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清香
資金是國有企業的發展基石,也是國有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根本保障,因此資金管理是國企日常經營管理中的核心環節。加強國企資金管理和風險管控,合理配置資源,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能夠有效幫助國企提高市場核心競爭力,保障企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本文首先對國有企業資金管理活動中存在的風險進行分析,然后提出一些能夠有效防范國有企業資金活動風險,加強資金內部管控能力的措施,以期能夠幫助國有企業提高資金管理水平,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幫助。
資金對于國有企業而言,是謀求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也是國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必不可少的要素。如果國有企業因為經營管理不善導致資金的短缺,就極易出現因企業資金鏈斷裂而造成的財務風險,甚至引發企業破產清算。因此,優化和完善國有企業資金管理機制,引入高效的資金管理手段,有效控制國企的資金管理風險,才能夠切實保障國有企業在目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為企業未來的發展增添新的動力。
一、國有企業資金管理活動中存在的主要風險
國有企業中資金管理活動的風險主要源自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在如今市場化經濟的大環境下,國有企業在面臨經營決策時的不確定性愈發嚴重。下面就目前我國國有企業資金管理活動中存在的主要風險進行分析。
(一)國有企業領導層對資金管理意識不夠
由于外部市場環境的復雜性和我國政策性調整的多變性,需要國有企業的資金管理制度能夠非常快速有效地做出應對,但是就目前而言,國有企業的許多管理者對資金管理的意識不夠,在進行企業的經營決策時隨意性很大,往往在沒有對外部市場環境進行調研的情況下,根據管理者的經驗和喜好來進行判斷決策。另外,國企領導層對資金管理意識不夠也導致了企業不能夠有效執行內部設置的資金管理控制制度,在資金的管理和經濟活動的監管上也不能得到落實。
(二)國有企業資本結構不合理
在資本市場發展較為完善的國家,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傾向于權益性資金。但是在我國特殊國情下,國有企業的主要資金來源是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債務型融資,導致企業的負債率提高,造成國企的資本結構不合理。同時,因為大量的債務型資金,國有企業的資金使用成本提高,面臨償還本息的壓力,在資金管理中尤其考驗國企的償付能力,這也容易造成資金風險。
(三)國有企業缺乏科學的資金管控制度
國有企業為了保障資金的使用安全,設置了一系列職責分離的制度,例如企業設備和材料采購資金的申請、審批和核算由不同部門和不同級別的人員進行、資金保管人員不能兼管財務處理工作等,這些制度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國有企業的財產安全,但是仍然缺乏系統完善的資金管控制度對企業資金進行有效控制。另外,很多國有企業進行企業管理制度改革時,過分追求效率而忽略了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容易出現監管方面的漏洞,使國有企業遭受重大的財產損失。
(四)國有企業資金使用效率低
目前很多國有企業通過子公司的方式使自身業務范疇擴展到多領域、多行業,并采取資金集中管理的模式對項目和分公司進行管理控制。但是因為每個行業的特點和需求不同,在融資、資金使用和回收等環節有較大的差異,使得國有企業難以進行資金的集中管理,加上可能與內部資金需求沖突從而占用更多的流動資金,造成企業的資金周轉期和回收期延長,變相降低了國有企業的償付能力,極易引起企業的資金風險。
二、防范國有企業資金活動風險,加強企業資金管控能力的措施
(一)強化國有企業的資金風險管理意識
國有企業應該組織好資金風險管理相關的宣傳活動和培訓課程,使管理人員從根本上認識到資金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同時,國企的財務和管理部門應該加大對外部市場環境和國家政策變動的調研,增強對宏觀環境的預測性,幫助企業來制定合適的市場決策,樹立和強化國有企業的資金風險管理意識。
(二)優化國有企業資本結構,完善資金管控制度
負債資金在國有企業經營上具有財務杠桿的作用,因此國企在進行融資時應該充分考慮企業自身特點來對資本結構進行優化,通過科學合理的負債充分發揮財務杠桿效應,提高國企的資本利用效率。除此以外,國有企業應該建立和完善企業資金的授權與審批制度、內部資金集中調撥控制制度、不相容的職責分離資金管理制度,通過這三種資金控制制度有效地保障國有企業資金安全,減少資金使用風險,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三)建立健全國有企業資金風險預警機制
國有企業還應該建立健全資金風險預警機制,以更好地應對企業發展中所遇到的各種資金風險問題。國企應該從資金的審批、使用、周轉、回收等各個環節入手,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資金風險監測和預警系統,將系統得出的數據和結果與同行業水平進行橫向對比,再與國企歷史數據做縱向對比,從而對資金風險進行判斷,減少國企的資金風險以及帶來的損失。(作者單位為三明優信電力實業有限公司)