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玲
一、經濟管理類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的定位
現階段高等院校本科人才培養的中心就是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學生為本,拓展課程體系,豐富教學手段,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工作核心,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思維和素質的全面協調發展。經濟管理類實踐教學就是借助計算機技術,在實驗室內利用軟件和實驗設備模擬經濟管理的實際運行環境和實踐條件,通過實驗和實踐綜合訓練,培養經濟管理類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與開拓創新能力,實現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二、開發實踐教學資源,健全實踐教學知識體系
(一)辨別實踐教學資源,確立和選擇有效的資源
實踐教學資源是一個內涵廣、外延寬的概念,至少包括兩大方面的資源,即制度資源和思想資源。制度資源是指實踐教學實施的硬件基礎,包括各種基礎設施,如實訓室、實驗室等條件現狀,同時也包括實踐教學過程中涉及的各種規章、制度、管理規則等。關于實踐教學制度資源,尤其需要說明的是實踐教學基地的資源支持。實踐教學基地不僅為學生提供發揮其理論應用能力的場所,而且提供了不同于在校教師的教學思想熏陶,是實踐教學能夠有效實現其目的的最為關鍵的資源保障。而思想資源則主要是指來自學校或校外,來自間接經驗或直接經驗的實踐教學思想。制度資源和思想資源的合作運行不僅保障了高校自身的實踐教學效率,更為廣大學生提供了易于內化的實踐保障類的知識類別,為自己將來走向社會的真正實踐提供了制度建設的理論視野和行動視閾。
(二)明確實踐知識特征,突出實踐知識的“復合”性特征
實踐知識比較理論知識而呈現出的顯著特點在于其練習性、內化性和效益的直接性。實踐知識最終體現出來的就是一種將理論知識內化成技能技巧的邏輯基礎,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行動力,因此,它可以通過練習而更為熟練,同時能夠較快、較直接地取得效益。除此之外,實踐知識更應當突出的是其“復合性”特點,所謂復合性就是指實踐教學知識的跨專業、跨學科的綜合性特點。實踐知識的復合性體現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實踐活動本身的完整性,更為學生的實踐能力開拓了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新疆域。
三、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一)體系設計思想
經濟管理類基礎工具類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掌握現代信息技術,運用計算機等工具以及經濟管理工具類課程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訓練。這類課程學時安排一般按照理論課與實驗課的比例為3:1來設置,理論課與實踐課程都由同一任課教師擔任,主要安排課內講授和集中性的課內實驗來進行訓練。目的是使學生熟練地掌握各種不同類型工具軟件,以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能為宗旨,使學生熟練掌握該門技術工具,在今后接觸實際問題時能夠靈活運用,為后續專業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適用課程
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網絡營銷、ERP原理與設計、旅行社管理、導游、酒店管理、證券投資學、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電子商務概論、國際貿易實務、客戶關系管理、電子政務等課程。
總之,實踐教學體系是一個具有豐富內涵同時具有廣泛外延的教育類概念,它由目標、內容、手段、機制等各種要素有機構成。我們在建構實踐教學體系過程中,決不能將這些要素草率地加以對立或是分割,它們之間密切相連,互相影響,也互相制約。優秀的實踐教學團隊加上精準的實踐教學內容,在豐富而有效的實踐教學資源中,實施正確的實踐教學策略,有條不紊、有的放矢地開展實踐教學,才能夠幫助學生形成適應于社會的實踐素質,具備反思傳統實踐不足的實踐理性思維能力和實踐智慧。只有在實踐教學達到真正的成效基礎上,高校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才能獲得最佳的保障。(作者單位為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
項目名稱:《基于新型商科人才能力特征分析,對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構建與探索》,項目編號:201702038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