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娟
[摘 ? ? ? ? ? 要]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的高校建設工作也越來越受重視,大學生作為我國未來的發展支柱,做好大學生的培養工作是高等教育的基礎。但是在長期的工作中發現,當前大學生在心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問題,很多高校不能及時發現和進行正確的引導,導致這些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對未來的發展產生消極影響。
[關 ? ?鍵 ? 詞]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444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7-0190-01
據調查顯示,大學生在社會等方面的影響下,或多或少都會產生一些心理問題,加上現代社會的競爭壓力、就業壓力等,這些心理壓力在大學生在進行高等教育中會產生消極影響,學生無
法專心進行學業學習,進而使得大學生出現心理障礙。這些心理問題的長期積累對于大學生的未來具有阻礙作用,因此必須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積極做好溝通解決,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奠基。
一、大學生面臨的心理問題
(一)人際交往困難
在長期接受教育的期間,學生和外界人員很難進行長期的交流,很多學生在學校期間只進行學習,忽視了自身在社會中的交際,因而多數學生在與人進行交流過程中會有自閉的現象,學生長期不進行交流,會產生自卑心理,這種狀況使得學生害怕與他人進行溝通和交流,這會給未來的人際交往造成巨大的隔閡。由于現在的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很多學生在交往過程中,忽視了交往的原則,在交往過程中不能平等對待他人,最終造成交往中的諸多不順,互相猜忌,“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這種感情上的破壞使得學生會進行自我否定,逐漸喪失對于自身的正確認識,甚至這些自我否定會對學生在大學戀愛時產生一定的影響,不敢直接表白或是暗戀等,這些感情問題會給學生的心理帶來不
小的壓力。高校也是失戀的高發地,很多學生往往因為失戀而無法走出,很多學生不能正確看待失戀的問題,甚至在發生了失戀后會做出自殺的行為,這些現象表明在當前高校中很多學生并沒
有得到充分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至于最終無法正確地看待和解決
心理問題。
(二)求職就業壓力的影響
在當下的社會中,社會上的求職競爭日益增大,學生在高校中必然會決定未來的就業方向,但是在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很多學生往往不能找到自身對口的專業進行就業,學生長期在就業的選擇上產生疑惑,發現自身并無與他人進行競爭的長處,社會經驗的不足和缺乏應試的信心,使得學生在進行就業前的大學
生活顯得十分壓抑,學生在長期的壓抑中,心理會逐漸喪失防御,最終因心理問題,不敢再繼續進行求職就業。其次,在大學中很多學生的生活十分散漫,對于自身的管理也十分松懈,做事沒有計劃,這樣使他們在畢業前期進行回顧中,發現自己在大學中沒有得到充實,想要去做事情,但是由于自身的散漫最終也沒有去做,久而久之學生的自責心理加重,出現迷失和彷徨。
二、心理問題的解決對策
在進行人際交往過程中首先需要正確認識自己,了解自身的性格及習性,這樣有助于交到合適的朋友,更重要的是,大學生需要正確地認識自己,不過于要求自身的完美,要知道“人無完人”,只要知道自身的缺點及時改正就可以了,當然在進行交際的過程中,要坦然面對所遇到的諸多不順,很多時候并不是學生本身不夠優秀,可能真的就是不適合做男女朋友,遇到這種情況要坦然面對,正確地進行擇偶,在遇到感情危機之時不要產生自卑的消極心理,更不能產生殉情等想法。合理地看待學生時代的感情,才能處理好大學中的人際關系。
雖然社會的經濟水平有了巨大的提升,但是多數家庭并不是十分的富裕,作為大學生想的不應是今天要穿什么名牌服裝,明天要買什么品牌的生活用品,這些外在的物質生活是父母提供的,作為大學生需要提倡的是勤儉節約,畢竟沒有參加工作,錢也不是自己掙得,只有不斷地保持一顆純潔積極向上的心,才不會沉迷于物質世界中,才能順利的完成學業,將來才能有所作為。很多問題并非大學生所能左右,但是只有自身正確的認識與積極地面對,所有的心理問題都會成為成長之路的一顆墊腳石,心態要好,這才是處理問題的積極方法。
三、結束語
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頂梁柱,做好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處理是
高校教育的一門必修課程,無論將來我們從事何種工作,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對于大學生的心理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大學生不僅僅要在學習上做一個優秀學生,還要全方面地進行自
我提升,每個人的心理都需要進行承擔與解決,只有做好才能有前進的動力,未來也就充滿希望與陽光。
參考文獻:
[1]高爽,張向葵,徐曉林.大學生自尊與心理健康的元分析:以中國大學生為樣本[J].心理科學進展,2015,23(9):1499-1507.
[2]王佳利.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探索,2013(3):138-139.
[3]李會勤.就業危機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社會心理科學,2009,24(4):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