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昌佐
“一帶一路”戰略,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為領導核心的我黨對改革開放深化建設的深刻思考與實踐,在即有雙多邊機制的基礎上,高舉和平發展旗幟,打造沿線國家命運共同體,為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協同發展提供了利好條件,并取得了巨大成果。本文基于對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相互發展關系的簡述,就其在“一帶一路”戰略下的協同發展進行了研究。
經濟全球化格局下,國際貿易市場空間得到了進一步拓展,為國際物流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尤其是“一帶一路”戰略下,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協同發展迎來了巨大利好政策環境,是其彼此實現發展的重要路徑選擇,相關研究備受關注。
一、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的相互發展關系
全球經濟一體化格局下,我國對外交流及合作日益頻繁,進一步穩固了在國際上的競爭地位。國際物流作為行業延伸與時代發展的產物,較之傳統物流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了最大限度地擴展,是兩個及以上國家之間的貿易活動,為貨物流通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尤其是“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我國國際貿易大幅增加,對國際物流的需求日益增長。從某種維度上講,國際貿易催生了國際物流,并成為其發展的加速器。與此同時,國際物流還促進了國際貿易發展。我國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隨著改革開放建設深化,在以習近平為領導核心的指引下,對外合作日益頻繁,貿易需求量急速增加,而國際物流作為最重要的支撐,其發展至關重要。因此,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存在緊密的相互發展關系,協同促進現代化社會主義建設。
二、“一帶一路”戰略下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協同發展策略
(一)提升戰略認同
“一帶一路”戰略思想的提出,是新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對改革開放建設的深刻思考,對推動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意義非凡,其有效落實,必須基于周邊國家及地區對這一戰略方針的高度認同,進而實現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的協同發展,最大限度地釋放其應有價值。在具體踐行過程中,應建構完善的對話交際制度,尊重周邊國家隸屬區域的差異化,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積極推廣上海合作組織成功經驗,確定雙邊平等的對話協商地位,將“一帶一路”戰略思想精準地傳播出去,消除沿線國家顧慮,為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的協同發展奠定穩固基礎。與此同時,“一帶一路”戰略下,還需加快周邊國家及地區的信息共享建設,充分發揮經濟市場的導向作用,實現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融合發展,并基于高度的戰略認同,轉化為強大的內驅力。
(二)建構雙邊關系
“一帶一路”戰略下,當前的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協同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客觀維度上講,其中遇到了不小的屏障。對此,應致力于雙邊友好關系建設,深刻認知到“一帶一路”的戰略價值,緊抓機遇,促使各國深度參與,支持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協同發展。事實上,當今世界處于一個相對和平的年代,各國的發展主力著落于經濟建設,為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協同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支持。基于此,應深刻研讀“一帶一路”輻射國家的經濟、貿易、物流等發展實際,探究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協同發展中的障礙及風險,劃分重點洽談內容,并進一步優化協作機制,有效解決交易成本、物流成本等上升問題。具體而言,可充分借助亞投行的相關基礎設施優勢,大力倡導我國交通標準,降低物流運輸中的換車成本,加速沿線國家貿易建設與發展。
(三)優化發展環境
以當前的宏觀社會經濟發展走向來看,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發展共同體建設邁入了新的時期,協同發展有了良好條件支持。在此過程中,應進一步擴大“”一帶一路”戰略優勢,以物流籌劃為有力切入點,打造經濟貿易發展區,提高沿線各國的貿易與物流銜接水平,促進貨物商品的安全交換。時至今日,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深化實施,周邊惠及國家越來越多,按照地理分布包括中亞、中東、中南亞等,要結合其實際發展情況,推動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的協同建設發展,并基于此目標指向,對物流區域進行科學分割,以探索出更加有效、安全的物流產業發展路徑。與此同時,還可基于亞投行即有基礎設施,進一步優化交通運輸路線,逐步構建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統,提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貿易競爭實力,實現共融發展。(作者單位為江西應用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