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海玲
企業財務外包是將財務管理過程中的某些事項或流程外包給外部專業機構代為操作和執行的一種。成功的企業財務外包可以給企業帶來利益,但同時它也蘊藏著風險。企業在進行財務外包決策時應準確了解和掌握風險,有效地控制風險,這對企業順暢運營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財務外包存在的風險分析
(一)成本風險
財務外包給企業帶來的成本主要為不可控成本。財務外包在節省企業人力成本的同時,也增加了更多潛在的工作,比如供應商選擇與管理、專業化移交與吸收等等工作,而此類工作帶來了不少隱性成本。同時財務外包屬于服務類工作,沒有統一的定價標準,服務質量沒有量化的考核標準,其成本多有不確定性。另外不滿意承包方提供服務二更換承包方所帶來的成本呢,也不容忽視。
(二)信息安全風險
財務數據信息是企業最為重要的數據信息之一,是企業網不可外露的商業機密。然而企業一旦將財務外包,財務數據也將隨之移交到外包服務承包公司。而在承包商處,發包方財務數據所經不知一人一部門之手,財務數據在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被備份,因此存在財務數據外流風險。與發包方自己管理財務不同,在承包方處的外流風險更不可控。
(三)協議履行風險
發包方在進行財務外包時候要求承包方對于外包內容所能達到的服務水平會有規定,然而對于專業性很強的財務管理來說,發包方所要求的服務深度、精細度還是不夠。這就在合同簽訂、承包方履行合同過程中留下承包方所為非發包方所想的隱患,即使承包方沒有提供高質量服務,發包方也無法追究其責任。
(四)忽視自身建設風險
企業財務外包給發包方帶了的風險還包括忽略自身內部建設的風險。一方面。財務大量外包,必然導致財務工作人員工作量減少,收入降低。這就造成部分財務人員不注重財務外包的益處而排斥外包,從而會影響到公司計劃實施、運營流暢度。另一方面企業過度依賴外包,而忽略了自己財務人員的培養,一旦承包方改變服務內容、降低服務質量,提高服務價格或中斷服務,便會使發包方很是被動。
二、財務外包存在的風險控制
(一)控制外包范圍及外包成本
企業在進行財務外包之前,應明確外包范圍。財務外包范圍應充分考慮企業自身情況、內部管理制度、企業發展戰略,明確當前發展形勢下企業需要怎樣的外包服務,選擇部分外包還是全部外包,是需要簡單的代理記賬還是深層次的決策支持系統。
在明確外包內容的基礎上,發包方便可對承包方提出明確內容與質量,從而有效控制不可控成本。
(二)選擇合適的外包供應商
不同的承包方有著不同的優勢,有的成本低,有的服務好,有的擅長理財,有的長與溝通。發包方在明確外包內容后,在該內容業務領域尋找合適的承包方。除此之外,承包方的業務能力,業界口碑,信譽度,經營管理制度,發展戰略,企業文化,承擔風險能力以及服務價格應當也要重點考慮。一旦選擇到合適的供應商,通過多年合作后,便可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從而節省供應商管理、關系維護等成本。
(三)通過外包合同控制風險
外包合同是發包方與承包方共同遵守的辦事準則。詳細財務外包合同條款,能夠有 效降低外包風險。在外包合同中明確規定哪些是承包方可為的哪些是不可為的,什么服務內容應該達到什么服務質量。針對一些服務具體量化考核的服務內容,合同雙方應事先約定好糾紛處理方式。在外包合同中應明確違約責任,處罰方式,執行時間。通過詳細的合同約定,發包方也能更加有效控制隱性成本,降低成本風險。
保護財務數據安全是發承雙方都十分注重服務內容。為了防止承包方泄露企業財務信息,雙方在簽訂合同時還應增加保密條款,詳細規定保密的范圍,細制定保密措施,嚴格要求財務信息處理流程,明確秘密泄露后的責任追究機制。一旦財務信息泄露,承包方應當全力配合發包方查找泄密原因。
(四)加強內部財務管理
大量財務工作外包的同時,企業管理者也不應該忽視自身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建設,財務人員培養。通過完善投資制度、結算制度、報銷制度、票據印章管理制度、權責制度等健全管理制度,可以促進財務會計工作的規范化降低財務信息源頭上的風險。培養財務人員,提高財務人員綜合素質,既能防范承包方服務質量不高或服務中斷嗲來的不良影響又能使發承雙方財務溝通更加順暢。
三、結語
財務外包帶來的各種風險,如成本風險、財務信息外流風險、履約風險、過度依賴而忽視自身建設風險。發包企業充分分析風險形成的原因,通過完善內部管理,控制外包范圍,選擇合適外包供應商,明確供應商權責等措施控制外包風險。(作者單位為江西現代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