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瓊瓊
[摘 要] 交互式英語聽力教學法就是要在加深學生對語言的理解的基礎上,升華情感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聽力理解的效果雖受多種因素影響,但可以肯定的是聽力能力與口語水平是相關的,一個人的口語水平越好,代表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較好,這也是語言學習的重要所在,這也是交互法的優勢所在。
[關 鍵 詞] 交互式聽力教學模式;有效性;關注學生情感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8-0134-01
長期以來,我國職業高中學校的英語課堂上,基本上是以教師為中心,英語聽力課也是“聽錄音—對答案—再聽錄音”三部曲的教學模式,此方式簡單僵硬,加上職高學生學生基礎差,自主學習性差,聽課消極被動,教師授課缺乏激情,其英語聽力水平也很難見到起色。而聽力環節對學生交際技能的提高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學生越聽不懂,就越不想學,如此惡性循環。想要改變這個局面,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根據自己在教學中的實踐,摸索出在職校實行交互式英語聽力教學模式有一定的可行性。
一、交互式聽力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交互式教學最早由Palincsar于1982年提出,之后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研究和發展,它是在支架式教學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交互式教學是在宏觀教學情景下,在多點自由切入的教學平臺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圍繞某一個問題或課題進行平等交流和自主互動的一種教學方法。隆Long認為雙向交際比單向交際更有利語言習得,雙向交際是一個相互的過程,每個人對知識和事物都有自己的認識,通過雙向交際可以促進意義協商和調整。通過這一過程,提升了對單詞及語言的運用能力,而“可理解輸入”正是克拉申Krashen強調能夠提高語言輸出的一種有效方法。
二、交互式聽力教學法的實施形式
在職業高中學校,英語教學主要面對兩類學生:
一類是對口升學班,這類學生學習英語目的是在高考中能拿上一個好的英語成績,他們的聽力訓練有相對的聽力材料,但面對這些基礎不太好的職高生來說,聽力部分難度較大,表現為聽力語速過快,篇幅過長,詞匯量偏大。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降低聽力材料難度,更重要的是在聽力訓練過程中提供指導。聽力教學分為三段,聽前階段(pre-listening),聽中階段(while-listening),聽后階段(post-listening)。怎樣用交互式教學方式滲入進去呢?
1.聽前階段是讓學生為聽力訓練前所進行的準備活動,包括激活背景知識,預測聽力內容和復習關鍵詞匯。這個時候,教師可以請同學談談聽力相關的文化背景,以及預測出將會出現的結果,讓學生說說針對高考要求,推測對一些常用提問句式,并進行復習對話練習,還有就是對將會出現的關鍵詞、難詞、新詞,可以先講解下,降低聽力難度,也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如果新單詞量較大,可以布置為課前作業或預習作業,這樣學生有個消化過程,不至于在課堂上耽擱太多時間。
2.聽中階段重點是通過聽力練習促進理解的過程,包括泛聽和精聽。這個過程中,因為有聽前的鋪墊,泛聽的難度降低許多,能完成部分練習,但對精聽,還需要訓練。這個環節可以讓學生兩兩對話練習,或是模仿配音練習。主要目的是模仿地道發音,適應聽力材料語速。
3.聽后活動主要是對聽力理解的一個反饋,要求學生就聽力的話題表達觀點。
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也是“用”,如果學生能將語言用起來,也代表他掌握了這些單詞和句型。在這個環節可以將學生分層,基礎好的學生,自己總結觀點;基礎差點的學生,可以用材料中的原句。
另一類學生是就業班。就業班學生如果不是英語專業的學生,大部分學生英語基礎較差,他們學習的目標更多是能實際用英語交流。所以在這類學生的聽力訓練上作了一些變法,對于課本上需要聽的聽力練習,把難度降低,個別章節采用上面提到的聽前、聽中、聽后練習。但更多的是把交互式英語聽力教學模式放在課外的網絡英語聽力材料上學習。現在科學的發展,出現了很多英語學習的軟件,如趣配音、盒子魚、英語流利說等。多媒體英語學習因其實現了圖、文、聲、像、影合一,能夠充分發揮聽者想象力,這或許能成為提高我國職校生英語能力的焦點。
總之,交互式英語聽力教學是基于聽說一體為理念的新式英語學習方法,聽力的內容可來自聽力教材和網絡聽力材料,聽完之后,先反饋的是模仿對話操練,接著可以有回答一系列的問題,最后學生能總結,說出自己的個別觀點。相對于教師單向教學,學生被動學習的傳統教學模式,“交互式”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參與進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充分體現,最重要的是讓我們的“學”英語逐步向“用”英語轉變。語言只有用起來,才能內化;只有用起來,才能檢測出學生對單詞和句型的掌握程度。這個過程,不僅能改變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還能讓學生在加深對聽力材料理解的同時,增加學習英語的趣味性,降低學習的難度。交互式聽力教學在職校英語教學中是一種新的嘗試。
參考文獻:
[1]Kras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Elsevier,1981.
[2]張凌坤.教師話語及其對學習者輸出的影響[D].吉林大學,2009.
[3]王瑞.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理論與實踐[M].吉林出版集團有限公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