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
[摘 ? ? ? ? ? 要] ?中國古典詩詞是中國文學中產生最早,也是發展最充分的一種文學形式,其中蘊含著中華文學藝術的精髓,是對歷史、文明的再現。優化高中古詩詞鑒賞能力能夠為學生審美意識、想象力與創造潛能的培養與拓展創造良好條件,也能夠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因此,對于古典詩詞鑒賞教學活動的優化設計,其教師應給予足夠重視。
[關 ? ?鍵 ? 詞] ?高中語文;古典詩詞;鑒賞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7-0082-01
高中語文課程學習是學生學習、感受中華文化的重要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應對古代文化進行深入理解與鑒賞,只有這樣才能對詩詞帶來的精神體會有充分感受。因此,為了能夠科學引導學生懂得運用這些有效財富,吸收其中的精華所在,真正在濃厚的詩意化氛圍中健康成長,其教師應積極引用更科學新穎的策略方法,優化古典詩詞鑒賞教學。
一、基于意象體會詩境
就目前來看,對于古詩詞學習,很多學生都覺得過于枯燥乏味,再加上理解起來具有一定難度,所以古詩詞鑒賞教學一直都未取得理想成果。對此,教師應結合具體情況,采取有效措施來改善這一現象,全面激發、增強學生古詩詞學習興趣。為此,在實際授課中,教師可以通過適當引用一些新穎、多樣化的策略方法來優化授課環節與成果,如通過意象來加強詩境體會。
比如:某教師在講解《雨鈴霖》這一詩詞時,為學生播放一段提前準備的幻燈片,為學生更生動、直觀地展示了詩詞描述的景象和意境,同時配上凄涼的背景音樂,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然后通過幻燈片播放一些提示,讓學生一邊欣賞、一邊思考,帶著寒蟬、驟雨、凝噎和暮靄著四個詞來認真觀看,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鑒賞興趣的激發,也能引導學生從不同層面來對古人作詩時的意境、心情有深刻體會,以此來不斷優化鑒賞教學環節與成果,進而促進高中語文古典詩詞鑒賞水平的不斷提升,從整體上提升高中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二、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
在高中古典詩詞鑒賞教學中,除了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性的激發之外,還要從不同層面引導其充分發揮想象力,真正將自己融入到古人創設的情景當中,想象自己就是該情景的主人公,以此來深入體會詩人當時的心情。
比如:某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天凈沙·秋思》這一詩詞時,引導學生在熟讀詩詞之后,閉上眼睛,對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一情景展開充分的想象,聯想詩人描寫的到底是怎樣一幅畫面,然后鼓勵學生試著用語言將自己想象到的畫面描述出來。通過這種情境想象,學生不僅能夠對詩人當時的處境、作詩的心境產生深刻體會,也能夠真正融入其中,準確把握一個孤獨浪子的思家之情,對詩詞鑒賞學習產生濃厚興趣。詩人獨自走在他鄉的道路上,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所看到的夕陽西下,燕雀歸巢,炊煙裊裊的情景,都能夠將自身那種無限的思鄉之情充分表達出來,也只有在此基礎上,詩人才能夠將景物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才能夠給讀者帶來感同身受的體會。通過對詩人寫作場景的深入聯想、想象,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透徹的理解、吸收古詩詞,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其今后閱讀寫作學習奠定良好基礎,為其語文綜合素養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因此,在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中,其教師應結合不同階段的教育培養目標,選用更科學、適合的策略方法來設計組織各項教學活動,以此來不斷優化授課成果。
三、加強學習與實際有機整合
除了古詩詞學習具有一定難度之外,其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較為遙遠,也是很多學生古詩詞學習興趣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此,在實際授課中,教師應結合具體情況,加強古詩詞與學生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引用適合的教學策略方法來優化古詩詞鑒賞教學。
比如:某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夢游天姥吟留別》這一詩詞時,將詩詞中描寫的天姥山與實際生活中的天姥山有機整合,先讓學生閱讀詩詞內容,在對詩人筆下的天姥山有一定感受之后,再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天姥山的相關視頻,不僅有助于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也能夠讓學生逐漸認識到,其實從某些層面來講,古詩詞與自己的實際生活有著密切聯系,進而逐漸對古詩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此外,在鑒賞中,學生也能夠對詩人的寫作風格做出更深層次的分析,透對詩詞內容、意義做出透徹理解,為后期學習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綜上所述,詩詞鑒賞教學不論是對學生人文素養、審美能力的培養與拓展,還是創造潛能的挖掘以及語文教學成果的優化等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對此,廣大高中語文教師應給予足夠重視,從不同層面入手,帶領學生對詩詞結構做出合理分析,對鑒賞做出深入規范,幫助其掌握更適合的鑒賞方法,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魏孝虹.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古典詩詞教學策略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7.
[2]付強.《人間詞話》審美意識對高中古典詩詞鑒賞教學的啟示與應用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