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得榮
[摘 要] 網絡遠程教育在教學中作為一種特殊的工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承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其在提高教學效率,發揮教學資源的最大化,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等方面發揮的作用至關重要。網絡遠程教育是一種網絡科學技術與教育資源的高效有機結合,其已經成為網絡學習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和發展潮流,也是對傳統教育方式的挑戰和創新,是一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教育技術革命,已經刷新和顛覆了人們對傳統教學模式的認知,因此,對網絡遠程教育技術的應用與思考進行探討具有積極長遠的意義和作用。
[關 鍵 詞] 網絡遠程教育技術;優勢;應用
[中圖分類號] G43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1-0232-01
近幾年,網絡遠程教育技術不斷完善和升級,并被廣泛應用到各個不同領域。網絡遠程教育在教學中作為一種特殊的工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承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其在提高教學效率,發揮教學資源的最大化,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等方面發揮的作用至關重要。同時,網絡遠程教育是一種網絡科學技術與教育資源的高效有機結合,其已經成為網絡學習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和發展潮流,也是對傳統教育方式的挑戰和創新,是一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教育技術革命,已經刷新和顛覆了人們對傳統教學模式的認知,因此,對網絡遠程教育技術的應用與思考進行探討具有積極長遠的意義和作用。
一、網絡遠程教育技術的優越性
網絡遠程教育使學習的時空和地域限制得到突破。網絡遠程教育技術最為明顯的優勢特征是突破了地域和時空對學習的限制,使學習的地點、時空選擇更加自由和多樣,人們甚至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學習時間和學習地點。這種對時空和地域地突破使網絡遠程教育技術一經推廣便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受到人們追捧。因此,網絡遠程教育技術是對傳統教學的突破,使人們在學習中的靈活性大大提高,解決了人們學習、工作、生活中的不便,提高了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同時,在減輕人們在面授過程中的路途奔波之苦,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樂趣性等方面具有更為突出的優勢。
二、網絡遠程教育技術的具體應用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僅對網絡遠程教育技術的三種主要典型應用作一簡要討論和分析。
(一)網絡遠程教育中的視頻直播和視頻點播
視頻點播也被成為交互式的點播,是一種集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電視技術于一體的視頻播放技術,是對傳統收看節目方式地突破和創新,使用戶能夠根據用戶地需求選擇所需的收看時間、收看地點,使用戶從被動收看轉化成為主動選擇。同時,視頻點播作為一種交互式實時互動系統,對用戶的遠程學習帶來了方便,是對教學方式地極大創新和革命。視頻直播則是將視頻信息壓縮轉換成數字信號的過程,使用戶通過特定的請求獲得節目的直播內容,這對于用戶獲取信息資源的時效性大大提高。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學校、企業等單位都在將網絡遠程教育技術運用到學校工作中,一些視頻講座的召開,遠程網絡教學課程的開設等都是網絡遠程教育技術的具體應用和實踐。
(二)網絡遠程教育中的雙向視頻會議
相較于視頻直播和視頻點播而言,網絡遠程教育中的雙向視頻會議在實時互動交流方面具有更為明顯的優勢。雙向視頻會議作為一種系統技術需要多種技術的支持才能實現,也是用戶根據自身需求分析和業務特點而進行的實時會議。通過雙向視頻會議可以提高處理事務效率,也可以減輕參會人員的負擔。在視頻會議中,人們可以及時對討論的事宜發表自己的態度和觀點,提高會議召開的效率,使會議成為一種多方參與的討論會。
(三)網絡遠程教育中的網絡考試系統
近年來,網絡考試系統被逐步應用到網絡遠程教育中,它不僅改變傳統考試繁瑣的考試步驟,也大大提高考試的便捷性,考生只需要一臺能夠上網的電腦便可以順利完成考試,大大減輕了考點距離和考試時間給考生帶來的不便。同時,網絡考試系統對于考卷的上交、考卷的回收、考卷的判定都是一種高效率的處理方式,大大提高了考試效率。同時,網絡考試的試題選擇隨機性也使考試的客觀性大大提高,是一種透明化的考試。
三、網絡遠程教育技術的思考
網絡遠程教育與傳統的面授教育相比較而言使學習資源更加豐富性和多樣性。網路遠程教育中可以通過多種資源的應用使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更加豐富和多樣,教學資源豐富化的過程也是教學資源共享的過程,這使人們獲取教學資源更加方便和快捷。從某種程度而言,網絡遠程教育也是對網絡資源的一種高效整合,是資源配置的最大化,使人們學習的途徑更加快捷,學習效率更加高效。但網絡遠程教育作為一把雙刃劍,需要更加充分考慮在應用過程中的安全性,網絡黑客、網絡病毒等網絡潛在危險,這對網絡遠程教育的安全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為嚴峻的挑戰。
參考文獻:
[1]張亞麗,鄭百里.適應開放教育需要.全面提高教師素質[J].中國遠程教育,2016(8).
[2]熊秋娥,項國雄,李衛東.討論基于Web的遠程教育質量管理[J].現代教育技術,2017(5).
[3]張立新,王侃.探討遠程開放教育觀念,教學法和教育技術[J].中國遠程教育,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