔導等;線下指課堂教學,教師根據線上收集到學生任務完成情況及學習能力診斷,進行問題探索、任務布置、協助學生完成任務與評價,真正把學習主體還給學生。這樣教師將課前預習任務及課后作業放到數字化校園平臺,學生利用線上資源在課前課后完成任務,為線下學習打好基礎。教師利用網上資源備課,檢查學生任務完成情況為線下課堂做好準備。(2)線上、線下,學生時時處處能學,改變著傳統的學習方式;教師課前、課后監督,課堂上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翻轉課堂改變教學模式。
2.三個環節
“三環”指三個環節:課前預習、課中任務、課后作業。教師要充分把握好信息化條件下的教學三環節。(1)課前任務布置及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為學生自主學習留下了空間,同時也為監督學生學習提供了技術保障,還為教師課堂設置任務與問題找到了備課基礎;(2)課堂上教師布置任務,學生可線上搜索資源整理出解決任務的方案,為完成任務提供了更為開闊的信息資源,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3)課后教師可在線上為學生布置作業或對課中問題進一步討論,使課中的學習得到總結與升華,是課堂學習的補充與延續。
3.四個步驟
“四步”指課堂教學中的四個主要步驟:情景任務導入、工作方案制訂、任務協作實施、工作成果評價。這是課堂教學的四個主要環節,課堂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工作任務為載體,以學生完成工作任務為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做中學”;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充當協助角色,落實“做中教”的教學理念。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為教,學也不成為學”。現代職業教育倡導的項目教學是對教育家“做中學,做中教”主張的實踐,也是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學校在信息化教學背景下積極探索的課堂教學“四步”根本上還是貫徹“做中學,做中教”教育理念的項目教學。學生完成任務后適當的評價是對比、總結、提升,因此,這一教學環節必不可少。評價一般采取個人總結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三個步驟,從不同層次、角度進行恰當、有效評價會事半功倍。學生根據評價進行總結,起到凝練升華的作用,教師根據評價中發現的問題作為課后線上繼續學習討論的內容,延伸課堂,提升教學效果。
(三)模式結構
我校探索的教學模式體現了信息化時代下教學的兩個主線、信息化教學資源支撐下的三個教學環節與踐行“做中學,做中教”項目教學的主要課堂教學步驟,體現了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理念,順應了“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需要。
為直觀表示教學模式,根據教學模式設定的程序及其各個環節的邏輯關系,繪制出如下“兩線—三環—四步”教學模式結構圖。
三、實踐探索
(一)模式來源于實踐
本教學模式的提出是基于學校教學改革實踐的總結,早在2009年,學校建成省級化學工藝專業實訓基地后,我們便積極探索理實一體的教學模式,2010年我撰寫的《最大限度發揮實訓基地作用的初探》交流論文被教育部收編,文中主要闡述了如何利用好實訓基地開展理實一體的教學改革,這是我校教學模式改革的起點。2016年我們開始基于理實一體項目教學,認為它是理實一體教學模式的具體化,更加符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需要,2017年我們把項目教學模式的探索改革寫進了省示范校建設工程任務書。隨著學校數字校園的建設,為線上、線下教學提供硬件與軟件支撐,三個環節的教學模式正式提出,課堂翻轉學生學習主體作用得到凸現。通過學校教學改革歷程實踐的總結,我們提出了“兩線—三環—四步”的教學模式。
(二)探索的基本思路
2018年1月,我校21人到華東師范大學接受了項目教學專家徐國慶教授為期一周的實踐性培訓,啟發了我們的思路。徐國慶教授基于工作任務分析為起點的項目課程建設是項目教學的基礎,由此我們發現我校原來進行的項目教學停留在表層,課堂進行的項目“無根”、目標“不明”、體系“不系統”。學校參加培訓的教師,在教務處的組織下召開了三次教學模式改革研討會,最終確定將項目課程建設與項目教學改革一并推進的改革思路。課程建設是基礎,是教學資源的支撐,是學生線上學習的保障,課堂教學模式的落實,是教師主導的載體、學生實踐的平臺,為此我校出臺了《東明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項目課程建設與項目教學改革的實施方案》,方案明確了課程建設與“兩線—三環—四步”教學模式推進的具體措施,我們現正在按照方案有序推進改革。
四、作用意義
教學模式作為教學的基本程序,規范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的一般步驟,使教學過程相對清晰、目標相對明確,對學校教學工作有著指導作用。按既定的教學模式教學有以下幾點意義。
(一)理清教改方向
本次探索的教學模式明確了兩個方向:(1)創新信息技術與教學的結合點,讓用信息技術支撐的教學成為改革的方向;(2)課堂教學推進項目化,落實“做中學”“做中教”的職業教育課堂教學新理念。
(二)延伸課堂教學
數字平臺的支撐、信息技術的應用,實現線上線下、時時處處的學習環境,把有限的課堂教學延伸到了超越時空限制的大環境,促使教與學的方式轉變。
(三)凸現主體作用
平臺的資源與診斷監督功能:(1)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2)“迫使”學生自覺完成課前、課后學習任務。課堂推行任務驅動的項目教學,讓學生真正在“做中學”,會激發學生的任務并完成愿望,增強學習興趣,教師主體讓位學生主體,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真正得到尊重與體現。
參考文獻:
車希海.現代職業教育教學實用手冊[M].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