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夢雅 朱栩萱
[摘 要] 在職高專業課教學過程中,開展活動課有利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有利于學生在與文化、科學知識交互作用的過程中,獲得人格的不斷發展;有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獲得對世界的完整認識等。從活動內容的設置、活動任務的分配、活動氣氛的控制、教學成果的驗收和最后活動效果的反饋,教師需要把握好每一個環節,以保證活動課程順利展開,最終完成教學目標。
[關 鍵 詞] 活動課;內容設置;效果反饋;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8-0127-01
作為一名職高的專業課教師,任教幾年來,我一直有著這樣的苦惱:專業課教材系統龐雜,篇幅冗長,按照一般講授法教學不僅枯燥乏味,學生難以接受,而且由于課時限制,往往還未從整體上介紹完全部課程內容,便已經到了期末放假的時間。在多次與學校商量增加課時數無果之后,我開始尋找另外的解決之道。終于,我找到了法國自然主義教育思想家盧梭提供的一個方法——活動課程,嘗試之后,覺得大有可為,于是決定將我在課堂上的實踐探索和盤托出,以期對與我有過同樣教學困惑的同仁有些許裨益。
一、活動課的優點
人的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個人知識與公共知識、學生當下的心理經驗與凝結在學科中的邏輯經驗之間的關系不同,締造了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兩種不同的課程教學形式。在人類漫長的教育歷史長河中,學科課程的主流地位似乎從未動搖過。而活動課程卻因其故有的局限性而一直未能打開局面。而到了國家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現在,活動課程以其特有的優勢為教師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提供了一條更為人性化的路線。其優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1)重視學生的需要與興趣,尊重學生的主體性。(2)強調教材的心理組織。(3)強調實踐活動,重視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獲得直接經驗。(4)重視課程的綜合性,主張以社會生活問題來統合各種知識。
二、安排活動課的方法
正因為活動課有這樣的特點,所以教師在安排組織活動課的時候,就需要有一定的方法與步驟來實現預期目標。
(一)活動內容的設置
為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在設置活動的時候就需要把目光更多地放在學生的需要與興趣上。以我教授的《服務禮儀》為例,它針對的是形象設計專業的高一學生。那么我在設置活動內容的時候,就會從他們的專業角度出發,考慮到選擇該專業的學生中大部分人將從事化妝師、理發師這兩個職業,那么活動的場景設置就會以美容院和理發店為主。
(二)活動任務的分配
當教師設置完成一個活動的場景與主題之后,就要考慮如何分配活動的任務。活動任務的分配包括活動組織人員的分配和活動執行人員的分配。活動組織人員可以看做是課堂活動小組的組長。在教師宣布完活動設置之后需要在活動小組中選出一個成員充當組長,在活動的準備與展示中起組織領導的作用。根據不同學生的性格、經驗特征指派任務,最后由全組學生共同完成活動。這里的組長往往同時身兼活動的組織者與執行者兩個身份。
(三)活動氣氛的控制
在分配完活動任務之后,就會進入活動展示的前期準備階段。在這個階段,課堂上各個組的表現往往不均衡。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的引導。這個引導是需要把握時機和分寸的。如果教師過早介入,會影響學生的思維拓展能力,把學生解決活動所設置的問題的方法局限在教師所講的關鍵點與注意點上,不能很好地激發出學生自身經驗所帶來的超越課本與教師經驗的解決方案。
(四)教學成果的驗收
一堂課下來,成果的驗收非常重要。在驗收中教師可以及時發現課堂中的優點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學中有所改進,而對學生來講成果的驗收既能督促他們在課堂中有嚴謹的練習安排,又能在驗收中增進學生本身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同時有了成果的驗收這一環節使我們的課堂教學顯得更完整。成果驗收的方式也可以多樣化、趣味化。
三、活動課程在專業課教學中的現實意義
對習慣了學科課程講授方式的教師而言,活動課程的組織可能比較困難,但是活動課程在專業課教學中的現實意義卻不容小覷。
首先,有過職校教學經歷的教師都不可回避這樣一個現實,就是職校學生的學習熱情很大程度上是受課程本身的有趣程度影響的。在我開展活動課之初,學生由于對這樣的課程形式很陌生,所以在參與的過程中顯得有些膽怯和緊張。
其次,活動課的開展,有效避免了課外作業對學生業余時間的占用。因為成果的驗收與反饋都在課堂上完成,所以也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最后,針對職校學生很多在中專畢業之后不再選擇升學,而是直接進入工作崗位的特點,多積累這樣的經驗,對學生適應將來的工作環境,更好地迎接工作挑戰是很有好處的。
筆者并不否定學科課程或邏輯經驗的教育價值,只是反對以脫離學生心理經驗的方式去學習邏輯化的教材。教師既要尊重學生原有的心理經驗,讓它在活動中充分得到展現,也要注意適當的邏輯經驗的提取。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愛上活動,才能讓活動帶給學生進步,才能真正地讓活動為課程增色!
參考文獻:
[1]藤大春.盧梭教育思想述評[M].北京教育人民出版社,1984.
[2]秦初生.盧梭的教學思想對我國教育改革的啟示[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20(2),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