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美荃,林海翠
[摘 ? ? ? ? ? 要] ?目前,班團一體化管理機制正在高校中逐步推行,同時,班團一體化問題日益突出,如宣傳不到位、工作界限模糊、干部身兼多職工作壓力大、機制流于形式未能真正發揮班團一體化協同作用等,都對班團的實施提出了挑戰。
[關 ? ?鍵 ? 詞] ?高校;班團一體化;問題
[中圖分類號] ?G647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7-0240-01
2017年3月,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共同研究制定出《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高校要鞏固和創新基層團組織建設,推行班級團支部與班委會一體化運行機制,探索實行班長兼任團支部副書記或團支部書記兼任班長的制度。該方案出臺后,高校紛紛結合文件精神,開展不同程度的改革與嘗試。
一、班團一體化的概念
“一體化”是指相互獨立的主權實體,逐步在同一個體系下彼此包容,相互合作的機制?!鞍鄨F一體化”是指團支部和班委會在統一的體系機制下相互合作、相互促進。實行班長兼任團支部副書記或團支部書記兼任班長的制度,統籌團支部、班委會職位設置,班級內重大事項、重要活動由班團協作開展,促進以團支部為核心的班團集體建設。高校班團一體化工作機制的建立,打破了班團干部少交流合作的窘況,促進班團工作向協作互助的方向發展,使基層力量得到最大化發揮。
二、高校班團一體化現存問題
在班團一體化提出后,不少高校開始探索該管理模式。高校在施行班團一體化改革時,多數采用班長兼任團支部副書記,團支委和班委會一體運行、協同工作的組織設置模式。該管理機制仍處于實施初期,在落實過程中發現不少問題。
(一)班團一體化推行宣傳不到位,基層對一體化的認識不足
自班團一體化管理機制提出后,各高校高度重視,出臺了不少文件支持新機制的推行。其中,2017年6月,重慶大學提出實施組織提升工程,穩步推進班團一體化。隨后,湖北工業大學印發相關通知,開始推行班團一體化管理體制。在這些高校中,班團一體化得到了足夠的重視和有力的宣傳,學校希望通過班團一體化改善當前班強團弱、班團工作割裂、班團工作機制不健全的班團管理問題。但是光學校層面的重視與宣傳是不夠的,只有基層班級正確領會、執行班團一體化管理機制,該模式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反觀當下各高校實行班團一體化的情況,改革多以文件的形式下發,而基層除了自行研讀文件內容,還缺少班團一體化內涵、作用和操作方法等指導?;鶎映蓡T甚至班團干部對班團一體化的了解只停留于表面,缺乏深入而全面的理解,導致因認識不足而偏離“促進班團協同工作”的初衷。
(二)工作分配界線模糊,班團成員積極性不高
班團一體化的管理模式強調班團工作的協同運作,現實卻存在分工界限不明確的弊端,一定程度上背離了提高工作效能的本意。在傳統的班團工作模式中,班干和團干各司其職,工作分配的原則清晰。但是,在班團一體化的推行過程中發現,不少基層班團干部對整合后的崗位認識不充分,不能對自身的職責、負責的工作進行準確界定。當管理模式從傳統的班團分權轉向班團一體化后,不少基層成員無法適應,任務下發到基層時,會出現責任主體無法落實、分工不明確甚至互相推諉的消極行為。
(三)班團一體化使班團干部身兼多職,工作壓力大
班團一體化機制將團支書與班長兩個重要崗位合二為一,這對團支部和班委會職位的設置、職位的工作量提出巨大的挑戰。一方面,為了更好地配合班級骨干,團支部和班委會的崗位數量要整合、精簡;另一方面,在維持基層正常運作的前提下,班團干部需要付出比傳統管理模式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然而,高校學生學業任務繁重,班級管理新機制所導致的班團干部工作量的增加,干擾了學生個人學習、工作、生活之間的平衡,加重了學生負擔。
(四)班團一體化流于形式,未發揮實際協同作用
部分高校在推行班團一體化的過程中,只是在形式上將團支部和班委會的職位進行整合,而實際工作中仍將團支部與班委會獨立運行、分開管理、各自為政。這種只停留于表面的班團一體化,不但沒有發揮新機制的積極作用,而且不利于基層對班團一體化機制的正確理解,容易使基層甚至班團干部對新機制產生負面印象,使新機制在基層中難以執行。
三、結語
班團一體化協同工作機制會直接影響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成效。班團一體化在初步推行階段仍有不少探索空間。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并改進班團一體化體制,將班團工作有效融合,協同管理,有利于提高班團工作的效率與質量,有利于提升基層班團的活力、凝聚力。但是,如何能夠使班委會、團支部干部合作共融,并肩發展,實現“分而不離”“和而不混”的一體化機制,仍是亟待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張丹.“班團一體化運行”機制下高職院?;鶎訄F支部建設[J].現代職業育,2017(15):48-49.
[2]王舟.淺析高校班團一體化運行發展現狀及問題[J].現代交際,2018(6):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