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躍麗
會計從古老到現代的發展歷程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會計思想和會計方法的演變,二是會計信息處理的技術與方法的變革。會計信息處理技術是指在會計作業流程中,為生成信息使用者所需的會計信息,在其基本程序和運用相應的方法時所采用的技術實現手段。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會計信息處理工具也不斷發生變化,大致上經歷三個階段,即手工處理階段、機械處理階段、計算機處理階段。
一、基于手工作業的會計信息處理階段
以手工操作為主的會計信息處理技術在會計的發展歷程中有悠久的歷史,目前在一些小單位中還依然存在。多少年來,會計人員在手工作業方式下,采用紙張、筆墨、算盤等工具,收集影響單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等方面的會計事項的數據,以會計恒等式和會計循環為基礎,依據會計方法,對會計主體每一經濟交易或事項,按照其發生的順序進行確認、計量、記錄。信息處理流程包括:填制與審核會計憑證,按照會計要素的分類標準設置賬戶,登記會計賬簿,進行試算平衡,對記錄的會計數據不斷進行分類、匯總,編制會計報表,并進行財務分析,輸出會計信息。
以手工作業方式進行會計信息處理的主要特征具體呈現為:會計數據的收集、整理、記錄、分類、計算、匯總、傳輸、報告等一系列信息流程由人工完成。數據處理的速度慢、效率低、工作量大,容易出現錯誤。會計數據被分別記錄在紙介質上,會計數據之間的經濟聯系被存儲介質物理割斷,造成信息再加工成本高。許多創新的會計方法也由于信息加工成本高而被單位束之髙閣。當單位規模擴大、業務量增加時,需要大量的會計人員進行一般性的會計數據處理工作,主要從事記錄員的工作。
二、會計數據機械處理階段
在會計數據的機械處理階段,會計人員借助各種機電設備進行會計數據處理中的記錄、分類、計箅、匯總等操作。這些設備包括穿孔機、驗孔機、分類機、卡片機、制表機等。雖然采用機械設備能提高會計人員的工作效率,但這些設備沒有數據記憶元件,無法存儲會計數據和計算程序,而且各單元設備分立操作,每一步驟需人工轉換,無法實現數據處理自動化,與手工會計數據處理并沒有本質區別。
三、基于現代計算機技術的會計信息處理階段
現代計算機信息技術應用給會計帶來革命性的變革。計算機系統強大的運算功能、存儲功能、快速數據傳遞功能,大大提高會計作業的自動化水平,不僅使會計人員從繁重的手工會計核算和數據轉抄工作中解脫出來,而且會計信息系統與單位其他信息系統的集成,消除了信息“孤島”,實現業務與財務一體化。計算機為會計人員在單位組織的價值創造活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提供了技術支持平臺。
盡管會計應用計算機信息技術進行數據處理的歷史并不長,但由于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基于計算機技術的會計信息處理經歷了一個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到綜合的演變過程。而每一次計算機信息應用技術的變革,都給會計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
(一)單項會計事務的電子數據處理階段
在計算機應用初期,受當時計算機技術的制約,這一階段主要用計算機代替人的手工核算操作,進行單項的會計核算工作,如工資核算、存貨核算、賬務處理等,提高了會計核算的自動化程度和工作效率。會計數據的采集、輸入和處理主要集中在后臺以批處理方式進行。各項核算業務的會計數據處理大都是獨立的,會計數據以文件形式被分別存放在各自的計算機系統內,沒有形成整體的信息系統。信息處理流程與核算方式模擬傳統的手工會計作業方式。
(二)部門級的會計數據處理階段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特別是數據庫與網絡技術的發展,會計數據處理從單項業務計算機化走向部門級的應用。會計系統的設計目標是以綜合處理發生在各業務環境中的各種會計數據,實現財務部門內的數據集成。盡管在物理上它依然獨立于單位的其他信息系統,但在會計部門范圍,各會計業務處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彼此間傳遞、共享部門內的信息。在財務部門數據集成環境下,會計信息的再加工成本大幅度下降,會計的重心由對外部的報告轉向了內、外部報告并重,即電算化從核算型的會計向管理型會計轉化,為單位管理部門提供一定的管理和輔助決策信息。
四、結語
會計的核心目標是為信息使用者的決策行為提供經濟信息。在一個組織的經濟活動循環中,伴隨資金流、物流、工作流,會產生大量的數據流。對這些數據源進行不同方式的加工處理,會產生各類信息,這些信息從不同的角度反組織的運營狀況,會計信息就是這信息集合中最重要的一種信息。(作者單位為蘿北縣財政局國庫集中支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