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曉楠
本文將先具體闡述“營改增”的涵義,從稅收負擔、財務的核算以及發票的管理方面等多角度入手,根據“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產生的影響進行剖析,并且據此結論,提出“營改增”下企業的財務部門如何應對的策略。希望本文能夠給相關領域提供一些參考方案。
根據傳統的稅務體系來看,在開展征收營業稅工作的過程中,不能避免的會出現一些重復納稅的現象,因此給不良征稅的現象提供了機會。所以“營改增”政策的開展,給我國的稅收體制改革帶來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營改增”工作的開展,能夠有效地減少企業的納稅壓力,以此避免重復納稅的情況出現,進而能夠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營改增”政策是我國在稅收體制方面做出的重要改革,為優化和完善了我國的稅收體制,并為今后的體制改革奠定了基礎。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在“營改增”政策開展的背景下,也給企業的財務管理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因此,為了達到推進企業長遠發展的目的,就要把“營改增”對企業的好壞作用結合起來,提出對應的優化措施,做好稅收體制的籌備工作,在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標準的同時,推進企業的健康發展。本文將進一步分析“營改增”給企業帶來的財務管理方面的影響。
一、“營改增”的主要涵義
從字面上看,“營改增”制度就是一種稅收改革的制度,就是把營業稅轉為增值稅。2012年,“營改增”開始在我國的交通領域開展試運營,在獲得改善的條件成果之后,“營改增”的試運營范圍擴大了。第二年,影視、廣播等媒體行業也開始實施“營改增”制度。“營改增”政策的試運營范圍逐漸在全國擴大,到2016年“營改增”政策正式在全國扎穩腳跟。然而,“營改增”政策的實施是一把雙刃劍,既給企業帶來了機遇,也隨之帶來了挑戰。
“營改增”的開展主要是為了能夠轉變傳統企業的營業稅收中出現的重復納稅、無法抵扣等現象,在增值稅的作用下可以抵扣相關的稅額,這可以有效緩解許多企業的納稅壓力,從而也使國家的納稅體系得到升級,這不但是供給側改革中極其重要的決策,也符合國際發展的趨勢。“營改增”政策開展以前,許多企業納稅中營業稅占據主要部分,這就要求企業在運營環節中都要支付相應的稅收,造成了重復納稅的現象,從而造成了對企業發展的不利影響。然而在“營改增”政策實施以后,就把商品的增值部分當作征收增值稅的主要依據,這使得企業只要在生產運營過程中,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在不違反稅法的前提下,可以進行抵扣相關稅額,避免出現重復納稅的現象,從而能夠減少企業的運營壓力。
二、企業管理因“營改增”產生的影響
(一)從稅收負擔來看
在“營改增”的實施過程中,對于一般的企業納稅人而言,在運營工作中,發生的服務業務也能夠抵扣相應的增值稅進項稅,在此期間也可以使服務產業的進項稅額的抵扣范疇和規模得以擴大。舉個例子來說,在企業的日常運輸環節當中,產生的相關成本可以進行進項稅的抵扣,抵扣額的比例從“營改增”以前的7%上升到了11%。從整體上來看,在“營改增”實施的作用下,能夠對環節企業的稅收負擔起到很大的作用。有一些企業在“營改增”開展工作的環節中,因為稅務體系、企業的成本以及運營方案等方面之間的聯系,從而加劇了企業在短期內的稅收負擔。因此如何調整企業的運營體系以便利用“營改增”政策使企業得到更好的發展成為現在企業管理的發展方向。
(二)企業財務的核算
“營改增”的開展必定給企業的財務核算工作帶來的一定的變化。無論是營業稅還是增值稅,在財務核算還有處理策略方面仍然有著很大的差別。因為有著價內稅和價外稅的影響因素,企業在財務核算上必定會出現一定的差異。目前,在我國的增值稅體制當中,“營改增”對企業財務核算的混合運營方面有非常嚴格的標準。因為“營改增”的實施,這就需要對混合運營企業進行合理地規劃并核算企業運營業務的實質,而不能對每個業務進行明確劃分和核算的企業,就需要根據規定的稅率來繳納稅務。因此這就要求企業對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進行更好的培訓和規劃,以便尋求一種對于企業來說更為有利的稅收方案。
(三)對發票的管理
由于稅務種類改變的原因,導致的企業部分的發票類型也產生了變化。然而對于小規模的企業納稅人來說,企業本身只能開具普通發票;但是對于一般規模的企業納稅人來說,不僅能開具普通發票,還能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因為增值稅進項稅額可以進行抵扣的原因,這就要求企業必須把重心放在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上,并且要提高對發票的管理水平,防止虛開、漏開發票的現象發生。
三、企業財務管理面對“營改增”的策略
(一)加強企業的稅務籌劃意識
隨著稅制改革的逐步推進,對大部分企業來說,這不僅能夠帶來更多的優惠政策,而且還可以減輕企業自身的稅負。這就有必要要求企業相關的財會人員要樹立起良好的納稅籌劃意識,在符合相關法律的前提下,降低納稅的額度。企業應當要從自身實際出發,利用好稅務改革中對企業的各種優惠政策,或者可以邀請專業人士來給企業制定專屬的稅務籌劃方案。對一般的企業納稅人來說,應當要合理地選擇供應商,要求供應商具有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資格,并能夠采取擴大用戶資源的方法,以實現企業分攤稅負的目的。同時企業還需要開展對新稅務體系中的相關政策的研究,從而擴大稅負籌劃的范圍。
(二)提高對發票的管理
發票使用中的管理和應用將會給企業自身的營利造成直接的影響,從而加重企業的稅負。因此,企業必須組織專業的工作部門來落實對發票的管理工作,以保證企業發票的合理運用。在“營改增”的實施中,建立完整的發票管理體制和流程,及時地發現發票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加強管控力度,為發票能夠合理和科學的管理提供保障。同時經過對增值稅專用發票開具的監管工作的開展,完善增值稅專用發票開具的合理性,防止出現虛開、漏開發票的現象產生。
(三)企業各部門之間要加強溝通
“營改增”對企業的影響不僅僅涉及財務部門,更是需要各部門的配合。要想加強企業的內部管理,必須保障集團內部的信息流通和各部門間的相互溝通。通過對各部門間業務的監督,確保信息得到及時的收集和共享。因此提高科學技術可以促進企業的內部溝通,減少內部控制成本,提高信息的流動水平。因此企業要及時完善信息系統,加強內部溝通,實現企業內部控制的最優化。
(四)加強企業內部對資金的控制
加強對房地產企業對資金的監督力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資金使用的效率。通過對內部環境的監督和控制,及時有效地反饋信息,可以達到企業的預期效果。與此同時,對內部環境的審計力度的提高,充分地利用內部環境的監督對企業資金的控制,可以有效地解決監督和控制中發生的問題。
總之,企業內部的資金控制是企業要規范自身的必要舉措,加強企業內部對資金的控制,可以有效地為企業資產和信息完備度提供保障,推動企業整體的管理水平。
四、結語
總而言之,企業為了能夠賺取更多的利潤,提高企業財務管理勢在必行,確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屹立不倒的地位。提高企業財務管理的工作任務任重道遠,必須完善并加強企業對自身的管理力度,改進并完善財務管理的制度,提升企業整體的管理水平,提高科學技術的信息化水平,落實好財務管理工作,并且加強管控力度,控制好每一個生產運營環節產生的成本,并要求相關的工作人員持續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嚴格律己,建立起一批高素質、高標準的企業財務團隊,進而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作者單位為沈陽東軟熙康醫療系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