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豐
[摘 要] 以加工制造類專業基礎課程鉗工技術為例,通過課程標準分析、企業崗位分析,結合崗位資格標準,從教學內容、課程目標及教學實施等三個方面探討課程標準與崗位資格標準對接,實現專業教學與企業生產相融合,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
[關 鍵 詞] 中職;鉗工技術;專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1-0053-01
中職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是課程改革,課程標準作為課程教學實施的依據,它引領著課程改革的方向,關系到課程培養目標能否順利實現。中職教育由以規模擴張為主轉變為以專業內涵建設、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通過工學結合,讓學校專業技能教學與企業實際生產環節相結合,實現專業課程與崗位標準對接,培養企業工作崗位所需的合格勞動者。
本文以中職鉗工技術課程為例,通過對專業課程標準分析,對企業進行專業崗位調研和課程研討,根據職業崗位群需求的知識與技能,探究課程標準與崗位資格標準對接,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
一、《鉗工技術》課程標準分析
中職課程標準的制定應考慮人才培養方案、職業資格標準、企業崗位要求等方面的影響。
(一)裝配鉗工職業定義
操作機械設備或使用工裝、工具,進行機械設備零件、組件或成品組合裝配與調試的人員。
(二)裝配鉗工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
包括機械識圖、金屬材料熱處理、機械加工、電工、安全文明生產、現場管理及質量管理知識。
(三)崗位能力要求
包括工藝準備、加工與裝配、精度檢驗和設備維護四個方面的要求。以中級裝配鉗工為例:
1.工藝準備能力包含讀圖與繪圖、編制加工、裝配工藝。讀圖主要是讀懂變速箱、主軸箱等一般復雜部件裝配圖,繪圖主要是繪制簡單零件圖,編制加工、裝配工藝主要是提出所需工裝設計方案,確定裝配工藝順序。
2.加工與裝配能力主要包括劃線、孔加工、刮削與研磨、裝配與調試能力等。其中以裝配與調試能力為主,按照技術要求完成金屬切削機床部件的裝配,完成壓縮機等簡單機械的裝配與調試。
3.精度檢驗能力包括孔加工及裝配質量檢驗能力,要求會使用常用量具檢驗,熟悉通用機械裝配檢驗項目,能進行故障判斷。
4.設備維護能力主要是完成裝配鉗工常用設備的維護與保養,會排除簡單故障。
二、企業裝配鉗工崗位調研情況
通過深入企業一線與技術工人、車間主管和人力資源部門人員進行交流,詳細了解該職業工種的技術規范、崗位需求和技術特點,得到裝配鉗工崗位需求及畢業生能力分別如下:
1.裝配鉗工是企業產品產出的支柱力量,其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企業產品的產出效率和質量。因產品裝配的深度和技術含量不同,企業對技術工人需求比例也不一致。以流水線裝配為主的企業,中、高級工需求較大,以整機裝配為主的企業,對高級工、技師需求較大。
2.中職學校畢業生崗位適應能力較差。在學??既〔⒊钟屑寄茏C書的學生在企業仍然無法直接上崗,需經企業重新培訓或師帶徒方式的實踐,才能逐漸適應崗位的要求。流水半流水裝配作業的企業培訓所需的時間要短些,從事整機裝配的企業培訓所需的時間要長得多。
3.中職學生的識圖能力、工藝意識等較為薄弱,再學習意識與學習能力明顯不足,發展后勁明顯落后于高職院校畢業生,不足以應付企業工作崗位需要,必須再經一段較長時間的實踐才能達到企業的要求。
三、課程標準與崗位資格標準對接,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
(一)教學內容與崗位資格標準對接
鉗工技術課程是加工制造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教學內容本著適度、夠用的原則,教、學、做有機融合。參照國家職業資格標準,本課程教學內容包含兩部分:(1)鉗工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訓練。(2)裝配基礎技術訓練,本課程主要以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培養為目的。對訓練內容中涉及的基礎知識,比如讀圖與繪圖、編制加工、裝配工藝等,在實訓過程中采用一體化方案解決。
(二)課程目標與崗位資格標準對接
通過企業崗位資格標準對裝配鉗工工作任務、工作組織形式、工作方法及工作要求的描述,確定課程目標。知識目標:重點要求掌握必要的工藝理論知識,包括小組協作、裝配零部件、精度檢測與調整等基本理論。能力目標:重點訓練崗位需求的基本加工及規范裝配技能,包括查閱機械產品的裝配圖等工藝文件,根據裝配工藝要求完成裝配和間隙調整,檢驗該部件或機構的功能等核心技能。素質目標:主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具備團隊合作和人際交往的能力,能吃苦耐勞、精益求精、創新發展。
(三)教學實施與崗位資格標準對接
教學過程是以每個教學任務所涵蓋的知識點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以典型零部件裝配、鉗工常用設備維護與保養、機床幾何精度檢測;零件劃線、加工工藝方案制訂、工藝準備、零件加工、精度檢驗及誤差分析的工作過程為實踐教學環節,即將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技能訓練相結合,專業能力培養與職業素質培養相融合,并在符合工作環境要求的、理實一體化的生產性實訓車間來完成學習和工作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應特別關注操作規范和國家標準的應用。采用“任務布置—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的教學流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完成工作的能力。
通過鉗工技術課程標準與崗位資格標準對接,將企業崗位標準運用于實際的課程建設與教學實施過程中,實現專業教學與企業生產相融合,不僅深化了機械行業、企業與中職學校的合作,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能力,提升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更能提高學校的辦學效益。
參考文獻:
[1]陳曉琴.高職課程標準與職業崗位技能標準對接探究[J].職教論壇,2011(14).
[2]于明軍.談談怎樣提高中職學生的鉗工操作技能[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