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彩霞
農村的土地制度對國家的和平與社會的穩定有著不可以取代的作用,因此,不斷完善國家的農村土地制度,對土地資源的使用進行優化,嚴格執行土地流轉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從我國農村普遍存在的土地流轉現狀出發,分析了土地流轉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
隨著社會整體經濟快速發展,農村城市化腳步不斷加快,農村土地,特別是城市周邊農村土地的流轉速度也不斷提升,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已經實施多年還并不是十分的完善,但其作用和效果十分明顯,已經對農村經濟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極大程度上減少農村“脫離”、“放棄”土地、“遠離”土地的現象。土地流轉制度對于提高優化農村產業結構、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農村土地流轉現狀
農村土地流轉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施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制度。這一制度順應時代發展,符合農村經濟發展情況。然而,土地流轉的實施受到各種因素的約束,導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土地流轉規模不大,流轉率低;流轉結構不優,龜農化現代化生產仍然不完善;流轉質量不高,缺乏真實性等多種問題一直困擾著諸多農村土地流轉實施。這些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有客觀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觀方面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主要有傳統思想約束了土地流轉的發展,流轉收益不明顯,降低了農民參與的積極性。加之新型經營主體經營實力還很薄弱,無法抵御各種風險,流轉服務體系的不規范,使得農民土地缺乏專業指導和專業化服務。但即使這樣,由于這項政策的實施,也沒能阻礙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使農村經濟發展的多元化。
二、 土地流轉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農業快速發展
分散的土地管理模式限制了現代農業的機械化、規?;?。在新型城鎮化的背景下,農業現代化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嶄新的階段。依托土地流轉可以更好的優化資源配置,已成為新時期現代農村農業發展的重要切入點?,F代農業發展是農村經濟發展的一項十分重要的新要求。實現農業現代化是實現農業大規模發展的前提和保障。這是新時期歷史下農業發展的基本點。目前,農業技術的快速發展,伴隨著農業機械化的進程,聯合生產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明顯不能滿足當前農業發展的需要,如果再繼續進行簡單落后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就會降低了農村土地的經濟效益。因此,在農業經濟現代化的推動下,農村土地流轉的實施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擴大農村經濟發展效益的集中體現。
(二)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益
土地流轉可以結合土地管理,尋求最佳的土地經營方式,增加農民的收入。例如,華西村富裕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是知曉的。其原因在于它發現了適合當地土地的農作物,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終于形成了一條鮮明的產業鏈,最終富裕了當地的農民。土地流轉是整個村莊發展的第一步,也是振興農村經濟的基本方針。土地流轉政策的實施可以促進現代農業技術在農業發展中的應用,從而優化農業生產活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農業生產力。
(三)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業產業化
時代的發展決定了土地流轉制度是農村發展的必然結果。這種方法不僅促進了農村土地的大規模開發,而且促進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進程。單位成本的降低促進了農業經濟結構的轉變,使大量土地集中在投資者手中,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構筑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空間,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村經濟的繁榮。不僅如此,土地流轉還可以加快農村經濟進入市場的新活力。低成本,高效率的生產模式逐步形成了農產品的競爭優勢,促進了農產品的發展,進入市場,創造了農民之間良好的互動和競爭,使土地可以創造的經濟效益多樣化。
(四)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土地是農民眼中的“搖錢樹”、“命根子”,農民對土地的熱愛是自古就有的。奪走農民手中的土地,就跟要奪走他們的“命根子”一樣重要。如今,土地面積不斷減少,農村人均擁有的土地面積越來越少,加上最近幾年新農村的發展,以往土地耕種這種單一的收益方式被廣大農村人所遺忘,取而代之的是各種農副產品等產業。因此,土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促進土地流轉,減少廢棄土地,充分發揮各種產業協調發展,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可以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讓有限的土地資源,創造出更多收益,對緩解人地矛盾,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具有重要意義。只有確保農民的生產和生活積極性,才能真正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三、結語
土地制度是我國經濟體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核心影響因素之一。 合理利用土地是農民生產生活的基礎,也是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 土地流轉模式不僅有利于農村土地的大規模管理,而且大大減少了農村廢棄土地,提高了農村土地利用效率。土地流轉也可以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大農戶的崛起,不斷擴大農村土地的種植規模,給農民足夠的信心和勇氣投入農業建設。這種做法不僅節省了農民的開支,而且創造了極高的經濟效益,增加了土地產出的效益,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作者單位為內蒙古五原縣國土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