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金鵬
[摘 要] 伴隨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當今社會對中職院校學生的職業能力和技術要求越來越高。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化的背景下,中職汽修專業教育中的評價模式改革也勢在必行,因此,“三位一體”的評價模式初步形成并逐漸得到關注與重視。旨在依照一定的程序與標準,探討“三位一體”評價模式在中職汽修專業中的應用策略與實施效果。
[關 鍵 詞] 中職;汽修專業;三位一體;評價模式;研究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1-0241-01
汽車維修是一門具有較強技術性的學科。當前,我國中等職業學校在汽修專業的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模式方面,應積極采用“三位一體”評價模式,充分發揮其構建必要性,并通過探索與實踐,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與素養,促使其全面發展,從而建立科學、公正、客觀、全面、多元的具有現代職業教育特點的評價模式。
一、“三位一體”評價模式的概述
(一)含義
“三位一體”評價模式就是以學生為主體,由學校、教師與企業三方對學生實施全過程、全方位的評價,從而圍繞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這一核心進行考核。這種評價模式引入并建立“企業”這一第三方評價的新機制,旨在考核學生的職業技能、職業道德與職業素養,從而融合課程學習和職業資格鑒定,實現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多元化的評價內容及多樣化的評價方法,從而推動教學模式與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以評促教、促學、促進就業。
(二)“三位一體”評價模式的構建原則
科學性原則——科學反映中職學生在成長、發展與變化過程中不同階段與場所的表現情況,展現中職學生的個性差異與特點,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與導向作用。
客觀性原則——在制訂計劃、收集數據或分析結果等方面以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待學生的評價。
職業性原則——以職業崗位要求、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為中心,遵循職業教育的基本特征與發展規律,學校和企業共同參與對學生專業知識、崗位能力及職業素養的評價。
創新性原則——深化評價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操作性原則——結合中職院校的教育實際,科學制定評價標準與工具。
當前我國中職院校教育中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模式主要表現為:“普教+實訓”,這種培養模式下,評價的主體、內容與方法等都比較單一,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與職業能力的培養與評價也未能給予應有的重視,社會、企業、學生等幾乎未能參與到評價之中,造成人才與社會、企業行業的脫節。而汽修專業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因此,在中職汽修專業的教學中,應積極構建“三位一體”的評價模式,從而全面提升汽修專業人才的素質。
二、“三位一體”評價模式在中職汽修專業中的應用
(一)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標準
傳統評價標準主要以期末考試成績和學生的成績單為終結性評價,過度重視考核結果而忽略了過程。所以,教師可合理地將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成績分開計算。比如,在汽車發動機學科“曲柄連桿機構”的教學中,由于理論知識點較為枯燥,不易于學生的學習與理解,那么教師就可以將重點放在曲柄連桿機構的拆裝實踐之中,以激發學生的動手實踐熱情,并通過多次練習完成拆卸、清洗與裝配,從而達到技能測試標準。
同時,中職汽修教師可將考核內容拓展于日常作業、課堂發言、小組寫作等多個領域,在達到社會對汽修工人的要求的同時,鼓勵其既能單兵作戰,又能協同合作,更好地和客戶進行良好的溝通,全面提升語言溝通能力、團隊合作意識。
(二)建立“專業指導委員會”和“家長監督委員會”
人才培養專業指導委員會的成員可由行業或企業專家、用人單位代表構成,管理由學校教務處負責,成員應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對職業教育充滿熱情,了解中職汽修專業的崗位需求和專業發展趨勢。專業指導委員會應定期召開研討會,日常也應參與到課堂教學評價、專業評估、構建課程體系、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及建設實訓室等教學活動之中,從而為專業教學質量的評析提供專業的參考意見。
(三)靈活構建“三位一體”的評價模式
學校應深入調研,積極與企業行業共同制定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比如,依據評價指標設計一些調查問卷,掌握第一手資料,實現專業教學要求和企業對崗位技能要求的接軌;企業或行業可以參與汽修專業人才培養的監控與評價,汽修企業專家可以參與課堂教學、教師培養、專業評估、實訓場建設及技能大賽考評等多個方面。
三、結語
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探索。在新課程標準改革和素質教育不斷深化的背景下,中職院校教育面臨更多的機遇與挑戰。而中職汽修專業又是一門具有較高實踐性的學科,為了順應中職學校的教學與發展特點,必須合理、積極地應用“三位一體”的評價模式,加強學校、企業與家庭之間的溝通與協作,全面提升中職汽修專業學生的技術水平與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楊勇軍.中職“三位一體”評價模式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7(3).
[2]陳建軍.“三位一體”評價模式在中職汽修專業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6(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